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house家居产品风云榜「曜居奖」是PChouse太平洋家居网联合国内外领先的检测机构、行业专家和协会组织,并携手设计领域知名设计师共同发起的一项年度家居优品评选活动。
通过媒体访谈、工厂走访、实验室评测、设计师众测、用户体验、网络舆情等多维度,发掘并推动大家居领域的优质品牌及产品获得更多社会关注,推动中国人居生活方式的进步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PChouse家居产品风云榜「曜居奖」将携手费崎峰先生、龚之南先生、李秀玲女士、李新喆先生、刘猛先生、吕爱华女士、孙佳靓先生、史鹏巍先生、田艾灵女士、肖锋先生、余颢凌女士、赵益平先生、郑鸿先生(*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为年度好物发现官与赛事评审团。
![]()
作为行业实践的参与者与生活方式的观察者,这些名师评委,将从曜居奖评审标准出发,结合多年行业一线经验,从“好设计”到“好产品”,围绕【年度品牌TOP10】【产品单项奖】【年度设计师优选榜单】三大维度,对参赛作品进行全方位评审。
同时发挥他们的专业影响力,擦亮好的家居品牌与好产品,甄选出代表未来生活美学与生活方式的典范。
2025 年,面对 “科技人文平衡”“理性消费与品质追求共生” 的行业新课题,第七届「曜居奖」将“智感・共生”确立为年度主题,旨在推动行业从 “技术驱动”“美学驱动” 转向 “人居需求驱动”,实现设计价值、产品价值与生活价值的深度共生,推动行业向可持续化、人性化方向升级。
![]()
(*以下评委介绍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
费崎峰/Fitch
上海费弗空间设计有限公司(FF DESIGN)
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01
![]()
费崎峰坚持“Less is more”的设计理念,作品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住宅、办公室、酒店和餐饮俱乐部等,擅长在有限尺度内平衡智能系统与人文温度。
在他看来,“智感 · 共生”这一主题可以理解为“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耦合,二者共同构成设计与产品的价值基底。如在人文层面,其认为“共生”的内涵远不止于人与自然的共处,更是人与居住空间的适配、与家居产品的协同、与自我生活节奏的和解等。
那么,在这样的人居思考之下,什么样的家居空间设计和产品能够交出好的答卷呢?期待接下来,费崎峰老师为2025「曜居奖」评选注入更多前沿视角。
02
龚之南、刘猛
是合设计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
(左龚之南、右刘猛)
龚之南先生和刘猛先生于2018年共同创立“是合设计工作室(Atelier Right Hub)”,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结合西方设计美学,提供更具国际化视野的建筑、室内、整体规划设计以及品牌策划服务。
二位始终认为研究是设计的一种有力工具,因为每个项目都具备其特有的背景。对规划运作、地点、功能和历史等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是创造严谨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研究的基础上,是合设计工作室致力于建筑与经验、细节、材料、形状及灯光的积极互动,而不是单纯地遵照模式化刻板风格。
对于”智感 · 共生“的解构,龚之南先生和刘猛先生均认为,这不仅是科技的持续升级,更意味着关系本质的转变——从友好、善意、温度、协助、伙伴直至共同成长。他们深信,“智感 · 共生”是家居未来进化的必然方向。它要求我们不仅是美学的创造者,更是科技的人文译者、生态系统的构建者和情感价值的守护者。我们设计的将不再是一件件孤立的家居产品或空间,而是一种更明智、更和谐、更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方式本身。
李秀玲
安徽 飞墨设计 创始人
/ 云端组创意
03
![]()
热爱设计与生活,深耕高奢定制设计、亿级豪宅、高端会所、别墅大宅领域。作为传播美学爱好者,已聚焦国际品牌文化,探寻设计美学最优解逾15年。
值得关注的是,李秀玲女士同时是2024年度PChouse 私宅设计榜样人物。在她的视角里,“智感 · 共生”是以有温度的智慧科技为手段,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石,创造出一个能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互动、共同成长的居住空间生态。
李秀玲表示,“智感・共生”代表着设计的未来。我们扮演的角色正在从“空间的美化者”转变为“体验的编织者”和“生态的构建者”。“智感・共生”要求我们不仅要懂美学和材料,还要深刻理解人类行为、智能技术和环境科学。我们设计的将不再是一个房间,而是一个懂得呼吸、懂得思考、懂得关怀,并能与居住者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这正是当代设计最具魅力与责任感的挑战与方向。
04
李新喆
集见设计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
室内建筑师
天津美术学院创业导师
![]()
2017年成立大集设计(后更名为集见设计),拥有20年资深设计经验,长期讨论和研究多元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融合应用。李新喆先生对空间使用与情感表达有独特的感知力、转化力,专注于使用者与再生空间的关系,他热爱生活,对细节苛刻,坚持极致美学,惯于用设计精准表达人文关怀,打造有温度、有灵魂、有礼节的空间。为各类商业与生活空间提供定制设计美学服务。
