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矿石这门“硬生意”上,我国终于不再是那个被人牵着鼻子走的买家了。
过去,中国买矿石,就像在海上捞月,市场上的价格说变就变,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几家大公司说一不二,咱就是想叫个价,也没人理。可现在,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从非洲出发的一列列火车、几笔人民币计价的交易,再到中企在海外矿山里占据主导角色,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藏着的,是我国对资源话语权的重新掌控。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好好聊聊,铁矿石背后这场安安静静、但翻天覆地的较量,是怎么来的,又意味着什么。
![]()
一场“被动”的历史,终于走到转折点
说到铁矿石,不少人可能感觉它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然而,你目光所及——街边拔地而起的住宅、道路上穿梭的车辆、工地高耸的塔吊——无一不以钢铁为骨架。
而钢铁的生产,超过七成原料正是铁矿石。可以说,铁矿石的重要性,不亚于一碗饭中的米粒,其地位之关键,恰如基石之于大厦。
但令人深思的是,我国身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占据全球海运贸易量的七成左右,却在定价方面长期缺乏话语权,屡屡陷入“别人开价,我们买单”的被动局面。
![]()
为何会如此?根源在于,过去数十年间,全球优质铁矿石资源高度集中于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地。以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为代表的几家矿业巨头,几乎主导了整个国际市场。我们虽有十四亿人口催生的庞大钢铁需求,每年进口量以十亿吨计,却在价格形成机制中声音微弱。
于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摆在眼前:不买,难以满足国内发展需要;买,又常常受制于人,承担不合理的价格成本。这种“议价权缺失”的困境,曾长期制约着我国钢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尤其在2015年至2022年这段时期,铁矿石价格如坐过山车般剧烈起伏。年涨幅动辄超过30%,转头又可能暴跌20%,导致钢铁企业利润极不稳定。
![]()
有些时候,一吨钢的利润甚至抵不上矿石的运费。更不用说,交易普遍以美元结算,叠加汇率波动,更让成本控制雪上加霜,企业压力重重、步履维艰。
更让人难受的是,2022年力拓公司还自己单方面撕了长期协议,改用现货定价模式。说白了,就是想让你今天拿货,明天付钱,后天再涨价。大家都知道,这哪是市场规则?这是赤裸裸的“坐地起价”。
这一套下来,我国钢铁企业不是不努力,而是被制度吃得死死的。明明是最大买家,却连说句话都没人听,怎么也说不过去。
几内亚西芒杜:从矿山到港口,我国干了一件大事
这时候,转机出现了。地点是在非洲西部的几内亚。这个国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地理位置不错,矿藏丰富。尤其是西芒杜铁矿,被称为“全球最后一块未开发的超级矿”。
储量高,品位高,放在以前,早就被西方公司盯上了。但因为政治、地理、资金等种种原因,迟迟没有真正动起来。直到2023年,一场实打实的“资源突围战”,悄无声息地打响。
![]()
我国央企中铝集团、中国宝武,还有几家大型企业联合出手,不是去买矿石,而是直接参与开发。拿下矿权、修建铁路、建设港口,一套流程干脆利落,目标非常明确:不再做“搬运工”,而是要从源头开始掌控。
矿山开采只是第一步。更厉害的是,中资企业还在几内亚修了一条650公里的重载铁路,把矿石从山里直接拉到港口,再通过中远海运的船队,运回国内。这条“矿石高速公路”,不仅省钱、省时间,还绕开了传统的澳洲和巴西路线,让我国有了自己的“资源通道”。
到了2024年第三季度,事情又有了突破——我国首次实现了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交易。宝武集团完成了三笔共200万吨的采购,结算用的是人民币,不再用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咱终于不再被美元汇率牵着走了。
这不是一笔买卖那么简单,这是从矿权、运输、结算,全链条的重构。以前是别人卖、咱买,现在是咱挖、咱运、咱定价,说白了,就是把主动权一点点拿了回来。
![]()
买得起,更要买得值:定价权背后的博弈逻辑
可能有人会问,这不就是多修几条铁路、多买点矿石吗?有那么重要?
重要得不得了。在全球资源贸易这盘大棋里,谁掌握定价权,谁就掌握了产业的命脉。过去我们吃亏,就吃在没有自己的定价能力。买得起不代表买得值,关键是你有没有话语权。
这几年,我国不光在几内亚下功夫,还组建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全国主要钢企集中起来,统一采购。这招特别妙。原来钢企都自己谈价,分散力量,矿商说涨价就涨价。现在大家抱团,统一议价,对方想乱开价也得掂量掂量。
![]()
另外,国内各大港口也在升级。像青岛港、日照港,都建了数字化平台,矿山发货、钢厂下单、运输调度一条龙,效率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信息透明了,价格也就更难被操控。
更关键的是,这一整套打法不只是为了自己省钱,更是在推动一种新的贸易规则。以前是西方说了算,现在我国提出“共建共赢”,让资源国也能从合作中真正受益。这种方式,不靠抢、不靠压,而是靠合作、靠共赢,才是长久之计。
定价这事,看似小,其实大
说到底,铁矿石的定价权,不只是买矿石的钱多钱少的问题,它背后关乎的是产业安全、金融独立、国家战略。谁控制了资源的定价权,谁就掌握了产业链的主动权。
这一场从几内亚山林到中国港口的“定价权争夺战”,没有硝烟,却事关全局。它不是一夜之间打赢的,而是靠着一步步的布局、一项项的工程、一次次的谈判换来的。
![]()
现在,我们能谈价格、能选通道、能用人民币结算,能让矿石为我们所用,而不是受人制约。
未来的路还长,市场的风浪不会停。但如今的我国,已经不再是铁矿石交易桌上那个沉默的买家,而是一个真正有底气、有话语权的参与者。
这不是某个行业的胜利,这是我们在全球资源博弈中,迈出的关键一步。从“买不起”到“说得算”,我们终于开始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 美媒:中国从未拥有过这般程度的海运铁矿石定价权,将开始掌控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