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近几年时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通道,不管是插混还是增程,或者纯电车型,整体的销量势头都非常好。尤其是纯电车,随着插混和增程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以及超充技术的持续下放,很多小伙伴在经历了燃油车、插混和增程之后,终于选择了纯电车型,可能会在某些时候有点不方便,但是在绝大多数时候,纯电都是使用体验又好,费用又低的存在。
![]()
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小伙伴至今对电动车还是不放心,包括续航焦虑,也包括安全焦虑等等,每一次看到纯电车因为充电不及时抛锚,或者看到有电动车起火、自燃,在庆幸自己没有开电动车之后,对电动车更加忌惮了,以至于将目标放在了一些更加“虚无缥缈”的东西上面,比如固态电池。我们在村里都已经能听到这种论调了,不见固态电池,不买电动车,因为固态电池充电快、续航里程动辄1000公里,而且几乎不可能起火、自燃,可见移动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有多快。
![]()
等到固态电池上车,才买电动车?对不起,有些人这辈子可能都换不起电动车了!
尽管之前有很多厂商都表态了,自己家的固态电池将在2026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后面两年时间大规模上车,到了2030年前后,固态电池将作为相对成熟的技术广泛出现在电动车上。但是2025年已经剩下两个月,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真正在固态电池量产、测试方面有动作,有好消息传出的,也就是奔驰在内的一两家,其他厂商就跟商量好似的,感觉不到2026年,固态电池的“结界”破不了,所以在我们看来,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平价化上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固态电池至少面临三个障碍,包括原材料太贵、良品率太低、工艺太复杂,如果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还可以形成第四点,那就是订单不足,不足以形成规模化效应。
实际上,现在固态电池在实验室阶段的研究,国内外很多厂商的进度都是非常快的,其中很多已经宣布具备了量产条件,但是能够量产和能够上车是两码事,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原材料成本、良品率和工艺复杂度的博弈关系。首先在原材料方面,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材料PEO或者LIZO,每公斤的价格都是成千上万,硫化物电解质的价格,更是拉到了4万元/kg左右,像我们在网上看到的这种,每公斤的报价,高达16万元!而锂电池电解液的价格是每千克三四十块钱,价格差距以数十倍、上百倍计。
![]()
而且因为固态电池的制造工艺复杂,所以出现次品的概率非常高。之前有报道称,目前固态电池在实验室阶段“量产”的良品率都不到70%,也就是说有30%以上的次品率,在工业制造领域,这个高的次品率,无疑对成本控制是一种灾难。所以原材料成本高加上良品率低,很多高昂的原材料成本直接就变成了沉没成本,所以固态电池能够量产,成本价都会非常高。
![]()
那么在上面这一套“恶性循环”下,很多厂商就没有办法去采购固态电池了,因为价格太高了,那么采购量上不去,成本没有办法摊销,结果就是固态电池的价格持续居高不下,很多车企宁愿继续使用锂电池,因为锂电池的成本是持续降低的,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是有优势的。
而且很多小伙伴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期待固态电池的,绝大多数都是只能买得起一辆车的工薪阶层,因为这辆车需要负担的任务很多,所以稳妥、没有焦虑是最重要的。而那些预算比较充足的消费者,市场上出现什么样的新车,那就买什么新车,一辆车不能覆盖所有场景,那就再买一辆或者几辆,这就是现实。
![]()
所以我们认为,就算固态电池就算是能够量产上车,整车价格也会非常高,对于大多数只能买得起一辆车的消费者来说,买这些车型的性价比还是太低了,但是他们又觉得现在的锂电池电动车有续航焦虑,还不安全,那很多人一辈子恐怕都买不到电动车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