李新喆先生对“智感・共生”的理解,可以概括为:用有温度的技术,实现人与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智感”不只是冷冰冰的智能控制,更是一种“懂你”的关怀。它应该无声地融入生活,感知我们的需求并主动响应,比如灯光能随你的作息和情绪自动调节,让人感到放松和舒适。
“共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与自然环境的共生,要求我们设计时更多使用环保材料,让产品可回收、更耐用;二是与家人的共生,尤其体现在适老化设计上,用科技赋能,让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成员都能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所以它的当代表达,就是设计变得更贴心、更绿色、更包容。科技不再是炫技,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更懂你、也更善待世界的家。
吕爱华
吕爱华空间设计研究室设计总监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尚界装饰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北京中赫时尚艺术教育特约讲师
05
![]()
吕爱华女士以「做有爱的设计」理念为指引,深入研究人与空间的交融、互动,将情感渗透至设计的方方面面并将其转化为动人的力量传递给居住者,营造人与空间的美好关系。
她擅长各种形式的混搭设计,将表面上看似不同的元素,通过背后的共同语言串联在一起,让人感受到设计中的无数可能性,并形成全新的,独一无二的风格,创造出好用、舒适同时兼具艺术美感的高品质空间,既满足了客户对于“家”的期待,而同时又能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
在她看来,“智感・共生”这个主题蛮精准的捕捉了我们这个时代人居发展的核心,是设计价值观的一次大的转变,从追求“如何生活得更高效”转向“如何生活得更具生命力”,它是一个层层递进、相互交融的体系,从传统智能的“执行命令”到“主动关怀”;从复杂冰冷的界面到和空间结构完美融合,使体验变得更加流畅、直觉。
而关于艺术、自然与科技的共生,吕爱华女士理解的是用科技的手段遵从自然的智慧,创造出兼具自然美感与可持续性的人居解决方案。
06
孙佳靓
营造清美空间设计公司&清美营造建筑事务所 创始人
![]()
孙佳靓设计师认为,“‘智感 · 共生’不仅是一个主题,更是一种对未来人居的系统性思考。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性的设计哲学,它呼应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期以来所倡导的‘人本科技’与‘可持续环境’融合的研究方向。”
在当代的表达中,他尤其关注以下几点:
● 智能与隐形的平衡:智能家居产品不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隐于空间、自然融入日常的“陪伴者”,比如根据光线自动调节的智能窗帘,或基于行为习惯推荐节能模式的空调。如借鉴张利教授在“响应式环境”中的研究,智能系统应如空气般无形却无处不在,根据用户行为自适应调节光、热、声环境,实现真正的“无感智能”。
● 人文与科技的对话:比如将传统工艺(如竹编、陶艺)与智能材料结合,打造既有文化记忆又具备现代功能的产品。我们尝试将传统工艺(如榫卯、非遗文化)通过参数化设计重新演绎——正如清华团队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所展示的,用数字化工具激活传统匠艺,使“老手艺”进入当代生活。
● 可持续与美学的统一:使用可降解材料、模块化设计,使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后仍可回归自然或重组再利用,实现真正的“绿色设计”。
史鹏巍
天马设计创始人
07
![]()
史鹏巍先生从事设计行业已有二十余年,于2016年创办上海天马设计,并自建施⼯团队,坚持做有温度的设计,坚持做有温度的施工,专注高品质私宅全案交付。擅长以用户视角重构空间逻辑,作品拒绝跟风风格,注重“落地性与可持续性”。
“智感・共生”在史鹏巍先生看来,是科技与人文之间一场温柔的对谈。
其始终认为,真正的智能,是让技术隐身,让人的体验走向前台。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技能叠加,不再需要人为的操控某个按钮,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与万物共生的生活状态。而“共生”则包含着两层深意,一是人与自然的共生,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生。
正如设计需要坚守长期主义。一个家是否能为居住者带来舒适感和幸福感,不止是看起来美,还需要真正可持续的家庭生态系统。这种生态,是建立在引入阳光、空气、绿植和节能环保材料等基础之上的,通过合理便捷又充满人性化的动线设计,让家成为一个“会呼吸”的生命共同体。
08
田艾灵
岭众-田艾灵设计 设计主理人
十二分空间设计&桓墅软装艺术/创始人 | 艺术总监
![]()
田艾灵女士于199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后继续学习获得重庆大学管理学学士、进修于米兰理工大学设计与战略管理硕士课程;于2002年创立了十二分空间设计;于2020年裂变创立了软装品牌桓墅空间艺术设计机构;
2022年,她在足够的作品沉淀力和全系统落地执行力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创立了专注于更专业、更系统领域、面向全国高阶空间设计需求的品牌“岭众一田艾灵设计。”
