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到国外!大疆老兵押注AINAS没人信,卖爆140万刀后,小米眼红了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数码圈藏着个特实在的风口?以前那NAS就是技术宅的专属玩具,普通人碰都不敢碰,又是插硬盘又是设权限,折腾半天还不一定能用,不少人买回去就落灰,完美上演“从入门到放弃”。
可现在不一样了,加了AI的NAS直接成了香饽饽,连小米都官宣要下场,这股风是真刮起来了。
带头搅局的不是什么老牌大厂,是个2023年才冒出来的新公司Zettlab,创始人郭亚楠还是从大疆、云鲸出来的技术老兵。
要说2023年的创业圈,那叫一个冷得能冻掉下巴。
一级市场融资难到哭,投资人都捂紧口袋不撒手,谁要是这时候辞职创业,旁人都得说一句“疯了”。
可郭亚楠偏就这么干了,从云鲸裸辞,拉着一群大疆、华为出来的老伙计,一头扎进了NAS这个冷门赛道。
当时身边质疑声就没断过,连老NAS用户都不买账。
去Reddit上逛一圈,全是差评:“净整些虚头巴脑的词,AI跟NAS八竿子打不着,纯属割韭菜”。
可郭亚楠敢这么干,不是瞎闯,全靠过去的经验打底。
他北理工学机械出身,早在2014年就开始折腾AI,那会儿国内自动驾驶比赛少,他带队在漠河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地里调试设备,电脑在低温下要么快没电,要么直接关机,跑个简单的识别模型都得拉台服务器在车上,那难度跟把大象塞进冰箱差不多。
后来去大疆做无人机AI避障,又在云鲸管AI团队,十几年摸爬下来,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门儿清:NAS不用AI才是真的不合理。
他的逻辑特简单:以前的AI都是“散兵游勇”,门锁、摄像头里都有,但能干的活儿有限;现在的AI要想真有用,得有个能存数据、有算力的“总管家”,而NAS天生就是干这个的。
说白了,就是从“各自为战”变成“抱团干活”,这波趋势他算掐准了。
事实很快打了质疑者的脸。
2025年Zettlab在Kickstarter众筹,直接拿了140万美元支持,80%的用户都是冲着AI功能来的。
年底又拿到了星连资本、祥峰资本的融资,数额高达数千万元。
他们的产品是真能解决问题:搭载Intel处理器,能存200TB数据,文档分析、语音转写全在本地完成,根本不用传云端。
![]()
视频创作者找素材,以前得翻两小时,现在说句“找进球瞬间”,AI一分钟就给剪好,这效率谁顶得住?
Zettlab一火,整个行业都醒了。
2025年的AINAS市场,早就不是小打小闹,简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连小米这种巨头都按捺不住了。
极空间算是反应最快的,直接推出Z4Pro+,总容量干到136TB,Intel处理器加持,4K视频转码都不卡。
他们家的AI相册更是戳中了宝妈宝爸的心:能自动给宝宝建成长档案,还能给照片打标签,连你家猫的不同姿势都能分清,老照片修复、黑白上色也是一键搞定。
就这功能,2025年Q1销量直接环比涨了200%,稳稳坐住家用市场头把交椅。
绿联也没闲着,推出全球首款内置大模型的AINASiDX系列,跟英特尔合作强化算力,每秒能分类上万张图片。
靠着这波操作,2025年前三季度存储业务营收涨了125%,还把产品卖进了美国Costco、欧洲MediaMarkt这些大商超,全球100多个国家都能买到。
不过比起极空间的系统,绿联的功能还是太基础,懂行的用户大多不买账。
最重磅的还是小米,生态链总经理直接官宣:年底前必发首款NAS,主打家庭影音中心和AI相册,还能跟手机、电视无缝联动,价格可能下探到1500元区间。
这一下就把战场拉到了大众市场,毕竟IDC数据在那摆着,2025年中国人日均造1.2TB数据,可只有15%选本地存储,这缺口大了去了。
难怪网友调侃“硬装结束雷军进场”,小米这是要把NAS变成智能家居的标配啊。
连老牌的群晖、威联通都急了,赶紧给老机型推AI升级包,可惜反应慢了半拍,市场份额被抢了不少。
QYResearch预测,到2031年全球AINAS市场销售额能到7.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9%,这么大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
热闹归热闹,这行的输赢早就定了规矩,不是看谁名气大,而是看谁能接住普通人的真实需求,核心就三点。
首先是隐私能不能落地。
现在人都怕数据泄露,传云端万一被扒了怎么办?Zettlab能突围,靠的就是端侧AI架构,所有数据处理都在本地,设备同步用P2P直连,不经过第三方服务器。
![]()
这就等于把数据锁自己家里,钥匙在自己手上,欧盟的DSA法规都挑不出毛病。
极空间也学聪明了,加密芯片加病毒周更,层层防泄密,这才敢说稳坐家用市场头把交椅。
反观有些品牌,嘴上喊着隐私,背地里还往云端传数据,迟早要翻车。
其次是AI能不能解决真问题。
光喊口号没用,得像极空间那样,AI能自动给影片配海报、生字幕;或者像Zettlab,直接帮创作者剪视频、搜素材。
要是还停留在“自动分类照片”这种基础操作,迟早被淘汰。
现在用户要的是“有用的AI”,比如你拍了一堆孩子的视频,AI能自动挑出笑的镜头拼个短片;找工作文件时,不用记文件名,说句“找出上周改的设计稿”就能搜到,这才叫提升效率。
最后是生态能不能打通。
小米的底气就在这,手机备份、电视点播、平板编辑全联动,这是传统厂商比不了的。
极空间也没落后,阿里云盘、夸克盘都能挂载,还能当电脑磁盘用,把用户的使用习惯摸得透透的。
说白了,好的NAS得是“家庭数据中枢”,能连起所有设备,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硬盘盒子”。
AINAS这阵风,吹的不是概念,是真金白银的需求,数据多了要存,存了要好用,还得安全。
郭亚楠们赌对了开头,但后面有极空间拼体验,有小米拼生态,想赢就得一直硬磕技术。
QYResearch预测的49%年增长率不是空话,这赛道的潜力摆在这。
但对咱们普通人来说,选的时候别光看参数,就看俩:用着顺不顺手,数据安不安全。
![]()
毕竟不管技术多牛,能解决真问题的才是好东西,谁能做到这点,谁就能笑到最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