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发布了一项紧急安全建议,直指庞巴迪利尔(Learjet)系列喷气机存在一个潜在的灾难性维修错误——该错误可能导致飞机主起落架在运行中发生脱离。
隐藏在程序中的“定时炸弹”
NTSB此次行动覆盖面极广,包括利尔20、30、55及60系列机型,基本涵盖了除40/45和70/75型号外的所有在产及在役利尔喷气机。仅在美国,就有约1883架飞机受到影响。
该建议的核心,源于一个极其隐蔽的维修“盲区”。
NTSB警告称,在维修利尔喷气机的主起落架时,机械师可能在无意中错误地安装了“固定螺栓”(retaining bolt),使其未能穿过关键的“后耳轴销”(aft trunnion pin)。这种情况下,虽然螺栓看似已经安装到位,但实际上主起落架与机身的连接处于“假性锁定”状态,并未真正固定。
最致命的是,NTSB指出,这一错误“在日常维护或飞行前检查中不易被察觉”。这意味着,一个隐藏的重大安全隐患,可能会在维修完成后,悄无声息地等待下一次起降时酿成大祸。
为此,NTSB紧急敦促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立即采取两大措施:
- 强制检查:要求所有受影响飞机的运营商,必须遵守庞巴迪公司发布的服务通告,对起落架连接组件进行专项检查。
- 修订规程:要求庞巴迪公司修订维修程序,必须增加一个“维修后目视检查”步骤,以强制性地确认耳轴销和固定螺栓已正确啮合。
血的教训:被忽视的重复性事故
NTSB之所以发布如此高级别的“紧急建议”,直接导火索是2025年2月10日发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一起惨烈事故。
当时,一架利尔35A型飞机在着陆接地后,机身突然出现左翼下倾,随即失控向左偏转,冲出跑道后撞上了一架停泊的湾流G200飞机。调查显示,利尔飞机的左主起落架在事故过程中完全脱离,最终掉落在附近的滑行道上。这起事故导致利尔飞机机长遇难,副驾驶、一名乘客以及湾流飞机上的一人重伤。
在深入调查中,NTSB震惊地发现,这起致命事故并非孤例。由于完全相同的维修错误——固定螺栓未穿过耳轴销——已导致了至少三起主起落架脱落事故:
- 1995年10月4日,一架利尔25B在俄克拉荷马城降落滑跑时,左主起落架垮塌。
- 2001年2月4日,另一架利尔25B在佛罗里达州接地后不久,左主起落架脱离,飞机滑出跑道。
- 2008年3月28日,巴西空军一架利尔VU-35A在巴西累西腓降落时,左主起落架垮塌导致冲出跑道。
我们的警示:安全闭环不容妥协
尽管庞巴迪公司在斯科茨代尔坠机事件后,已经发布了服务通告,指导运营商进行一次性检查。但NTSB强调,截至目前,全球受影响飞机中仅有12%完成了检查,这一缓慢的响应速度令人担忧。
“紧急建议”是NTSB保留的最高安全指令,专门用于处理对生命或财产构成“即时风险”的重大隐患。NTSB明确表示,他们无需等待事故最终调查报告完成,即可发布此类指令,而接收方(FAA)必须在30天内作出回应。
从我国航空安全的视角来看,利尔喷气机的这一连串事件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它暴露了现代航空维修体系中一个经典难题:如何通过程序设计来规避“人为因素”的潜在失误?
当一个维修步骤存在“模糊地带”,且其错误后果无法通过后续的常规检查(如飞行前绕机检查)被发现时,安全防线就出现了一个致命缺口。这起事件再次凸显了维修程序设计中“防错机制”(Fail-safe)和“闭环验证”(Verification)的重要性。对于航空安全而言,任何一个看似微小的维修疏忽,都必须在程序源头被彻底堵死,绝不能依赖后续检查来“兜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