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接班,套现10亿,卖身国资,他可能是中国最务实的富二代。
老话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按照这个标准,江苏无锡宏会新材老板向宏伟可谓聪明绝顶。2020年,53岁的向宏伟将年仅29岁的儿子向梁推向前台,接任董事长,正式启动接班计划。然而,短短两年后,他就彻底放弃了子承父业的念头。
从2022年到2025年,他三次试图出售股份,最终在今年初成功将公司29.99%的股权以8.9亿的价格转让给无锡市锡山区控股的国企西港企行。这一操作之迅速、决策之果断,堪称企业家中的清醒派。
消息一出便引来不少媒体的关注,原因无外乎这是向宏伟在4年内第三次试图出售股份了。有媒体直言,估计他也是想趁着公司还有点姿色,赶紧卖个好价钱,落袋为安。另一家则指出,29.99%这个比例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旦达到30%,交易的性质就变成收购,必须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冗长的流程、不确定的结果,显然不是向宏伟愿意面对的。
那么问题来了,从高调安排儿子接班,到急切三次套现离场,向宏伟为何转变如此之大?答案或许要从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说起。
向宏伟的儿子叫向梁,出生于1991年。当时的向宏伟已经做到车间主任,之后又被提拔成厂长,所以向梁从小生活条件应该比普通人好很多,不存在吃苦受罪的情况。父母也觉得这位富养长大的儿子太娇气,于是高中毕业后便将他送到部队捶打了两年,希望磨练其意志和纪律性。退伍后,他又被送到美国读高中,其实就是一家预科性质的学校,平时主要学英语、过语言关,为参加美国高考做准备。
可不知道为什么,向梁的美国求学之旅一直停留在预科阶段,没有念大学就回来了。曾经有媒体略带调侃地写道,与其他名校出身的富二代相比,向梁的学历近十年来一直停留在高中。
2020年,向宏伟火线提拔儿子进入董事会,并且迅速让出董事长之位,摆出一副全力扶植接班人的架势。可自打向梁上任后,宏会新材的业绩却连续两年下滑,与父亲掌舵时期的高增长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少网友立刻将其归为富二代败家的典型案例,但是事实比表面更加复杂,后面我们会细说。
就在儿子接任董事长一年后,向宏伟第一次尝试转让股份,两笔交易,一笔给儿子,另一笔给一家成立仅半年的新公司,其转让价均为市价的8折。给儿子打折情有可原,但是给外人打8折,加上公告发布得极为仓促,难免引发内幕交易的质疑,最终这笔交易不了了之。
到了2023年,向宏伟再度出手,与一位神秘的苏州买家达成意向,拟转让同样的29.99%的股份。这一次,儿子向梁并未参与交易,这或许正是向宏伟彻底放弃接班计划的信号。不久后,向梁再度赴美入读加州大学某分校,至今仍在求学。可惜这次交易依然未能落地,向宏伟只得退还定金。
直到今年年初,西港企行的出现,才让这场持续多年的退出大戏画上句号。向宏伟最终带着8.9亿元的股权转让款,加上此前减持套现的约1亿元,总计近10亿元,潇洒离场。
看到这里,大部分人认为这又是一个败家子的故事,其实不然。宏会新材虽然今年营收下滑,但从未亏损,只是利润多少的问题。向梁接班后的业绩疲软,更多是受行业整体下滑、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等外部因素影响,与其个人能力并无直接因果关系。事实上,2024年,随着市场回暖,公司业绩已明显反弹,颇有触底回升之势。
更重要的是,向梁父子并未坐吃山空。近年来,他们陆续投资了7家新公司,业务横跨汽车、零售、股权投资等领域,这恰恰是当代许多富二代的典型转型之路:不做守业者,而做资本玩家。否则像山西李兆会那样,明明孙子不想接班,爷爷赶鸭子上架,几年内将一家状况良好的企业干成负债几个亿,最后企业没了,人也找不到了,那才叫悲剧。
在企业高度股份化、管理专业化的今天,子承父业早已不是唯一选项,让下一代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反而能让家族财富发挥最大的效应。退一步讲,即使向梁真是一个爱玩爱享受的主,只要他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合法的范围内花自家的钱,又碍着谁了?老话讲得好,不怕富二代吃喝玩乐,就怕富二代“雄心壮志”。适当放手,对于家庭、对于企业、对于社会都是个好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