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世界运动会,当一位身着深色礼服的女士,手持国际奥委会旗帜,步履从容地走过主会场时,不少资深体育迷都眼前一亮。
镜头扫过她沉静的面容,那个名字几乎脱口而出高敏!没错,就是她,即便年过半百,那份属于冠军的自信和气场依然扑面而来。
您以为退役的冠军就光荣退休,安享晚年了吗?那您可就太小瞧高敏了。就在世运会开幕前,她还忙得不可开交。
前不久,她拉着体操奥运冠军李小双等一众老搭档,跑去湖北崇仁体育培训中心,给那些怀揣跳水梦想的孩子们手把手地教学。
![]()
不光教动作,还捐了四百本训练日记和健身包,甚至挨家挨户地家访,跟孩子们和家长掏心掏肺地聊,那份对体育和下一代的爱,真是从骨子里往外冒。
而在年初的服贸会上,她更是带着自己创办的北京星能公益基金会,召集了上百位不同项目的奥运冠军,一起为基层运动员的梦想奔走呼吁。
![]()
你看,从国际大会到乡村训练场,她的赛道变了,但骨子里那股子不服输、敢担当的冠军劲儿,一点没变。
但谁也不是从出生就是圣人,正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才想要给别人也打一把伞!
![]()
1970年,高敏出生在四川自贡,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原本以为她会是个斯文秀气的读书娃。
谁能想到,这孩子六岁就进了体校练体操,九岁时,跳水教练杨强慧眼识珠,一眼就看中了她。
![]()
教练说,这孩子身子骨匀称,协调性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简直是块练跳水的好料。事实证明,教练的眼光毒辣得很。
十二岁,高敏就一鸣惊人,拿下了全国冠军,成了中国跳水史上最年轻的全国冠军得主。
![]()
1985年入选国家队,高敏的天赋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彻底爆发了。
十六岁参加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她得了惊人高分,不光轻松夺冠,更是直接打破了世界纪录。
![]()
更让人佩服的是她的学习能力,教练教一遍,她不仅能举一反三,还能加入自己的巧妙调整,没多久就成了队里的顶梁柱。
为了追求极致的美感,她甚至开创性地将芭蕾舞训练融入到跳水备战中。
![]()
结果每次入水几乎没有水花,裁判常常给出满分,业内更是把她的跳水誉为移动的艺术。
1988年汉城奥运会,十八岁的高敏站上奥运跳台,这是中国跳水队第一次冲击奥运跳板金牌,所有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
可她就像定海神针一样,以绝对优势轻松摘金,把对手甩出了好几条街。
这枚金牌,不光是她个人的首枚奥运金牌,更是中国跳水队在奥运跳板项目上的开门红,她也成了中国首位女子跳板奥运冠军。
![]()
四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她再续辉煌,成功卫冕。
整个职业生涯,高敏拿下了七十多枚国际金牌,十一项世界冠军,从亚运会到世界杯,奖杯堆积如山。
![]()
她还是全球第一个在单场总分上突破600分的女子跳水运动员,并且先后三次做到。想想看,1994年世锦赛冠军的总分才548.49分,这差距简直是云泥之别。
连续七年世界大赛不败,让“跳水女皇”这个称号,真正坐实了。
![]()
“不败神话”四个字,是用血肉和汗水铸就的。从小练跳水,高敏的脚型不好,每天都要忍受老虎凳的矫正之痛,疼得眼泪打转也不敢吭声。
十二岁那年,她从十米跳台摔下,肺部出血,足足躺了三个月。可刚能下床,她就偷偷往训练馆跑。
![]()
耳膜穿孔的毛病反复发作,多次手术后,每次训练水灌进耳朵,那种钻心的疼痛,她也咬牙坚持。
到了职业生涯后期,腰伤和肩伤更是如影随形,每次大赛前,都得靠打封闭针止痛才能上场,打完针的肩膀肿得像馒头,抬胳膊都费劲。
![]()
身体的疼痛可以扛,但内心的压力却像一座大山,几乎把她压垮。作为国家队的顶梁柱,她被放在一个输不起的位置上,每一次比赛前,巨大的心理负担让她喘不过气。
