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让“指尖技艺”变身“增收引擎”
——河池市政协专题协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
“这些壮锦纹样能不能融入现代服饰设计?”“电商直播如何帮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打开销路?”近日,广西河池市政协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开发利用,增加民族地区群众收入”为主题举行界别协商会。市政协委员代表、县(区)政协及市工信局、文广体旅局等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民族手工艺传承发展的痛点难点建言献策,为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探寻新路径。
文化瑰宝待激活:现状与潜力并存
协商会伊始,河池传统手工艺九大核心品类的代表作品展示引人注目:工艺精湛的壮锦、图案细腻的瑶族刺绣、造型独特的毛南族花竹帽,还有风格各异的陶瓷、金属工艺品,这些凝聚着民族智慧的“指尖瑰宝”,让参会者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发展潜能。河池作为广西重要少数民族聚居区,目前全市已形成刺绣染织、工艺陶瓷、金属工艺等9大品类,拥有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5人,建成非遗工坊、工作室82个,初步构建“非遗+传承人+文创+工坊+旅游”发展模式。
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河池手工艺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东兰县壮锦民族服饰公司依托自治区级非遗技艺,2024年总产值达1050万元;南丹县八圩团结社区合作社通过蓝靛染布技艺,带动100多名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近3000元,订单远销欧洲;都安县臻艺瑶族服饰非遗工坊形成“产研学游销”生态链,300多名妇女靠“文旅饭”月均增收2000至3000元。在文化价值转化方面,宜州钩针作品《伊夏曼舞》获全国“金凤凰”金奖,环江花竹帽成为外交部广西推介活动伴手礼,南丹白裤瑶服饰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然而,与贵州、云南等先进地区相比,河池手工艺产业仍面临“成长烦恼”。专题调研报告指出,传承后继乏人问题突出,东兰县壮锦织造从业者平均年龄超55岁,近三年无30岁以下青年系统学习;天峨县刺绣工作室学员因“耗时不赚钱”留存率不足20%。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善、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同样制约发展。90%以上从业者为家庭作坊,电商应用滞后,仅30%企业开通线上平台,年线上销售额超百万元企业不足5家;“手工艺+旅游”多为静态陈列,体验式消费占比不足10%,未能形成消费闭环。
集智聚力献良策:靶向破解发展难题
“推动民族手工艺品‘进景区’,是实现文化传承与群众增收最直接的结合点。”市政协委员、市文广体旅局文化遗产科科长石重媚结合调研实践提出建议,应推动产品从“纪念品”向“体验品”“必需品”转型,在宜州刘三姐故里、南丹瑶望天下等景区开设壮锦编织体验课、瑶族蜡染DIY等互动项目,同时将手工艺品融入景区民宿软装、餐厅陈设,让文化元素成为旅游消费的“必需品”。
针对传承断层问题,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广体旅局副局长兰秀玉委员建议借鉴三星堆盲盒的“体验式”思路,打造“毛南非遗研学专线”,设计99至159元“非遗微工坊”体验套装,通过“一日匠人”课程吸引年轻人参与;同时优化传承人补助机制,将县级基础补助从1500元提至3000元以上,按收徒数量、创新销量实行分档奖励。
“要构建科学完善的传承体系,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天峨县事业单位登记中心主任刘晓军委员提出,应建立市、县、乡三级传承人培养体系,推动“非遗进校园”常态化,编写铜鼓文化、壮锦编织等乡土教材,同时利用VR/AR技术建立传统工艺数字数据库,对铜鼓铸造、花竹帽编结等濒危技艺进行3D建模保存。
罗城、南丹、东兰、都安四县政协分别结合本地实践发言。罗城政协建议完善手工艺档案数据库,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市场;南丹政协提出打造“一乡一品”手工艺集群,推动银饰、刺绣向时尚配饰转型;东兰政协聚焦铜鼓文化、壮锦技艺两大核心资源,建议设立2000万元“非遗产业发展基金”,开发铜鼓纹样服饰、壮锦智能手环等国潮产品;都安政协则呼吁推动“手工艺+电商+民宿+研学”融合,将瑶绣、藤编元素融入农产品包装,延伸产业链条。
面对委员和基层提出的问题,市工信局、文广体旅局现场回应。市工信局表示,将推动手工艺与现代工业融合,建设“河池传统手工艺数字化营销平台”,设立“手工艺专项贷”,培育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市文广体旅局透露,目前正与河池数智电商基地合作,计划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电商培训,通过直播展示工艺技艺和文化故事,打造“河池有礼”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手工艺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锚定方向促转化:让文化价值变经济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民族地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市政协领导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从贯彻文化强国战略、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文旅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维度,深刻认识手工艺传承开发的重大意义。当前河池正面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政策机遇,要主动对接市委“建设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的部署,推动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协商会后,参会人员前往河池数智电商基地考察,实地了解直播电商、线下新零售等“IP电商+产业融合”新模式。在“河池有礼——官方直播间·河池民族手工艺品专场”直播间,主播现场演示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向网友讲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直播间在线人数实时攀升。“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的手工艺品能走出大山,让更多人了解河池的民族文化。”自治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工匠罗华清感慨。
据悉,河池市政协将把此次协商会形成的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持续跟踪手工艺产业发展情况,通过专题视察、提案督办等方式,推动相关部门落实扶持政策,助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增收,为建设“六新河池”注入文化动能。(黄炼 覃宝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