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美国入侵我国授时中心看,终于懂了毛主席的高明

0
分享至



国家安全部公布的那起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咱们国家授时中心的网络攻击案,闹得挺大,你可能也刷到过相关新闻。要知道,北京时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是我们国家标准时间,支撑着高铁调度、航空导航、电力系统、金融交易这些关键领域。

要是时间信号出点岔子,后果可想而知,轻则交通乱套,重则经济瘫痪。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就是负责产生和发播北京时间的机构,它的前身是196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中心里有高精度原子钟群,这些设备能保持极高的准确度,国际上也认可咱们的授时水平在全球领先。

这起攻击从2022年3月就开始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机的短信服务漏洞,偷偷控制了授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他们先是通过这个漏洞注入恶意代码,获取手机里的通讯录、位置信息、照片和短信内容。短短几天,就覆盖了至少五部手机,甚至窃取了即时消息和电子邮件附件。

这些数据被加密传到境外服务器,美国那边分析后,找到了内部网络的登录凭证。接着,2023年4月18日,他们用这些凭证直接登录中心的边缘服务器,浏览网络拓扑图,记录原子钟群的IP地址分布。整个登录过程持续两小时左右,他们下载了系统配置文件,还小心避开警报系统。

攻击没就此停手,进入2023年5月,他们针对备份服务器发起横向移动,复制数据库文件,包括历史授时记录和卫星同步参数。数据分批外传,每批不超过10MB,避免被流量监控发现。

6月到7月,转为低调潜伏,通过植入的后门程序收集情报,这个后门伪装成合法软件组件,每天定时激活,扫描新设备,上报原子钟运行状态。7月底,他们还获取了中心与北斗卫星系统的接口文档,这东西详述了时间信号传输协议。要是落到他们手里,就能干扰卫星导航精度,影响交通和通信。



2023年8月,攻击升级,美国国家安全局部署了一个新型网络作战平台,整合了多款专用工具。8月5日,他们先测试分布式拒绝服务,评估防御强度。10日,正式渗透,用一款叫“幽灵注入”的工具绕过身份验证,进入内部局域网。9月,用“数据腐蚀”武器注入噪声,干扰存储服务器的历史记录完整性。

10月,启用“链路断裂”工具,模拟中断卫星链路,测试冗余切换时间,大概3秒,这暴露了系统潜在弱点。11月,一款“权限提升”武器把普通账户升级为管理员,允许浏览核心代码库。

2024年头几个月,攻击频率更高。1月12日,他们在辅助服务器上注入虚假偏移,导致局部时钟偏差0.001秒,虽没影响主系统,但证明方法可行。2月到3月,用加密破解工具暴力攻击数据库。3月18日,破解部分数据,获取授时算法参数。

4月5日,同时激活10款武器,对多个网络段并行攻击,包括阻塞主干链路的“网络瘫痪”工具。5月,重点横向扩展,从授时中心跳到附属实验室服务器,下载时间测量报告。6月10日,最后一批武器上线,包括长期监控的“持久驻留”工具。

整个行动涉及42款特种武器,针对10余部设备,意图窃密和破坏。国家安全机关通过逆向追踪,封堵所有后门,并在2025年10月19日公开案情。这次事件叫“三角测量”行动,暴露了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对抗企图。

要不是毛主席当年坚持自力更生,咱们的时间系统说不定还得依赖别人,风险更大。1949年解放南京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想接触新政府,谈援助建设的事,条件是维护美国的在华利益。这听起来像帮忙,其实是想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中国,很多发展中国家就吃过这亏,至今还穷困。

毛主席一看就明白,直接拒绝了这种不平等合作。他说,新中国发展得靠自己,不能让外国人卡脖子。美国人走时还放话,说中国没资金、没技术、没资源,在封锁下很难起来。可事实呢?咱们用27年就建成了工业基础,从农业国变成世界第六大工业国。

时间系统这块也一样。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政协定都北平改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也改成北京广播电台,首次用“北京时间”。但那时设备老旧,授时精度低,覆盖范围小,以前用的是国外控制的时间系统,容易乱。

1950年代,苏联提出帮咱们援建授时台,这本是好事,但毛主席直接否决了。他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标准时间,不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依赖谁都一样,早晚出问题。这决策现在看太对了,要是接受了,时间命脉就捏在别人手上,像这次美国攻击,破坏起来更容易。



任务落到国内科学家头上。叶淑华那时32岁,在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工作。她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1939年毕业,1941年获硕士。1945年抗战胜利后,她回上海继续天文研究。1949年后,选择留在大陆,1951年进徐家汇观象台当助理研究员。1958年,她挑起筹建综合世界时系统的担子。

那时条件差,设备过时,特别是钟。她带领团队,从手工测绘起步,自创算法,提高精度到±0.003秒国际先进水平。过程苦,但他们坚持,1965年系统通过国家鉴定,正式作为时间基准,向全国发布北京时间。叶淑华因此叫“北京时间之母”,她后来还参与陕西天文台建设,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一生专注时间领域,直到2020年12月30日逝世,享年103岁。

1966年,国家授时中心前身陕西天文台成立,主要是为国防和经济急需,提供授时服务。首批23名大学生报到,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了骨干。1970年,蒲城短波授时台基本建成,同年12月15日试验发播BPM短波时号。

1973年4月,国家决定增设长波授时台,列入计划。进入1970年代,引入铯原子钟,提高稳定性。1980年代,扩展长短波发播,覆盖全国。1990年代,融入卫星技术,精度到纳秒级。2000年后,与北斗系统融合。

北斗系统和北京时间关系紧密。北斗是咱们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6月全球组网完成,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用户接收北斗信号后,能自主修正本地时间与标准时间的差,实现同步。北斗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2006年1月1日与协调世界时对齐。目前北斗时比协调世界时早4秒,北京时间是协调世界时加8小时。

有了北斗,时间更精准,不再全靠地面授时台。北斗三号组网后,授时精度达纳秒级,支撑高铁每秒几百米的运行不偏差。假如时间乱了,高铁追尾、飞机碰撞、电网崩盘都可能发生。这次美国攻击就是想破坏这个,幸好咱们有自主系统,防护及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探史
探史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掌握历史就是掌握智慧。
2703文章数 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