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辽河油田冷家油区,采油作业一区采油12站地处零散区块与老旧设备交织的生产现场。该站管理90口油井,每日承担150吨液量、100吨原油、1.2万立方米天然气的输送任务,凭借连续13年安全生产零事故、年产原油4万吨的业绩,斩获16项省部及企业级荣誉,2024年跻身辽河油田“免检班站”行列,以实干践行新时代石油人使命。
创新破难题:让“金点子”扎根生产一线
“啃硬骨头”是采油12站日常。针对砂堵油嘴频繁更换致停机损耗、盘根密封作业效率低耗人工等问题,站内组建“创新攻坚小组”,技术骨干扎根井场,以难题为“靶心”、现场为“课堂”攻坚。
盛夏井场40摄氏度高温下,员工趴在抽油机旁测绘;寒冬设备区寒风中,大家裹棉衣调试零件。经多次设计推翻与参数优化,团队自主研发“防砂堵油嘴”“盘根压盖悬挂器”等16项实用工具。这些“小发明”成效显著:设备维护时间平均缩短40%,3项获油田QC成果奖,6项在全作业区推广,年节约维护成本8万元。如今,“防砂堵油嘴”等4项工具成全区“必配装备”,配套《工具使用规范》让降本经验落地。
工艺优化成果同样突出。面对外输原油含水率偏高问题,技术骨干成立专班驻守脱水站试验,创新“三道工序脱水法”,通过加药破乳、旋流除杂、重力提纯阶梯处理,外输原油含水率从10%降至3%,年创效13万元。精细化管理下,自喷井陈古2井2008年投产后连续自喷17年,累计产油超7万吨;陈古H301井连续自喷14年,产油6万吨,两口“功勋井”成技术创新与高效生产的例证。
![]()
竞赛淬精兵:以“硬技能”筑牢稳产根基
“原油稳产上产是生命线,技能过硬是硬底气。”采油12站以“比效率、赛技能、争一流”为导向,将劳动竞赛打造成队伍锤炼“大熔炉”。“提质增效”主题竞赛常态化,“安全标兵”“技能能手”等榜单月更,荣誉墙前员工驻足对标,成全员争先“催化剂”。
每年春末秋初,抽油机维护、管线查漏、应急处置等实操比武如期举行。技术骨干演示“抽油机四点一线校准法”“盘根快速更换技巧”,新员工跟班实操,老带新、强帮弱的师徒结对更紧密。“比中学、赛中练”氛围浓厚,年轻员工钻研图纸,老员工分享“绝活”口诀,门卫也能说清关键设备巡检要点。2025年6月辽河油田采油工技能竞赛中,该站两人分获金、银牌,站长获评“辽河油田劳动模范”,荣誉成全员追学“标杆”。
技能提升转化为稳产实效:油井检泵周期从500天延至750天,躺井率降1.5%,年增产原油1825吨,实现“以竞赛促生产、以技能保稳产”。
![]()
精细创金牌:用“严管理”铺就标杆之路
“从‘普通班站’到‘免检金牌’,差的是千锤百炼的精细。”采油12站坚守“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创新“设备承包制+物联网监控”模式,为设备挂“责任牌”,明确维护人、巡检点、保养期,技术骨干包保高负荷、高风险设备。中控室物联网屏实时显示压力、温度数据,异常即时预警,实现“故障早预警、维护早介入”,设备故障率降40%,综合效率升30%。
安全环保“红线”不松。站内执行“6S+目视化”管理,工具定位、管线标识、风险警示清晰;建立“排查—整改—复查”双闭环机制,每日班前会梳隐患、班中巡查促整改、班后复盘验效果。从阀门巡检到外输系统校验,各环节可追溯,铸就13年安全环保零事故业绩。
质量管控全覆盖。“关键工序质量追溯制”贯穿开采至外输全流程,采出液、处理结果均有“身份档案”,外输原油合格率100%。“班站微课堂”拆解“九九开关工作法”“师徒结对”传授实操经验,累计培养3名技师、27名高级工,注入技能活力。
如今,采油12站不仅是标杆,更主动“传帮带”:组建技术帮扶队对4个采油站“一对一”指导,编制《“免检班站”创建管理手册》,将“精细节、细流程、勤巡检、严落实”理念传递至更多油区。
从井场晨光到中控室灯火,从技术攻坚到管理升级,采油12站以创新为魂、技能为骨、管理为脉,在保障能源安全路上续写新时代石油人奋斗篇章。(赖丽 武春阳 王晓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