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政策类金融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分析”闭门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主办。研讨会是“政策类金融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分析”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得到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双高计划”的支持。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期刊协会、出版社、中国知网及多位期刊代表,围绕课题内容及期刊行业发展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活动由北京清控金媒金融评论事业部总经理白雪主持。
1
主办方致辞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代表主办方致辞。
张伟表示,在我国最新提出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期刊作为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的关键载体,其高质量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清华大学“双高计划”课题项目支持下,《清华金融评论》持续探索政策类期刊评价体系创新,助力期刊明确发展定位,拓展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当前亟需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此外,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期刊行业应积极推动技术赋能,从资源配置、传播机制到学科建设等多维度入手,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效能。
![]()
图为张伟
2
领导致辞
中国期刊协会秘书长刘晓玲发表致辞。
刘晓玲表示,在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的重要阶段,我国期刊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媒体融合与技术迭代的机遇,期刊应坚持内容创新,推动其从信息发布向思想策源和政策引领升级,发挥其在政策解读与趋势研判中的核心价值。技术赋能正重塑生产传播全流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显著提升出版效率与表现力。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融合传播体系,并拓展英文出版等国际化渠道,以扩大影响力。此外,业态创新探索“内容+服务”、“出版+智库”等模式,为期刊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展望未来,期待更多期刊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协同创新,共同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生态圈。
![]()
图为刘晓玲
3
主题讨论:政策类金融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
在主题讨论环节,来自协会、出版社、中国知网及多个期刊的相关代表围绕课题内容及期刊行业发展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重点就金融政策类期刊影响力不足的症结进行了多维度剖析,并一致认为提升其影响力至关重要,进而提出了系列针对性建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务委员、信息网络与传播中心主任,研究员朱涛表示,我们应深刻理解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之间双向赋能的关系。政策类期刊应通过数据分析洞察政策热点,以此引导前沿学术研究,同时以扎实的学术成果支撑高质量的政策制定,从而在学界与政界之间发挥关键的桥梁与枢纽作用。其影响力的核心评价标准,正是其对政策进程产生的实质性推动。
![]()
图为朱涛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高级主管陈禾表示,为提升国内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除创办英文期刊外,还可借助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等新型技术渠道,利用其智能化的语言服务与内容分发机制,将中文期刊内容高效转化为符合国际阅读习惯的英文版本,助力中国学术成果更广泛地触达全球读者,为在数字时代创新推动中国故事、中国成果的国际传播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路径。
![]()
图为陈禾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副编审刘洋表示,为了提高金融政策类期刊的影响力,内容方面应坚持垂直深耕,聚焦重点政策领域,不断强化议题的前瞻性与实践性,打造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高质量内容。同时,应加快国际化步伐,以创办英文期刊为契机,通过拓展全球议题、加强国际专栏、规范英文摘要等方式,增强中国政策声音的国际传播力。此外,可依托清华学术平台优势,探索建立政策性期刊联盟,引导同类期刊协同发展,共同构建健康、开放、具有影响力的期刊生态圈。
![]()
图为刘洋
4
《清华金融评论》英文刊初步设想汇报
北京清控金媒金融评论事业部副总经理、研发部总监秦婷向在场嘉宾介绍了《清华金融评论》英文刊的创刊设想,新刊将依托中文刊的定位,构建一个聚焦中国议题的英文思想平台,通过深度解读中国经济政策,为国际社会观察和理解中国发展提供关键窗口。
![]()
图为秦婷
5
主题讨论:金融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
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中国顾问,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中国大使颜帅表示,在保持中文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创办英文刊是拓展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英文学术期刊竞争日趋激烈,而政策类期刊有望成为更具差异化的切入点。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与政策走向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海外读者对权威、深度的政策解读需求显著增强。未来可依托学校资源,积极拓展与国际同行、出版平台的合作,并加入国际出版协会等组织,逐步构建期刊的全球传播网络。
![]()
图为颜帅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秘书长张昕表示,创办英文期刊需立足长远规划,首要是明确期刊定位——是侧重学术研究、行业洞察还是大众科普,三者所需的人才结构、资金投入与资源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支持世界一流期刊发展,为英文科技期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窗口。金融类期刊可把握这一机遇,探索跨学科融合路径,依托高校优势学科资源,创办以金融科技、可持续金融等为代表的前沿英文刊,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与学术影响力。
![]()
图为张昕
与会期刊代表们认为,政策类金融期刊因其强烈的政策导向、专业内容和政治站位而价值凸显。当前,虽受益于国家支持而快速成长,但其发展仍受内部短板掣肘,影响力受限。新形势下,亟待通过统一谋划,鼓励期刊界聚力于打造精品、扩大传播、增强实力,以期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期刊群,更响亮地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

《清华金融评论》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业界紧密相连的沟通桥梁和研究成果对外的宣传平台。创刊以来,《清华金融评论》始终坚持“政策类金融期刊”的定位,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致力于建设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智库型全媒体平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智囊服务,为经营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为教学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
经过多年努力与沉淀,《清华金融评论》取得多项成果,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为第一批学术期刊,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核心期刊,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期刊协会“精品期刊展”,获得中国期刊协会“优秀封面和版式设计”,入选中科院“智库期刊群”,入选中宣部“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等。
近年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期刊发展建设,连续通过“双高计划”课题项目资助方式,支持提升《清华金融评论》期刊影响力。2019年至今,通过文献分析、专家研讨等方式,学习优秀期刊的先进办刊经验,结合《清华金融评论》的实践探索,围绕如何提升办刊影响力、构建政策类金融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等主题,持续输出研究报告,希望通过建立评价体系,促进期刊创新发展。
编辑 | 杨曦
审核丨秦婷
责编 | 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