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科学事实是:仅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就可能存在高达400亿颗位于“宜居带”的类地行星。而我们的银河系,只是宇宙2万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欢迎来到《物理学100大禁忌》系列。
今天,我们讲物理学第五禁忌。这是一个不需要复杂公式,仅凭“概率”和“沉默”就能让你后背发凉的禁忌——大沉默禁忌。
![]()
它源自1950年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在一次午餐时随口提出的那个终极问题:费米悖论 (The Fermi Paradox)。
这个悖论的逻辑,比我们之前讲过的任何一个都更“简单粗暴”。
我们只需要几个公认的(而且是保守的)假设:
假设一: 银河系中存在大量和地球相似的行星(事实,已证实)。
假设二: 在这些行星中的某一些上,生命会演化出来(合理推测)。
假设三: 这些生命中的某一些,会演化出“智慧”和“技术”(就像我们)。
假设四: 这些技术文明中的某一些,会发展出“星际航行”的能力。
好了,现在,我们把“时间”这个因素加进来。
我们的银河系已经100多亿岁了。地球“才”45亿岁。
这意味着,很可能在几十亿年前,银河系某处就已经诞生了第一个技术文明。
问题一:一个比我们早10亿年的文明,会做什么?
即使他们用很慢的、不到1%光速的“殖民飞船”探索宇宙,他们也只需要大约500万到5000万年的时间,就能殖民整个银河系。
5000万年,听起来很长?
在银河系100亿年的寿命里,这只相当于“一个周末”。
问题二:所以,按照这个无可辩驳的逻辑,我们的银河系现在应该是什么样子?
答案是:它应该像一个被“蚂蚁”爬满的蚁穴。 天空中应该充满了他们的飞船、他们的信号、他们的“戴森球”工程,甚至他们早就该到太阳系了。
问题三:但我们看到了什么?
什么都没有。
没有信号。没有飞船。没有废墟。没有戴森球。
只有一片冰冷、死寂、似乎只为我们而存在的“沉默”。
这就是“大沉默禁忌”被触发的瞬间。
“他们应该在这里”(逻辑推论)和“这里空无一人”(观测现实)之间,产生了物理学上最恐怖的矛盾。
宇宙要么是挤满了人,要么是空无一人。这两种可能性,都同样令人恐惧。
这根本不是什么科幻。这就是一个冰冷的“统计学”问题。
费米悖论的恐怖之处在于,“沉默”本身,就是唯一的数据。
而这个“数据”指向了一个比任何惊悚都更惊悚的概念——“大过滤器” (The Great Filter)。
这个理论认为,在“一个无生命的行星”和“一个星际文明”之间,存在一道(或多道)“几乎无法通过”的关卡。
它,就是“大过滤器”。
是它,导致了宇宙的沉默。
真正恐怖的问题来了:
我们,和这个“大过滤器”,是什么关系?
答案一(我们很幸运): 过滤器在我们身后。
比如,“生命从无机物中诞生”这一步,或者“从单细胞进化到复杂智慧”这一步,就是那个大过滤器。它极其罕见,我们是全银河(甚至全宇宙)唯一的幸运儿,我们“通过”了。
这个答案……很孤独。
答案二(我们很危险): 过滤器就在我们身边。
这个过滤器,就是“智慧生命无法避免的自我毁灭”。比如核战争、人工智能反噬、全球瘟疫、资源枯竭……
这个答案……很不妙。它意味着我们正在冲向那道关卡,而我们之前的“所有前辈”,都在这里“团灭”了。
答案三(我们很无知): 过滤器在他们身上。
这就是刘慈欣《三体》中的“黑暗森林”假说。宇宙中充满了文明,但所有文明都“被迫”沉默。因为一旦你暴露坐标,你就会被“大过滤器”(更高级的文明)立刻清理掉。
这个答案……令人绝望。我们现在大喊“我们在这!”,就像一个婴儿在黑暗森林里点火。
为什么说这是物理学的禁忌?
因为“费米悖论”触碰了“我们”这个“物理存在”本身的概率。
所以,物理学第五禁忌“费米悖论”的真相是:
宇宙禁止我们知道自己是“奇迹”还是“下一个祭品”。
你试图在宇宙中寻找“同类”的行为,本身就是在挑战“大沉默”这个规则。这个悖论本身,就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个悖论没有答案,它的所有可能答案,都令人不寒而栗。
它逼迫我们承认:我们的“存在”本身,在统计学上是一个巨大的“异常”。
你所看到的星空,不是一幅平静的画。
它是一份“幸存者名单”,或者一份“即将执行的死刑名单”。
我们刚刚触碰了关于“生命”的禁忌。
搞懂了“我们”为何孤独地存在,我们该去看看物理学中最极致的“毁灭”。
如果说“费米悖论”是关于“信息”的缺失(外星人的信号)。那么第四大禁忌,就是关于“信息”的毁灭。
这是一个让霍金赌上自己声誉的终极问题。
那为什么,当你被黑洞吞噬后,宇宙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把你“吐”出来?
参考文献:
- Fermi, E. (1Section 1.1). (1950). (Verbal discussion, as reported by E. Jones in 1985).
- Hart, M. H. (1975). An Explanation for the Absence of Extraterrestrials on Earth.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 Bostrom, N. (2008). Wh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