她认为,“智感”不止于智能,而是更智慧人文带有共情的智能化交付,让智能通过设计、让技术能“感知”用户的状态(生理、情绪、行为)、“理解”用户的深层需求(甚至是未言明的需求),并做出“体贴”的反馈。“智感”空间具备学习能力。
“智感 · 共生”应从“以技术为中心”的炫技,回归到“以人和环境为中心”的关怀。
肖峰
马蹄莲空间设计 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09
![]()
肖峰设计师认为,未来的设计将不再局限于创造单一的“物品”或“空间”,而是构建一个能与人共同成长、提供情绪价值并与环境友善共生的“生命生态系统”。
而“智感・共生”则可以理解为以有温度的智慧科技为手段,重塑人居空间,最终实现人、空间、自然与社会和谐共融的一种设计哲学与生活方式。
他表示,“智感・共生”在当代体现上有以下一些方面的表现:在交互体验上,从“命令”到“对话”与“预判”;在适老化设计上,从“特殊化”到“普惠化”与“隐形化”;在可持续性上,从“使用绿色材料”到“构建循环系统”;在空间形态上,从“固定功能区”到“弹性生长体”。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评委对话,深度挖掘在肖峰设计师眼里“智感・共生”的具象诠释。
10
余颢凌
四川尚舍家室内设计创始人
STUDIO.Y室内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
住宅设计委理事长
CIID中室学第四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
从业多年来,余颢凌女士始终坚持以“设计向善”为设计的人文内核。
在她的指引下,于2010年成立于成都的尚舍家室内设计,以“家”为出发点,坚持“好设计、好交付、好服务”的全产业链优化布局;
于2015年成立于成都的STUDIO.Y室内设计事务所,致力于别墅私宅空间的全案设计定制服务,以私宅高定为主体,保持创新、开放精神,以“私宅-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参与多元跨界探索,谋求多种业态可能性。
余颢凌女士认为,“智感 · 共生”的核心是科技与人文、人与环境的深度融合。“智感”意味着技术应如空气般无形却无处不在,通过无感交互提升生活便利与舒适度;“共生”则强调设计需秉持可持续理念,实现人与自然、技术的和谐共处,例如采用环保材料并优化能源循环。
赵益平
山乙建设创始人
11
![]()
作为家居室内设计的从业者,赵益平老师理解的“智感・共生”绝非智能设备的堆砌,也不是“自然元素”的表面植入,而是要让技术、自然、人三者在家居空间里形成“有温度的互动”——智能为生活减负,自然为精神松绑,最终让空间成为“懂需求、有呼吸、能共情”的居住载体。
具体而言,“智感”即智能技术带来的感知与体验,它让家居产品和空间具备了感知、思考和主动服务的能力,能够根据人的需求、行为习惯等进行自动调整和响应,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高效的生活方式。
“共生 则强调了一种和谐共存的关系,包括人与科技、人与环境、人与人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共生。
在当代家居设计中,“智感・共生”意味着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人、家居产品、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创造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带来情感共鸣和精神满足的居住空间。
12
郑鸿
鸿艺源室内设计 创始人 总设计师
![]()
深耕别墅豪宅设计18年以来,设计师郑鸿的生活始终围绕着高端豪宅室内设计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关注生活品位、空间美学、科技智能和全维度贴心服务,为客户提供尊享的室内硬装及软装设计服务。
坚持有温度有爱的设计理念既是郑鸿做设计的初心,也是始终支撑他做出倍受好评设计的动力。正是这样的专注,让他在实现中国顶级豪宅的过程中,收获了来自深圳湾1号、招商双玺、华润悦府、万科东海岸、汉京九榕台、华侨城新天鹅堡、华侨城波托菲诺纯水岸等700多位豪宅客户的高度认可。
他表示,“智感・共生”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家居设计趋势,真正的“智感・共生”应该是全智能化的,不用去触摸和操作,它就能精准捕捉我们的爱好和习惯。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的设计不仅要更加智能化,而且还要和我们的感知和体验共生。它能把我们大脑中的想法通过智能产品直接实现,带来一种‘所想即所得’的流畅体验。
(*以上评委顺序按姓名首字母排列)
期待以上评审团老师以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与专业素养,以及对室内设计领域的独到见解,为2025「曜居奖」带来专业的评审视角与更深刻的前沿洞察。
◦◦◦
![]()
智感 · 共生
2025「曜居奖」报名通道即将截止
报名从速!
敬请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
提交报名资料↓
随着评委全阵容的公布,奖项评审工作将正式进入核心阶段 —— 12 位设计领域知名设计师的专业视角。
接下来,PChouse 将持续跟踪曜居奖的评选进程,通过评委深度访谈、入围作品解析、行业趋势对话等系列内容,全方位呈现 “智感・共生” 的人居探索。
我们期待,2025「曜居奖」能推动行业向可持续化、人性化方向升级,也能成为用户美好生活的 “助推器”,共同解锁当代人居的更多可能。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