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上周末两天的门诊量,超过4000人次。”11月3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儿童传统特色诊疗部副主任李付根告诉记者,自10月下旬起,该院儿科门诊量明显上升,其中发热患儿显著增多。
病原学筛查数据显示,这些发热患儿中,甲型流感占病因构成的40%以上。
这波甲流热势壮、起病急、易反复
李付根介绍,今年的甲流活动较往年同期相比略有提前,且具有“热势壮、起病急、易反复”的特点。
“很多孩子白天还好好的,晚上突然就高烧到39℃甚至更高。”他提到,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患儿使用退烧药后,体温下降往往较慢,且容易在几小时后再次升高,呈现反复态势。
部分患儿早期可能仅有高热,其他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后期可能合并剧烈咳嗽,尤其对于有哮喘史的儿童风险更高。
从中医角度观察,流感患儿多表现为舌质红、舌苔黄厚,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李付根提醒家长,若孩子出现突发高烧、退烧效果不理想、精神状态差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小儿百病积为先”:睡前揉肚子,少吃高热量食物
小儿为何易感?
李付根指出,中医认为,“小儿百病积为先”,许多孩子生病的内在根源在于“积食内热”。
饮食方面,他提醒不要盲目“贴秋膘”。现代儿童营养已充足,过量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反而加重脾胃负担。“孩子消化能力有限,过度进食相当于火上浇油,形成‘内热’。”
李主任解释,这种内热需要散发,孩子会表现为睡觉蹬被子、喜欢光脚踩凉地,若仍无法有效散发,最终就会以发烧的形式表现出来。
饮食尽量清淡,晚餐也要适量,他推荐家长每晚睡前给孩子顺时针揉腹,有消食导滞的功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将孩子的身体状态调整至最佳,即使感染病毒,症状也相对较轻,恢复更快。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虽然两者都可能引起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但流感最突出的特点是全身症状较重:
高烧不退:体温可在短期内迅速升至38.9℃~40℃。
疼痛明显: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
极度乏力:疲劳感显著,影响正常活动。
全身不适:可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家中出现甲流患者怎么办?
1. 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2. 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
3. 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
4. 尽可能由一名固定的、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
预防甲流关键做好这两点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情况每年更新疫苗成分,推荐每年接种。
日常防护措施
![]()
图源:健康中国
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
也是保护家人的关键期
接种疫苗+良好卫生习惯
就是最强防护盾
编辑:方翔
统筹: 马松林、李昌虎
来 源 :大象新闻、央视财经、大河报、辽沈晚报、华商报、健康中国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