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人挣钱全家花?岳云鹏弟弟全国骑行看望老母,依旧住农村老房子

0
分享至

前言

2025 年 10 月,岳云鹏的亲弟弟岳雪刚在社交平台发了条骑行视频,配文 “青春没有售价,骑行三亚出发”。

镜头里他骑普通自行车,背包塞着母亲爱吃的红枣和玉米,往北京去。



不少人好奇,他为啥能放下生计去骑行?难道真像网友说的 “有哥在啥都不用干”吗?

北漂的 “苦役”

很多人都只看到了岳云鹏成名后,对兄弟姐妹们的帮助,但却不知道他这一路走来有多难。



14 岁那年,河南濮阳岳村集村的土坯房里,岳云鹏攥着姐姐凑的几十块钱,跟着五姐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那时的他,初中还没读完,个子不高,脸上带着农村孩子的怯生生,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不是 “好日子”,是一连串的 “苦差事”。

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厂看门,每天守着空荡荡的厂房,工资只有几百块,还经常被克扣。

没干多久,他又去学电焊,火星子溅得满手是伤,疼得夜里睡不着,可还是没攒下钱。



最后,他进了海碗居饭店当服务员,以为能管饭就挺好,却在这里遭遇了一辈子难忘的羞辱。

那天,他给客人下单时,错把 “三瓶啤酒” 写成了 “五瓶”,多算了 6 块钱。

客人发现后,指着他的鼻子骂了整整三个小时,从没文化骂到这辈子就配端盘子,最后饭店免了单,他被开除了,走的时候,口袋里只剩几十块钱。

走投无路时,有人介绍他去见郭德纲,2004 年的德云社还没红,小剧场里挤着零星的观众。



岳云鹏留了下来,却不是 “学相声”,是干杂活 —— 扫地、倒茶、擦桌子,每天最早来最晚走。

2005 年,他终于得到了第一次上台的机会,可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的观众,他脑子一片空白,紧张得连词都忘了。

他只站了 3 分钟,就被台下的 “下去吧” 哄下了台,那时的他,差一点就坚持不下来了,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留下来了呢?

骑行的 “底气”

岳云鹏没回家,因为家里的电话里,总有让他撑下去的 “理由”,母亲会在电话里说 “家里的红薯熟了,给你留着”。



五个姐姐轮流给他寄钱,虽然不多,却附带着纸条 “别省着,多吃点”—— 她们知道,弟弟在外面不容易,却从不说 “让你回来”,怕伤了他的自尊心。

看到岳雪刚风雪里骑行,有人说 “他真幸运,有岳云鹏挣钱,自己不用愁”,可这份 “幸运”,还要从河南濮阳的穷村子说起。



以前岳家九口挤土坯房,父亲拉板车卖馒头,母亲操持家务,全家靠没盐没油的白菜汤过活,岳云鹏 14 岁辍学北漂,岳雪刚就帮父亲下地刨红薯。

岳云鹏成名后,也给岳雪刚提了三个出路:城里买房、开门市、去德云社学相声。

但岳雪刚都拒绝了,他选择留在农村陪着母亲,大家会不会觉得,他放着好机会不要太傻?其实他是把 “挣钱的活” 让给哥哥,自己扛 “陪妈的活”。

岳云鹏常说 “钱赚不完,家得有人守”,岳雪刚也是在守着家的 “责任”。



成名后的“反哺”

2014 年,岳云鹏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表演《扰民了您》,全国观众都记住了这个 “贱萌” 的小伙子时。

他回到后台,第一时间给母亲打了电话,他终于能让家人 “抬头做人” 了,成名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姐姐们买房。



五个姐姐,每个姐姐都在城里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有车,他没跟姐姐们算多少钱,只说 “以前你们帮我,现在我帮你们”。

给姐姐们买房时,他心里有点没底,跟妻子郑敏商量 —— 毕竟是一大笔钱。

可郑敏想都没想就同意了,结婚 14 年,郑敏从来没拦过他贴补家里,甚至会主动问姐姐们最近好不好——这个家,因为有了郑敏,更暖了。

对母亲,他更是细心,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他在北京找了最好的医生,只要母亲住院,他再忙也会远程安排好一切。



赶上不演出,他就回老家,陪着母亲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听母亲说村里的事。

有一次,他租了一艘 300 万的游艇,带全家人出海,母亲坐在甲板上,白发被风吹着,笑得特别开心。

2025 年,他开了个人演唱会,取名 “非要唱”,这是他小时候的梦想,也是他想让家人看到的 “不一样的自己”。

演唱会间隙,他抽空回老家,带着全家人去看电影,就像普通人家的兄弟、儿子一样。



其实,他从来没变,只是把当年家人给的温暖,加倍还给了家人。

结语

面对 “岳雪刚啃哥” 的声音,其实答案在他的日常里。

母亲生病住院,岳云鹏忙得抽不开身,是他在医院端茶倒水、守夜熬药,老家老宅要打理,是他种地养鸡,守住全家的 “根”。

岳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人挣钱全家花”不是依赖,是彼此托底。



岳云鹏用相声挣来底气,岳雪刚用陪伴守住暖意,姐姐和嫂子添上温情,每个人“各司其职”,才能把家变得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存款活化”大潮开启,银行负债端迎来松绑,布局正当时

