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联产单干”续写红色故事新篇章

0
分享至

深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将台堡镇火集村,黄土高原被秋色浸染,昔日翻滚的绿浪化作了层层叠叠的金黄与赭红。村民们收割庄稼的身影在田垄间穿梭,书写着一行行丰收的喜悦诗篇。

89年前,这片土地记录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足迹,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险,最终在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震撼寰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秋风拂过这片深沉的土地,仿佛仍在传颂着当年的壮歌,也将田间饱满的谷香与那段光辉岁月的气息,一同送往远方。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在将台堡瞻仰革命遗迹,他说:“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火集村,正是这片红色沃土上奋力“走新的长征路”的生动缩影。2025年,火集村的冷凉蔬菜种植规模再度实现跨越式增长,新增面积400亩,总面积突破3100亩,“家家有菜棚,户户忙产业”已成为村庄的真实写照,从育苗、种植再到销售,村民们用辛勤的汗水在昔日的黄土地上描绘着绿色的希望,让“新长征”的足迹深深烙印在产业振兴的实践中。

01

“零散种”变“规模种”

“回想以前,火集村也种植蔬菜,但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农户种植杂乱无章,碎片化种菜规模小、产量低,没有客商上门收菜,菜贱伤农。一些村民纷纷撂荒了耕地,外出务工,火集村也沦为了‘空心村’。”火集村党支部书记火彦红回忆起往昔,言语里满是感慨,“为了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我们也曾把好地流转给企业种植,可村民每亩只能拿到600元流转费,收入十分有限。多亏后来我们召开村民大会,在村民的一致同意下确定了‘联产单干’的发展模式。”

为改变火集村的困境,2021年以来,火集村创新提出以村集体为“纽带”、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联产单干”模式,即产业联合发展,责任分户到人,将全村土地统一规划,到户种植、集中销售,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模式起步之初,最棘手的是“钱”和“销路”两大难题。针对资金问题,由村党支部牵头,以村“两委”信誉及村集体资产做担保,通过申请镇政府拨付专项经费和利用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解决了初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资金。针对销售问题,村集体挑选有多年农产品销售经验的村民担任专职销售代办员,提前对接周边省市批发市场,摸清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规律。

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村民仍顾虑重重,担心种菜缺技术、市场风险大等。为了打消村民顾虑,由村集体出面与村民签订了保价协议,蔬菜成熟后,如果市场价低于协议价,合作社将按协议价进行兜底收购。2021年,114户农户率先签约,年底户均收入超9万元,村集体经济也增收23万余元。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们积极性高涨,如今全村202户常住户已全部签订联产协议,4200亩土地实现集中联产,村集体还通过“返租倒包”的方式盘活29户农户的280亩撂荒地。


火集村村集体蔬菜大棚吸纳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这一模式成功将基层党组织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村民的‘勤劳之手’联结起来,把产业发展变成农民自己的事,蹚出了一条群众共同富裕的新路子,解决了农户散户种植‘小散弱’的问题。”据火彦红介绍,2024年,火集村实现村集体收入32.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万元。

02

“各自管”变“统一管”

2021年以前,火集村“单打独斗”的蔬菜种植模式较为突出,全村只种芹菜一个品种,且300亩的种植面积分散在耕作条件好的地块。村民开春盲目抢种,上市时扎堆销售,品质参差不齐,客商留不住。更棘手的是,地块零散导致水肥一体化设施无法使用,村民只能大水漫灌,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居高不下。

“联产单干”模式推行后,通过“连片种、统一管、搭伙卖”,村“两委”迅速行动、统一规划,为农户提供种苗、农资、机耕、销售等全链条服务。先后争取到多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沙化生产道路7.5公里,铺设引水管道3.5公里,建设22千瓦水泵站5个,改造旱地1600亩建成冷凉蔬菜基地,打造465亩的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建成日光拱棚452座,实现“一年两茬、一地双增收”,解决了村集体“想干事却没钱干”的难题。

为降低种植成本,村集体每年邀请宁夏农林科学院专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村,现场指导农户选品种、定种植区域;村“两委”统一采购种苗、化肥、农药等物资,通过批量采购,种苗单价较市场价降低20%,连片种植还让机械作业费大幅下降,从每亩80元降至50元。为打通蔬菜销售渠道,由村“两委”选派专业的销售员出入各大市场,把握市场行情,合理分配销售任务,提高产业引力。

“以前地块散,干活太费劲!10个工人在一块地干半天,转场时要收拾工具、饭菜,到新地块又得重新布置,半天时间一半耗在折腾上。”火集村村委会副主任火应林举例说,“现在连片种植,滴灌设施全覆盖,一个人能管十几亩地的浇水;农机作业也不用东奔西跑,一天能耕以前三天的地,成本降了,效率却提高了不少。”

数据显示,推行“联产单干”模式后,火集村蔬菜种植亩均成本降低20%以上,甘蓝、西蓝花等新品种亩均收益也增加2300元以上。

03

“一人富”变“家家富”

“联产单干”模式在推动规模种植的同时,始终尊重农民“多干多得”的意愿,鼓励“自己的地自己种”,让农民与土地保持稳定联结。彻底打破了以往土地流转“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困境。

与企业集中流转土地“一片种一片成”的模式相比,火集村的“联产单干”更具灵活性。村集体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销售代办员实时反馈的市场动态,精准调整各片区种植计划,确保产业发展始终贴合市场变化。

2023年,村集体通过前期市场研判,敏锐预判当年芹菜价格可能下行,第一时间组织会商决策,果断将原计划春季种植1600亩的芹菜,调整为春季种植四季豆400亩、小麦500亩、芹菜700亩,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切实保障农户“种得好、有收益”,成为“联产单干”模式适配市场、守护农户利益的生动实践。

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火集村还催生了不少就业岗位。38岁的谢海江作为销售代办员,不仅负责对接客商,还会根据收购量组织村民务工。“去年芹菜丰收时,每天有50多名村民帮忙装货、搬运,每人每天能挣200元,最多一天发出去16吨芹菜,光劳务费就发了1万多元。”谢海江笑着说。

如今的火集村,已有4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就业。脱贫户王卫东兄弟俩就是典型代表,在外务工十余年的他们,2021年回村加入“联产单干”,靠着种蔬菜,不仅花30多万元盖了新砖房,买了20万元的小轿车,还投资18万元购置了两台大型拖拉机,又花16万元养了50余只小尾寒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日子过红火,再也不用背井离乡了。”王卫东说。

火集村的“联产单干”模式,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被称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共同富裕的新模式”。下一步,西吉县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苦干实干,总结推广好“联产单干”模式,推动形成蔬菜“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完善农业产业功能,带领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供稿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委办公室)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21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乡村振兴 incentive-icons
中国乡村振兴
由《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负责运营
12552文章数 159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