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股市,AI相关概念几乎席卷了整个市场。
芯片、算力、光模块、PCB……一连串看起来枯燥的名字,却成了新的财富密码。
在这场热潮里,有两家低调的东莞制造企业悄然站上了舞台中心:生益科技和生益电子。
它们的业务既不花哨,也不靠故事,做的只是最基础的电子材料,却成了支撑全球AI服务器的“底层地基”。
很多人查完股价才发现,这两家公司背后,竟有着同一个创始人,一个生于无锡、成名于香港、最终落脚东莞的实业家,唐翔千。
![]()
而这位老人,早在七年前就已离世。
他去世时,很多媒体只是简单提了一句:“香港纺织业前辈辞世。”
没人想到,他留下的“遗产”,竟会在AI时代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
唐翔千出生在1923年的无锡,一个典型的江南纺织世家。
家族经营的庆丰纺织厂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厂,他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自然地进入了纺织行业。
二战结束后,他去美国留学,在伊利诺伊大学拿到经济学硕士,之后定居香港。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纺织业正处在黄金时期,他凭借远见和手腕,创立了南联实业。
这家公司后来成为香港最大的纺织集团之一,还一度成为恒生指数成分股。
可以说,在纺织领域,他已经登顶,但正当别人以为他会稳稳守住这份荣誉时,他却选择在60多岁时“弃布从电”,要去大陆重新创业。
1980年代初,广东方面邀请他投资建厂,本以为他会做纺织业的延伸,却被他一句话惊住了:
“我去,但不做纺织。”
![]()
那是1985年,中国电子工业还非常薄弱,绝大多数零部件依赖进口。
唐翔千却坚持要在东莞开一家电子材料厂,生产“覆铜板”,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门道的基材。
很多人都劝他别冒这个险。可他却觉得,这才是真正能让中国制造有根的行业。
“纺织做得再大,也只是加工出口;电子,才是未来。”
1985年,生益公司在东莞挂牌。
唐翔千投资,引入美国的生产线,厂房、设备、技术一应俱全,可没想到,头几年几乎全线亏损。
那时的东莞还不是真正的工业城市,工人技术水平有限,干部习惯看上头脸色。
机器坏了没人敢修,客户来厂参观时还常看到“停机检修”的场景。
![]()
唐翔千急得不行,但他没有走人,而是提出一个在当时极具突破性的做法“承包制”:
亏损由自己承担,盈利归他自己。
这一改革,直接改变了企业的命运。
他从香港请来专家,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让每个车间负责人都明白“质量”不只是检测,而是一种工作习惯。
他常说的一句话很实在:“产品不怕贵,就怕不稳。”
三年后,生益产能从60万平方米提高到130万,成为全国领先企业。
那时的唐翔千,已经68岁。
![]()
1998年,生益科技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覆铜板企业。
那时正值中国资本市场初期,唐翔千甚至为了推动上市,主动让出控股权。
但上市后的挑战更大。
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市场需求下降、台资企业价格战凶猛。
因为人民币没贬值,而台币贬了20%,大陆企业成本瞬间高出一截。
在生死边缘,唐翔千决定加大研发投入。
![]()
他让公司设立技术中心,攻克高频、高强度覆铜板技术。
同时改造内部管理,把工厂从代工厂转向品牌制造。
有人回忆说,那几年几乎没人敢请假,研发团队白天生产、晚上实验。
最终,生益在2000年代中期实现逆袭,成为全球前五的覆铜板生产商。
唐翔千并不满足于一块板。
1990年代初,他又在东莞投资成立了PCB工厂生益电子。
这家公司后来成为国内PCB主力军之一。
之后,他又先后布局上海美维集团(专注高密度电路板)和深圳清溢光电(生产掩膜版)。
这一系列企业,构成了完整的电子制造产业链,从基材到线路板,再到掩膜版。
![]()
在当时没人把这些事联系在一起,但现在回头看,唐翔千其实早就意识到:
只有打通上下游,中国制造才能摆脱依赖。
他没有喊过自主可控,却在身体力行地做这件事。
![]()
唐翔千去世于2018年,那时的中国制造正经历转型。
他没看到的是,自己种下的那些工厂,在几年后迎来了命运的高光。
AI时代的到来,让芯片、算力、服务器需求暴涨,而这些,都离不开覆铜板、PCB这样的基础材料。
2025年,生益科技市值突破1500亿,生益电子突破800亿。
它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领域。
换句话说,如今AI的每一次计算、每一个信号,都在经过他当年坚持要造的那块板。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种下的种子不会立刻开花,但终有一天会开成整片森林。
熟悉唐翔千的人都说,他不像一个香港商人,更像一个中国老工匠。
![]()
他一生不碰房地产、不炒股票,不追风口。
有人问他为什么?
他说:“这些行业太聪明,我没那么聪明。我只知道,实业能让人有饭吃。”
他对子女的教育也一样:“做实业的,别信命。你付出半斤,能拿回八两就不错。”
他去世后,家族延续了他的风格。
生益科技、清溢光电、美维电子仍在扩张,继续深耕电子材料领域。
这些企业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在产业链最关键的环节上,扛起了中国制造的一块基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