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3.5万罚单、12人追责!天府银行2025年合规警示录:跨区域经营如何踩稳红线?
2025年,四川天府银行(下称“天府银行”)因多项违规行为累计收到三张罚单,罚款总额达643.5万元,12名相关责任人同步被追责。从账户管理漏洞到贷款风控薄弱,从数据合规短板到反洗钱义务缺位,罚单暴露的问题呈现多领域、跨区域扩散特征,也折射出强监管常态化下城商行的合规生存压力。这一系列罚单不仅是对天府银行的警示,更是对整个银行业合规管理的一次深刻提醒。
罚单全景:跨区域违规的典型样本
据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披露,天府银行2025年罚单涉及成都、贵阳两家核心分行,处罚事由聚焦账户管理、数据合规、贷款管理三大高频违规领域。其中,成都分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被罚款350万元,6名责任人被追责;贵阳分行则因9项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款263.5万元,另有5名责任人被处罚;此外,贵阳分行还因贷款管理不到位被罚款30万元,时任行长助理被警告。成都分行350万元的罚单占全年罚款总额的54.4%,凸显出账户管理问题的严重性;而贵阳分行因两类不同性质的违规行为收到两张罚单,则暴露了跨区域经营中“合规标准不统一、风险管控不同步”的典型问题。
数据合规:银行业的新战场
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8月28日出具的罚单详细列明了天府银行贵阳分行的9项违法行为,其中6项直接指向数据管理漏洞,包括金融统计违规、数据安全管理漏洞、信用信息管理不当以及反洗钱义务履行不到位等问题。时任行长王某被处以10.3万元罚款,为天府银行年内单人最高处罚金额,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鲜明导向。值得关注的是,此类多维度数据违规在银行业并非个例。毕马威《2025年二、三季度数据处罚分析报告》显示,同期银行机构因数据合规问题被罚金额达5.68亿元,占银行罚单总额的69.9%。数据治理已成为银行业合规风控的核心战场,任何疏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账户管理与信贷风控:基础环节的失守
2月13日,成都分行因账户管理问题被罚350万元,这一金额在2025年同期城商行罚单中处于高位。未严格核验客户身份材料可能滋生假名、匿名账户,异常交易监测不力则会沦为洗钱、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的“通道”。此次处罚涉及6名责任人,覆盖分行管理层至支行行长多个层级,暴露出合规管理链条存在“上层重视、基层执行衰减”的“上热下冷”现象。相比之下,贵阳分行7月因贷款管理不到位被罚30万元,金额虽低,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时任行长助理刘伟被警告,反映出信贷风险防控压力下,管理层责任追究的常态化趋势。
强监管下的行业新常态
天府银行的罚单轨迹,实则是2025年银行业监管趋势的缩影。毕马威报告显示,今年二、三季度金融监管部门共开出735张银行罚单,处罚金额达7.96亿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上涨10.36%和49.34%。监管“长牙带刺”特征愈发明显,具体表现为处罚力度持续加码、数据合规成为焦点、责任人追责常态化。这一监管态势与新《反洗钱法》实施、金融数据安全法深化落地等政策紧密衔接。监管部门已构建“机构罚款+个人追责”的双罚机制,形成“业务流程+技术系统”的双查模式,全方位压缩合规套利空间。
整改与反思:亡羊补牢的代价
面对监管处罚,天府银行已启动针对性整改。10月30日,该行官网发布公告,拟投入154万元用于反洗钱系统优化、制度体系梳理及数据治理。值得注意的是,154万元整改投入占年内罚款总额的23.9%,既体现银行对合规问题的正视,也反映出“亡羊补牢”的合规成本考量。选择系统原厂商实施整改,旨在通过“熟门熟路”缩短周期、提升质效,但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时间检验。
城商行的合规破局之道
天府银行的案例为城商行合规管理提供了三大实操启示:一是构建“全员合规”文化,将合规责任从管理层下沉至一线岗位,避免“层层传导、层层衰减”;二是加大科技赋能力度,通过系统升级实现合规风险的自动化监测、预警与处置;三是强化跨区域分支机构合规协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