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届HICOOL2025全球创业大赛共吸引来自
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55个创业项目和13150名创业者踊跃参赛
最终进入决赛的创业者仅有48个参赛项目
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万名创业者
其中,三位工业智造领域的创业者——
丛君状、陈亚楠、罗亚非
凭借各自突破性的技术
以“探索世界”的初心
在纳米级自动化、
材料研发与工业热管理领域
书写创新故事,打破技术壁垒
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丛君状:以纳米级精度,解锁微观操控自由
![]()
丛君状团队带来的
纳米级自动化控制技术
将机械精度压缩到原子尺度
改写着人类操控物质的极限
顶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实
丛君状团队坚定地深耕微观战场
![]()
作为基础实验物理出身的博士
丛君状的创业之路始于无奈
硕博连读七年
他有六年时间都在为课题搭建专属设备
因此毕业后
丛君状与同学靠着定制化实验室解决方案谋生
2019年,团队大胆投入年度一半收入
攻克极端环境下的纳米级运动控制难题
当时全球范围内仅欧洲一个团队可以完成
他们从零起步,最终研发出可在
零下273.1℃极低温下工作的五自由度控制系统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为量子计算、半导体检测等领域提供关键支撑
陈亚楠:加速新材料“基因”解码
![]()
天津大学副教授陈亚楠带领团队搭建的
材料化学化工垂直大模型
正以每秒万亿次计算的速度解构材料基因密码
将传统材料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小时
日常生活中
新材料已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让无人机飞行时间延长一倍、
电动汽车电池快充更安全、
AI芯片散热更快……
但传统材料研发如同“试错游戏”
通过一次次实验寻找原子的最佳排列方式
研发过程往往需要多年甚至上万年
![]()
陈亚楠团队创新构建了
“模型+智能装备+数据库”的闭环研发体系
接到研发任务后
大模型会自动生成实验方案
指令传至人工智能实验室平台
由机器人完成实验
收集的数据存入数据库
再驱动模型迭代优化
让创新从偶然灵感变为可严密计算的科学过程
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陈亚楠怀揣着
“让成果既上书架也上货架”的梦想
在HICOOL大赛的助力下
对接落地与投融资资源
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罗亚非:热数字孪生透视工业热能流动
![]()
半导体热管理专家罗亚非带来的
热数字孪生技术
突破传统测量边界
将物理世界中看不见的热能流动
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
为工业产品赋予“预见未来”的能力
在电子设备领域
100瓦芯片的工作温度是否会损坏芯片
肉眼上无从判断
而热数字孪生技术如同为设备做“热学CT”
让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优化散热结构
确保其可靠性
此前,全球范围内
仅一家国外公司掌握该核心技术
如今,罗亚非团队
成为全球第二家实现技术突破的企业
成功打破技术垄断
![]()
罗亚非“挑战垄断”的情怀
源于早年在北大物理系的经历
当时国内顶尖物理实验室的设备全靠进口
他深刻意识到:
测量是科学的源头
掐住测量的脖子
就掐住了科研的一切
带着这份警觉
他远赴日本深耕集成电路领域
2019年回国创业
创业初期
他曾为国外企业搭建热数字孪生体系
将其产品研发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2.5个月
如今
他选择在北京扎根
这座城市浓郁的科研氛围与丰富的人才资源
让他产生了在更权威的平台上
证明中国核心技术的决心
![]()
从纳米尺度的原子操控
到AI驱动的新材料创新
再到热流可视化的工业革命
丛君状、陈亚楠、罗亚非三位创业者
在HICOOL的舞台上“同频共振”
他们带着科研人的执着与创业者的坚韧
打破技术垄断
探索产业前沿
不仅在各自领域实现了突破
更让世界看到中国科创力量的蓬勃生长
在全球创新创业的浪潮中
他们以“累并快乐着”的姿态
持续探索世界
为工业智造的未来开辟新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