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下台之后,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就没再出过一个像样的政治家。前几天中美在韩国釜山碰了个头,德国现任总理默茨立马就按捺不住了,对着媒体公开喊话,说绝对不能让美国和中国决定技术和未来。这话听着挺硬气,可现实根本不给面子——中美在AI领域你追我赶就算了,就连德国以前吹上天的汽车产业,现在也被中国按在地上打。为啥德国制造业突然就不行了?说白了,就是两大噩耗凑到了一块儿,工业危机早就躲不开了。
![]()
首先是能源被卡了脖子,以前的廉价天然气没了,德国的“去工业化”直接被按下了加速键。俄罗斯方面说得很明白,廉价俄气供应减少,就是德国工业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这话一点没掺水,俄乌冲突之前,德国55%的天然气都来自俄罗斯,北溪管道一炸,好日子直接到头了。现在欧洲要么买美国的高价能源,要么从印度倒手买转口的,天然气价格比2021年翻了两倍,工业电价三年涨了200%还多。这么高的成本,能源密集型产业直接缩水20%,这哪儿扛得住?
德国的化工巨头最有发言权,以前靠着便宜俄气,工厂就是台印钞机,现在只能缩减化肥原料生产,甚至琢磨着关掉德国本土的工厂。类似的情况到处都是:钢铁厂减产,玻璃厂搬到国外,连机械制造巨头海瑞克都把生产线迁到越南去了。有数据显示,41%的德国工业企业计划2026年裁员,愿意招人的只有15%,快一半的企业都对前景没信心,超过一半的员工担心丢工作。更可笑的是德国的能源计划,自己把核电站炸了,想搞绿色能源,结果转头从别的国家买核电,做成氢气再用来发电,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现在柏林总统府都得熄灯省电,还号召市民洗冷水澡过冬,连居民用电都保障不了,还谈什么工业振兴?AI领域的服务器比工厂还耗电,德国拿啥跟中美竞争?
![]()
能源不够用就算了,芯片又掉了链子,直接给德国制造业挖了个“黑洞”。荷兰政府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把中资企业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给接管了。别小看这家公司,它生产的基础微芯片,掌控着大众汽车从雨刷到转向灯的核心功能,而且70%的产能都在中国东莞。现在中国出口这类芯片只收人民币,欧洲车企想买,就得按中国的规矩来。这一下欧洲汽车工厂直接慌了神,大部分都面临停摆风险。
更关键的是,德国汽车现在根本离不开中国芯片。中国芯片已经占了德国汽车电子成本的35%,新能源车更是高达50%,而且咱们的功率芯片比欧美产品能效高15%,价格还便宜30%。以前德国车企觉得中国芯片只是“备选”,现在才发现根本离不了。可供应链哪是说换就能换的?车规级芯片的认证周期要一年,可德国车企的库存顶多撑10到20天,就算向英飞凌、恩智浦求救,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德国经济部长整天把“去风险”挂在嘴边,可实际上德国自己才是最大的风险。特朗普政府把欧盟汽车关税从2.5%涨到15%,光大众每年就得多掏50亿欧元。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又用补贴挖墙脚,2023年德国企业对美投资直接暴涨三倍。默克尔时代多精明,坚持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贸易平衡守得稳稳的,可默茨政府倒好,一边想访华谈合作,一边跟着打压中企。结果外长因为台湾问题的不当言论,把访华计划搞黄了,随行的商界代表全退团了。
企业可比政客清醒多了,直接用脚投票。西门子、宝马一个劲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砸了百亿欧元建新车厂,有数据显示,德国外流的资本里,31%都去了中国。默克尔早就警告过,对华脱钩就是政治自杀,现在这话完全应验了——德国汽车在华销量暴跌,大众跌了7.2%,奔驰快跌20%,而中国比亚迪前10个月销量就有370万辆,新势力品牌增速超70%。2024年德国名义GDP看着涨了1342亿美元,实际增速却是-0.2%,说白了就是虚胖。
![]()
现在柏林议会里还在争论要不要重启北溪2号,可早干啥去了?二十年前,德国靠廉价能源造出了工业神话;二十年后,却因为错误的能源战略,把自己逼到了“去工业化”的悬崖边上。吕根岛七位市长联名写信都说了,切断俄气就是条错路,可现在已经回不了头了。一边是能源断供,一边是芯片卡脖子,双重绞杀之下,德国工业的转型阵痛看着让人唏嘘,但说到底,这都是自己选的路。所谓的工业危机,与其说是外部压力,不如说是政客短视造成的恶果,而这也正是大国博弈中,那些拎不清的中小经济体的真实写照——明明可以左右逢源,偏偏要选边站队,最后只能自食苦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