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许多企业的采购管理却仍停留在“手工+ERP”的初级阶段。采购流程依赖人工执行、线下沟通,数据录入滞后、信息割裂、流程冗长……这些问题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传统采购管理的“断点之困”。
效率低、成本高、管控弱、规范差——这四大痛点,不仅拖慢了业务节奏,更在无形中侵蚀着企业的竞争力。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拆解:传统采购到底“困”在哪儿?又该如何破局?
一、采购四大管理难题
传统采购管理采用手工+ERP相结合的方式,采购过程以手工执行及线下管理为主,采购结果写入ERP系统。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面临着诸多典型的管理问题,集中体现为效率低、成本高、管控弱、规范差。
![]()
采购管理全场景内容
1. 效率低
效率低下是传统采购管理的显著问题之一。与供应商协同手工管理的业务繁多,整体缺乏一站式的管理工具,使得采购流程繁琐且耗时。与外部供应商协作机制不完善,信息传递不畅,协同效率大打折扣。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作紧密度不足,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处理效率缓慢,会极大地影响采购业务的推进速度。
2. 成本高
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困扰企业的显著难题。采购物资繁杂,需求来源不统一,多次少量采购会导致采购成本增加。物量变动时,供应商送货无计划,容易造成库存积压或呆滞,进一步推高成本。此外,供应商协同成本、采购人工成本以及采购耗材成本持续上升,都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3. 管控弱
此外,管控薄弱使得采购业务存在诸多风险。采购业务分散在线上线下多个渠道或系统,存在断点,追溯困难。数据更新滞后,缺乏完善的分析体系,往往无法为采购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业务的预警管控难度大,资质预警、价格到期预警、订单逾期预警等难以有效实现,增加了采购风险。
4. 规范差
规范差则影响了采购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供应商准入登记、信息变更入口不统一,都会给后续业务执行带来困难。存在供应商考核模板、合同模版等,但落地推进困难,也存在潜在风险。供应商的送货单样式不规范,辨识有难度,则会影响收货入库的准确性。
具体表现为:
![]()
二、断点之困,到底“困”住了谁
这些问题的出现,本质原因是管理上存在断点。线下手工执行的业务无法得到有效监控,缺乏管理抓手。
1. 从高层来看,无法看到采购全部业务,部分环节如同黑箱子,看到的数据都是滞后的,且准确性无法保证。对于价格是否合理、全国其他区域是否有更优质廉价的供应商等问题,高层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进而会导致高层希望的采购阳光透明无法落地实现。
2. 对于中层来说,采购监管也面临无法堵住管理漏洞、控制采购风险等困境。如何让业务可追溯,审计时没有问题;如何加强管控,让采购管理没有漏洞;如何避免采购员随意操作业务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对基层人员而言,因采购执行的事务性工作而承受大量工作量,如何减少事务性工作、释放采购时间,如何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更顺畅,如何界定清楚责任、避免扯皮,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
显然,传统采购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高效、透明、合规的管理需求。打破“断点之困”,关键在于推动采购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通过构建一体化采购平台,打通系统断点、统一数据标准、强化流程管控,企业不仅能实现采购全流程的可视、可管、可控,更能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防范风险,最终走向阳光采购,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