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5年,高欢外出征战,14岁的长子高澄趁夜摸进庶母房间,只见对方面露潮红地对他说道:“妾身等了你许久了!”
夜幕低垂,东魏都城邺城的渤海王府中,一个年轻身影悄悄穿过回廊,年仅14岁的高澄,当朝权臣高欢的嫡长子,轻轻推开了庶母郑大车的房门。
那位曾经是北魏广平王元悌妃子的女人,此刻正面露潮红地望着他:“妾身等了你许久了!”
高澄出生于北魏正光二年,是高欢与正妻娄昭君所生的嫡长子,他自幼聪慧过人,能言善辩。
十岁招降猛将,十一岁出使洛阳,十二岁政治联姻,十五岁就能辅政理政,说是“天选接班人”也不为过。
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早早预示了这个少年不凡的政治天赋。
高欢对儿子寄予厚望,经常让他参与军国要务的筹划,每次谈论时事政务,高澄总能对答如流,并且详加剖析,丝丝入扣,令高欢十分赏识。
十二岁时,高澄迎娶了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元仲华为妻,这桩政治婚姻进一步巩固了高氏家族与皇室的关系。
公元535年,高欢外出征讨山胡,十四岁的高澄留守邺城,正值青春年少的高澄,与年轻貌美的庶母郑大车相遇了。
郑大车出身荥阳郑氏,是北魏广平王元悌的遗孀,元悌在河阴之变中遇害后,她在邺城守寡,被高欢看中纳为侧室,年轻貌美、出身名门,正是那种“看一眼就惹祸”的角色。
高澄抵挡不住郑大车的诱惑,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他们不知道,这段禁忌关系早已被侍女们看在眼里。
当高欢得胜归来,还未踏进王府,就有侍女前来告发世子与郑夫人的不伦之恋,高欢震怒不已,命人查证,更多细节浮出水面。
盛怒之下,高欢抡起棍子狠狠打了一百多下,边打边骂:“你这个畜生,没见过女人呐!今天我就打死你个混账东西”,随后他将遍体鳞伤的高澄关进监狱,连高澄的母亲娄昭君也被软禁。
高欢对高澄失望透顶,甚至开始考虑改立尔朱英娥刚生的儿子高浟为世子,高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向父亲的好友司马子如求助。
司马子如深知高欢的脾气,他采取了一套巧妙的策略,他先来到王府,假装不知情,请求见娄昭君。
得知事情原委后,司马子如首先与高欢共情:“实不相瞒,我儿子也跟我小妾有绯闻”。
接着,他细数娄昭君对高欢的恩情:“王妃是大王您的结发之妻,当年您发迹,娄家功不可没…当您被打的体无完肤,也是她在床边端水端药”。
司马子如一语道破关键:“说到底,王妃、世子跟您才是一家人,郑夫人,不过是小草一般的小妾,何况,奴婢的诬陷不能深信啊”。
高欢终于动摇,让司马子如重新调查,司马子如威逼利诱,让作证的侍女改口,告发的婢女上吊自杀,他告诉高澄:“男子汉怎么可以害怕威逼而自己诬说自己呢?”
最终,高欢释放了娄昭君和高澄,一家人团聚时,娄昭君母子一步一叩头,高欢也含泪迎接他们,一场可能颠覆高氏政权的危机,就这样被化解了。
天平三年,十五岁的高澄入朝辅政,他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
从那以后,高澄的行事风格变了,他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而是一个政治手腕极其老练的权臣。
他十五岁时,正式入朝执政,他不按祖制选官,打破门第限制,谁有才,谁能干,就能上位,他亲自征召寒士,任命崔暹为御史,整顿吏治,痛打贪腐。
他主持编纂的《麟趾格》,是北齐法制的雏形,政令贴在大街上,百姓可以自由评论,放在今天,这种“官民交流”的姿态,堪比现代政府的“开门纳谏”。
他不是在“救赎自己”,而是在用铁血和制度,为自己重建政治信用。
高澄的权势很快超过了东魏皇帝孝静帝,他对皇帝毫无敬意,甚至当面呵斥:“你这是反了么?”皇帝也不是吃素的,当场怼回去:“谋反的一直是臣子,不是皇帝。”
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皇权名存实亡,高澄坐镇晋阳,调兵遣将,处理南梁侯景叛乱,收复两淮,军政一把抓。
他甚至已经开始准备改朝换代,接受群臣劝进,北齐的皇位,就差最后一步,而这一步,却被一个厨房里的厨子给终结了。
高澄死后,其弟高洋继承了他的事业,迅速逼迫东魏孝静帝禅让,建立北齐政权,追谥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
当年与高澄有染的郑大车,经历风波后仍然宠眷不衰,后来为高欢生下第十四子高润。
而高澄的六个儿子中,最著名的当属第四子高长恭,那位以面具遮面、勇猛善战的兰陵王。
一段年少时的风流韵事,险些改写了北齐的建国历程,权力与欲望的交织,在这位北齐奠基者的生命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信息来源:北齐文襄帝高澄——邯郸历史人物 澎湃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