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她甚至因为害怕失败,产生过极端的念头。但最终,她还是凭着钢铁般的意志,站上跳台,完成了完美的表演。
![]()
拿到金牌后,年仅二十二岁的高敏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那就是退役。要知道,这可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
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再练下去,可能连站都站不稳了,更别说跳。
![]()
退役后,高敏没有选择安逸,她揣着攒下的积蓄,远赴美国印第安纳州鲍尔州立大学,攻读体育管理,补习那些在运动员生涯中落下的文化课。
在那里,她认识了同样从事体育工作的苏东,一位优秀的体育翻译。
![]()
两人因共同话题走到一起,1995年在美国结婚,不久后儿子苏超降生。高敏原以为幸福生活就此开启,现实却又一次给了她打击。
苏东后来去担任体育解说员,工作地点在美国东海岸。而高敏则接到了加拿大金丝雀跳水俱乐部的邀请,聘她担任总教练。
![]()
一边是丈夫的事业,一边是自己热爱的教练工作,谁都不肯迁就谁,异地分居成了无奈的选择。
高敏在加拿大干得风生水起,把俱乐部带到了全国第二,好几个学生还进了加拿大国家队。但距离,还是慢慢稀释了夫妻间的感情。
![]()
1997年,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高敏独自带着刚满一岁的苏超,在加拿大开始了单亲妈妈的艰辛生活。
但她从未抱怨,看着学生们进步,看着儿子呀呀学语,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
转机出现在一次华人聚会上,她认识了埃德蒙顿大学的教授陈志刚。陈志刚也是离异,带着一个孩子,他非常理解高敏的处境。
不过难得的是,他对苏超格外用心,陪孩子玩耍、辅导作业,丝毫没有继父的隔阂感。
![]()
陈志刚的稳重和体贴打动了高敏,而陈志刚也欣赏她的坚韧和善良。
为了支持高敏的工作,陈志刚甚至主动辞去大学教职,专心在家打理家务,照顾两个孩子,让她能够安心发展事业。
![]()
1998年,两人回到中国,在重庆老家办了简单的婚礼,不久后二儿子陈伟东出生。一家四口的日子平淡而温馨。
其实,高敏的公益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了。
![]()
1992年,她把自己在第六届世锦赛上获得的金牌拿出来拍卖,筹得77万元,一部分捐给了北京申奥,另一部分在成都体育学院设立了“高敏奖学金”,专门奖励优秀的体育生。
2007年,她又在北京体育大学续设了这个奖学金,让更多学生受益。
![]()
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时,她都冲在前面,和邓亚萍一起捐款百万,帮助灾区重建学校,还亲自去灾区看望受灾的孩子。
2015年,高敏彻底回国定居,正式创办了公益基金会。她利用自己的人脉,拉来了120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当委员,涵盖34个不同运动项目。
![]()
基金会不搞花架子,把钱都用在刀刃上:给贫困运动员发助学金,帮受伤运动员支付手术费,组织冠军们去偏远地区支教。
去年,她还被聘为中华慈孝文化大使,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广慈孝文化,帮助更多困难家庭。
![]()
如今的高敏,日子过得充实而踏实。家里有陈志刚操持,她安心当基金会的大家长,经常带着冠军团队去各地助教。
两个儿子也让她很省心。大儿子苏超大学毕业后从事体育相关工作,受母亲影响,从小就很有爱心,经常跟着她参加公益活动。
![]()
小儿子陈伟东还在上学,成绩不错,偶尔也会去基金会当志愿者。前夫苏东后来回国当了体育评论员,甚至参演过几部影视剧,成了圈里的熟面孔。
不过,除了孩子的事,两人基本没有联系,苏超跟继父陈志刚的关系反而更亲近。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