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开标。本次集采共纳入55个品种,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作为医疗保障领域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自2018年起,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有十一个批次,覆盖490种药品,药品清单持续扩容。据悉,前10批集采共纳入435种药品,累计节约医保基金4400亿元左右。集采通过以量换价,挤压药品价格“水分”,有效遏制药品虚高定价,切实为群众看病就医带来实惠。
今年如何“反内卷”?
优化价差控制“锚点”+2轮复活机制
自2018年起,药品集采覆盖的品种越来越多,疾病治疗用途越来越广泛,这能更好地发挥集采的保障功能。据悉,第十一批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领域常用药品,总体实现了“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预期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集采同时关注儿童药供应保障,对小规格的口服溶液、注射剂等儿童适宜剂型,价格有所放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郭鹏表示,儿童的用药剂量、剂型都有特殊要求,此次集采在价格折算方式上对儿童适宜小规格药品适当倾斜,这将有利于推动企业研发儿童专用药物的意愿。
![]()
从往年来看,内卷始终是大家绕不过去的话题。过去集采“卷价格”,如今规则升级“反内卷”。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认为,此次引入的“锚点价格”和“复活机制”等组合拳,是精准针对恶性低价竞争的“解毒剂”,有望非常有效地遏制非理性的价格战。
为了引导企业理性报价,防止低价内卷,本次集采在价格机制上优化价差控制“锚点”。第十一批集采不再单纯以最低报价作为价差控制基准,而是要求在有效申报入围企业“单位可比价”平均值的50%、最低“单位可比价”二者取高值。这一调整旨在防范个别企业恶意超低价报价对其他企业造成干扰甚至引发熔断。同时,所有投标企业均需承诺报价不低于成本,其中报价较低的企业还要声明报价合理性,说明具体成本构成(如制造成本、期间费用、销售利润等)。
此外,第十一批集采还引入“入围复活”“未入围复活”2轮复活机制,引导市场良性竞争。对于医疗机构需求大但未中选的企业,如果接受中选企业的价格,给予复活中选机会,更便更好的契合临床实际需求。据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9月20日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5-1)》(以下简称“文件”)要求,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未入围企业也可复活:规则一是本厂牌首年机构需求量达到或超过同品种有首年机构需求量的各厂牌平均值;规则二是非同品种最高顺位;规则三是接受以下价格之一,包括不高于同品种按规则一和规则二确定的最高拟中选价格,或不高于按规则一和规则二确定的最高拟中选价格和“锚点价格”的平均值,或不高于“锚点价格”。
本次集采涵盖55个品种,涉及企业超400家,平均每个品种有14家企业竞争。据国家医保局消息,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冲击、引入复活机制、事前反复宣介引导企业科学报价等措施,保持了较高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重塑医药生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以往的集采开标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竞相报出远低于成本的超低价,形成恶性“内卷”。这种非理性竞争不仅扰乱市场秩序,也带来药品质量与稳定供应的潜在风险。此次集采对投标企业进行了筛选,提高了门槛,对企业资质、产品质量和报价区间的要求明显提高。第十一批集采规则规定,要求投标药品的生产线两年内不存在违反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形,投标药品通过药监部门的GMP符合性检查,要求企业具有2年以上同类剂型生产经验。
此外,从报量的规则上看,医疗机构既可以按通用名报量,也可以按厂牌报量。从中选结果看,医疗机构要求采购产品报量的75%得到满足,而医疗机构报量多为市场认可度高的成熟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光脚企业”想要通过集采政策低价抢占市场的难度。
![]()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药品集采中,“光脚企业”通常指原本市场份额较小、通过大幅降价策略在集采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在以往几批集采中,“光脚企业”为了最大规模实现以价换量,往往更有动力报出极低价格。
“集采中标企业通常是那些生产经验丰富、质量记录良好的企业,这从源头上降低了因质量问题(如停产整改)而引发供应中断的风险,保障了临床用药的可持续性。”金春林表示。
而在保供应方面,本次集采进一步强化了中选结果的执行和供应保障,明确了各方责任义务。文件强调,中选企业作为供应保障第一责任人,必须及时响应医疗机构订单并完成配送。同时,要求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中选产品,按协议完成约定采购量,并及时结算货款。对于中选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供货承诺,影响临床使用的,将视情节列入“违规名单”,取消中选资格,并可能被取消6个月至5年内参与国家集采的资格。
写在最后:集采不是简单的“砍价”,而是制度的重塑。一方面,通过挤压药品中间流通环节以及不合理的价格水分,有利于引导企业更加专注成本控制和质量提升;另一方面,为医保基金腾出费用空间、为创新药的支付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集采从2018年开始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随着形势变化、行业发展以及各方反馈在不断的迭代优化。正如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所说,集采工作是国家深化医改的重大突破口,其对整个医疗、医药的格局优化和调整起到决定性作用,是“腾笼换鸟”的基本保障。最终通过制度完善,在保证企业合理利润前提下降低价格(包括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从而造福于患者,减轻患者用药经济负担。并通过中选品种优先使用,引导医疗机构优化用药结构、规范临床行为,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医保深化改革。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不知
编辑 | 徐冰冰 陈嘉蕾
热点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