“存款活化”大潮开启,银行负债端迎来松绑,布局正当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0:56:04
邵佳一上任,德甲发文,组建德国助教团,已有国脚主动申请回国足

邵佳一上任,德甲发文,组建德国助教团,已有国脚主动申请回国足

五姑娘说体育
2025-11-06 10:44:40
邵佳一掌舵国足!媒体人热议:别把人家害太惨了,难度非常非常大

邵佳一掌舵国足!媒体人热议:别把人家害太惨了,难度非常非常大

奥拜尔
2025-11-05 17:26:48
特朗普:我差点被弄死在监狱里,现在能和中国合作,反而是种幸运

特朗普:我差点被弄死在监狱里,现在能和中国合作,反而是种幸运

墨兰史书
2025-11-06 06:10:03
水洗貂皮退货后续!商家曝全过程,顾客买的特价貂,第7天无理由

水洗貂皮退货后续!商家曝全过程,顾客买的特价貂,第7天无理由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05 23:48:44
工龄42年7个月,个人账户179827.8元,60岁退休,拿多少养老金?

工龄42年7个月,个人账户179827.8元,60岁退休,拿多少养老金?

养老规划罗姐说
2025-10-28 20:53:47
韩国人们都感到后怕,特种部队指挥官作证:当初尹锡悦想杀很多人

韩国人们都感到后怕,特种部队指挥官作证:当初尹锡悦想杀很多人

墨兰史书
2025-11-06 05:05:03
重大进展!停工3年的深圳东部“第一高楼”,开始规划招标了!

重大进展!停工3年的深圳东部“第一高楼”,开始规划招标了!

新浪财经
2025-11-06 13:41:13
德国彻底坐不住,两大噩耗已至,俄专家:德国工业崩溃已成定局!

德国彻底坐不住,两大噩耗已至,俄专家:德国工业崩溃已成定局!

万国明信片
2025-11-06 14:26:14
这,就是拜仁16连胜的含金量!

这,就是拜仁16连胜的含金量!

足球周刊
2025-11-06 11:18:59
京东推出的第一辆“国民好车”正式下线,现款仅售6万多,剑指比亚迪海豚!

京东推出的第一辆“国民好车”正式下线,现款仅售6万多,剑指比亚迪海豚!

隔壁说车老王
2025-11-06 10:35:35
菲律宾铁路建设,中国不再承建;菲方多方协作,难比中国方案

菲律宾铁路建设,中国不再承建;菲方多方协作,难比中国方案

李博世财经
2025-11-06 14:11:49
单价近35万元/平、总价1.99亿元 瑞慈医疗在上海入手一套豪宅

单价近35万元/平、总价1.99亿元 瑞慈医疗在上海入手一套豪宅

财联社
2025-11-06 11:54:06
美防长暗示将派驻韩美军介入台海,台独分子急了:我们被抛弃了!

美防长暗示将派驻韩美军介入台海,台独分子急了:我们被抛弃了!

阿龙聊军事
2025-11-05 21:16:00
户晨风近期成立文化传媒公司

户晨风近期成立文化传媒公司

雷达财经
2025-11-05 19:20:00
1992年前在单位工作过的老人注意!档案里藏着“漏领钱”,快核实

1992年前在单位工作过的老人注意!档案里藏着“漏领钱”,快核实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5-11-06 08:40:36
风水轮流转,全红婵泪洒赛场?陈芋汐也不再回避,坦言能力下滑

风水轮流转,全红婵泪洒赛场?陈芋汐也不再回避,坦言能力下滑

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2025-11-06 15:09:16
韩国网友:在铁证面前,中国人为什么还不承认汉字起源于韩国,为什么中国一直不愿意相信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

韩国网友:在铁证面前,中国人为什么还不承认汉字起源于韩国,为什么中国一直不愿意相信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

流年拾光
2025-11-05 21:11:19
曝!中国电信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桂清重大动向

曝!中国电信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桂清重大动向

通信头条
2025-11-05 21:16:43
2013年,谷歌高管在游艇暴毙,船内摄像头曝光他与女子大丑闻

2013年,谷歌高管在游艇暴毙,船内摄像头曝光他与女子大丑闻

猫眼观史
2024-08-07 10:44:55
2025-11-06 16:24:49
素衣读史 incentive-icons
素衣读史
洞鉴历史真相,品位真实历史
2711文章数 29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头条要闻

男子打车将手机遗忘车内 司机将手机"丢"到300公里外

头条要闻

男子打车将手机遗忘车内 司机将手机"丢"到300公里外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亲子
旅游
公开课

艺术要闻

“塑料凳”大厦?西安新地标213米造型引热议!

教育要闻

江苏科技大学就业好不好?就业服务贯穿全周期,太实了!

亲子要闻

亲生的和亲自生的还是有区别的!

旅游要闻

你准备好去哪玩了吗?“最长”春节假期点燃文旅消费热情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