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如今喝茶早已成为大家日常的一部分,“清晨一杯茶提神,饭后一杯茶解腻”更是广为流传。
然而,一些看似健康的饮茶习惯里,却藏着不少“伤身陷阱”,尤其是对肝脏和肾脏的潜在威胁。
![]()
浓茶:肝肾的“隐形消耗机”
“茶浓才够味”是不少老茶客的执念,可这种习惯正在悄悄伤害肝肾。营养师明确指出,成年人每日茶叶摄入量应控制在12克以内,每次用3克茶叶搭配150毫升温水冲泡,是兼顾口感与健康的最佳比例。
![]()
那么,浓茶为何会伤肝肾呢?从成分来看,浓茶中氟含量是淡茶的3-5倍,而肾脏是人体代谢氟的主要器官,长期饮用浓茶会导致氟在肾脏堆积,引发“茶叶型氟中毒”,严重时会出现肾小管损伤,甚至诱发慢性肾功能衰竭。
![]()
对肝脏而言,浓茶中的咖啡因和茶多酚虽有一定益处,但过量会变成“负担”。
每日摄入不超过500毫克时,能辅助保护肝细胞;但超过1000毫克,约相当于5杯浓茶的含量,就会刺激肝细胞,诱发肝功能异常。尤其乙肝、脂肪肝患者,肝脏代谢能力较弱,喝浓茶会进一步加重肝脏工作负荷,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
霉变茶:藏着“一级致癌物”的“毒茶”
南方梅雨季,不少人会发现茶叶长出霉点,有人觉得“晒干还能喝”,殊不知这种做法相当于“喝毒”,因为变质茶叶中藏着最危险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这种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且普通高温冲泡无法将其破坏。
![]()
食品安全实验室曾做过检测,每千克发霉茶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可达1000μg 以上,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人体每日安全摄入量仅为0.03μg,相差3万多倍。这种毒素会直接攻击肝细胞,长期摄入会大幅增加肝癌风险。
![]()
2024年杭州就发生过一起典型案例,一位经营茶叶店的老板,为节省成本,将存放3年、已出现轻微霉点的陈茶晒干后饮用,半年后因持续腹痛、黄疸就医,最终确诊为肝小静脉闭塞症。
最关键的是,即使茶叶只出现“轻微霉点”,霉菌产生的毒素也可能已扩散到看起来完好的部分,所以只要发现茶叶发霉,无论程度轻重,都必须直接丢弃。
![]()
串味茶:异味背后的“健康隐患”
茶叶质地疏松多孔,像一块“海绵”,很容易吸附周围环境中的气味,这就是“串味茶”的由来。
很多人觉得“串味只是影响口感”,实则不然。若茶叶与厨房油烟、油漆、杀虫剂等接触,会吸附苯、甲醛等有害物质;与樟脑丸、清洁剂存放,会吸收萘酚类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随茶汤进入人体后,需要肝肾进行代谢,长期饮用会加重肝肾负担,可能诱发代谢性疾病。
![]()
如何判断串味茶是否能喝?有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先闻茶叶干茶,若闻到刺鼻的油烟味、化学味或其他怪异气味,直接丢弃。
若干茶气味不明显,可冲泡后尝味道,若茶汤出现涩味、酸味等异常口感,也不能饮用。
日常存放茶叶时,建议用密封铁罐或陶瓷罐装好,远离厨房、卫生间等异味重的区域,避免与有挥发性气味的物品同放。
![]()
久泡茶:细菌与重金属的“培养皿”
“一泡茶叶喝一天”是很多上班族的习惯,早上泡一杯茶,反复加水喝到下班,可这样的茶早已变成“健康隐患”。
茶汤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细菌的“优质培养基”,室温下放置超过4小时,茶汤中细菌数量会大幅增加;放置8小时以上即隔夜茶,细菌数量可能超标10倍以上,饮用后容易引发肠胃不适,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
除此之外,茶叶中含有微量铅、镉等重金属,正常冲泡时析出量极少,不会危害健康;但久泡后,茶叶细胞壁被长时间浸泡,重金属析出量会增加3-4倍,长期饮用会导致重金属在体内堆积,损伤肝肾代谢功能。
![]()
有数据显示,常喝久泡茶的人,肾功能损伤风险比普通茶友高出17.5%,而且茶叶中的维生素 C、茶多酚等营养成分,在空气中放置超过1小时就会开始氧化,久泡后营养几乎流失殆尽,喝这样的茶不仅没益处,还可能摄入有害物质。
![]()
过烫茶:烫伤黏膜还致癌的“热隐患”
“趁热喝才舒服”的老话,在喝茶这件事上完全不适用。
《英国癌症杂志》2022年发表的研究显示,当热饮温度超过54℃时,就会开始刺激食管黏膜;超过60℃,会导致食管黏膜出现“热损伤”,长期反复刺激会使黏膜细胞发生突变,增加食管癌风险。
![]()
除了致癌风险,过烫茶还会伤害消化系统。高温茶汤会烫伤口腔黏膜、胃黏膜,引发口腔炎、胃炎;同时,过烫的茶水会加速肾脏代谢,可能导致尿液中钙含量升高,增加肾结石形成的风险。
喝茶的核心是“适量、健康”,只有改掉错误习惯,才能让这杯日常饮品,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助力”,而非伤害身体的“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