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随着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中国航天史再添辉煌一页。从1999年神舟一号划破天际的首次无人试验,到如今神舟系列一次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这艘“太空之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已稳健航行了二十余载。若你曾好奇:这艘飞船如何构成?航天员在太空如何生活?返航时又如何安全穿越大气层?让我们跟着《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从神舟飞船的基础知识出发,探寻那些藏于星辰背后的匠心设计。
![]()
“神舟”载人飞船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系列。1999年11月,“神舟一号”飞船成功进行了首次无人飞行试验;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施载人飞行。截至2021年6月,中国已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二号”共12艘飞船,其中载人任务7项,无人任务5项。“神舟”飞船目前已完成地球轨道航天员安全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还进行了空间材料实验、空间环境探测等工作。
![]()
“神舟”载人飞船的结构
“神舟”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三个舱段组成。推进舱不乘坐人,主要功能是提供电源和动力,飞船所需要的电、气、液和推进剂也都由它供给,相当于飞船的“后勤总管”。返回舱和轨道舱是航天员的办公室兼卧室。返回舱是航天员的座舱和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也是飞船唯一可以返回着陆的舱段。轨道舱内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与返回舱相通。它有点像“多功能厅”,既是航天员工作、吃饭、睡觉、娱乐、洗漱和上厕所的场所,也可作为航天员出舱时使用的气闸舱。
舒适的小家
在太空中,航天员的体姿介于坐和站立之间,经常是“驼背”姿势。因此,飞船上所有的扶手、操作台的设计,以及座椅与仪表控制台的距离,都不是按地面上人的坐姿和站姿的高度计算的,而是以“驼背”姿势的高度为依据。为防止碰伤航天员,飞船里的“家具”边沿为圆角。船上所有的电源插座都有防错设计,如果不小心插错了插头,插座会“一口”回绝你。飞船操作台上的按钮和开关都做得比地面上的大,相互间的间隙也很大,以免航天员戴手套时触摸不方便。一些重要的按钮、开关还设置了安全锁,即使误碰也没有关系。
![]()
飞船“保护伞”
当飞船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15千米时,其下降速度逐渐稳定在200米/秒左右,这时再减速就要靠降落伞了。在同等载荷情况下,伞的面积越大,减速效果越好。“神舟”飞船主降落伞的面积足有12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船降落伞。从伞顶拎起,算上伞衣、伞绳和吊带,一副降落伞约70米长。降落伞由特殊材料制成,薄如蝉翼,却非常结实。整个伞铺在地上有小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可叠起来却只有一个提包大,重量仅90多千克,体积不到0.18立方米。
![]()
解锁更多太空奥秘
《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
点击购买
《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是一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领衔,众多天文学家和科普专家联合编撰的多媒体版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全书分为“浩瀚的宇宙”“奇妙的星空”“太阳系掠影”“太阳、地球和月球”“眺望宇宙的眼睛”“飞向太空”“中国航天”七个部分,介绍了宇宙、星座、太阳系、地球和月球、空间望远镜、天文台、天文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和中国航天等知识内容,还特别展现了中国航天史及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的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及空间站建设的最新进展及成就。
![]()
编辑|王蕾雅
复审|李 鹏
终审|张弋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