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刚耍横,德国扭头就“求饶”。
戏刚开场,荷兰政府还以为自己拿捏住了局面,得意洋洋地要对安世半导体搞“国家安全”审查。结果,安世中国一份公告拍在桌上,德国人第一个坐不住了,丝毫不顾荷兰老兄的感受,连夜就向中方递上了请求。
这脸打的,啪啪响。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荷兰在9月底突然发难,说要“保护国家安全”,直接动手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甚至把中方创始人张学政的职务都给免了。
![]()
他们搬出的理由,是一部73年前的老法案。说白了,就是找个借口搞事情。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荷兰这是在跟谁的节奏?还不是大洋彼岸。前脚美国刚把安世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荷兰后脚就跟上了。
他们以为,冻结了“总部”,就能控制整个安世。
但荷兰人算错了一笔大账:总部在荷兰,可安世的“心脏”和“肌肉”全在中国。
安世半导体,那可是全球汽车芯片的巨头。它家的车规级芯片,市场占有率高得吓人,欧洲每五辆车里就有一辆在用。而这些芯片,超过七成,甚至八成的产能,都在咱们东莞的工厂里。
![]()
荷兰那个总部,说难听点,更像个“注册地址”。你把空壳子冻结了,就想拿捏住生产线?
中方的反应,这次是真叫一个“稳、准、狠”。
荷兰不是耍横吗?行。11月2日,安世中国直接发了一份公告。这份公告,堪称“绝杀”。
它没长篇大论地喊口号,就说了两件实事:
第一件,你荷兰总部还欠着我们东莞工厂10亿人民币的货款没给。你听听,这是什么意思?你跟我谈“国家安全”,我跟你谈“欠债还钱”。一下子就把荷兰“政治正确”的皮给扒了,把这事儿拉回到了“商业纠纷”的层面上。你荷兰不讲信用在先,凭什么指责我?
![]()
第二件,我们库存充足,能撑到明年。就算你荷兰总部“断供”晶圆,我们也不怕,早就跟中芯国际、华虹签了协议,本土替代完全跟得上。
这一下,直接釜底抽薪。
这份公告是给谁看的?是给荷兰政府看的吗?不全是。它更是给全球客户看的——尤其是德国那些汽车巨头。
安世中国在说:“各位老板,别慌。荷兰总部那边闹事,但干活的是我。你们的货,我这儿有,而且管够。你们绕开他,直接跟我谈就行。”
这还没完,就在前一天,11月1日,中国商务部也发了个声。话说得特别客气,说欢迎遇到实际困难的企业,及时来联系,“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
看明白这套组合拳了吗?
安世中国的公告是“定心丸”,告诉客户“我有货”。 商务部的表态是“开闸门”,告诉客户“我能卖”。
这道“选择题”往桌上一摆,德国人彻底不淡定了。
德国是什么?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德国经济靠什么?汽车产业。大众、宝马、奔驰、博世……哪一个不是安世的大客户?
荷兰那边一“冻结”,安世总部立马就给客户发通知,说“无法保证供货”。德国人当场就懵了。
英国媒体都直接喊出来:“欧洲车企离不开中国芯片,现在拿不到了!”
![]()
对德国工业界来说,荷兰的“政治表态”一文不值,但东莞工厂的流水线要是停了,那就是要命的事。一辆电动车要用上千颗芯片,安世的二极管、MOSFET芯片更是刚需中的刚需。
断供?开什么玩笑。德国机械设备联合会都放话了,再这么搞下去,不光汽车,发电机、工程机械全得趴窝。
所以,当安世中国那份“有货、能卖”的公告一出来,德国人连一秒钟都没耽误。
11月3日到4日,消息就爆出来了: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比如采埃孚)已经火速向中方提出了请求,申请那个“出口豁免”。
这就是标题里说的“第一个提请求”。
你发现这事儿多有意思了吗?德国,作为欧盟的核心,荷兰的“铁杆盟友”,在自家饭碗面前,压根就没管荷兰的死活。
![]()
荷兰还在那儿跟中国掰扯“法案依据”,德国已经绕过荷兰,直接跑来跟中国“谈生意”了。
这一下,最尴尬的就是荷兰。
荷兰本来想干啥?无非是想借着“接管”安世,既讨好了美国,又能在半导体供应链上捞点话语权。
结果呢?
美国那边自己先怂了。那个针对闻泰科技子公司的出口管制规则,没过多久就自己暂停了。等于说,荷兰辛辛苦苦冲在前面,结果被“带头大哥”给卖了。
供应链话语权呢?更没捞着。他们抢到手的,只是安世的“空壳子”。安世中国的运营早就独立了,工资国内发,系统自己搞,连管理软件都换成国产的了。荷兰那纸“冻结令”,在中国境内根本没用。
![]()
客户呢?客户也跑了。德国带头,欧洲的客户都看明白了,安世的核心命脉在中国手里。谁还管你荷兰总部怎么想?大家纷纷绕开荷兰,直接找中国区签单。
荷兰这一通操作,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
想当“技术守护者”,结果成了“供应链破坏者”。想拿捏中国企业,结果被揭穿“欠款10亿”。想在盟友面前表功,结果被盟友第一个“背刺”。
里子面子全丢了。
反观咱们这边,从头到尾,没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宣传战,就是实打实的三板斧:
- 亮底牌:你不是要查我吗?我先自曝,你欠我钱。
- 稳产能:你不是想卡我吗?我库存足,还有备胎。
- 开通道:你不是想孤立我吗?我给客户“豁免权”,直接绕开你。
![]()
这就是务实。
这事儿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在2025年的今天,全球产业链已经像毛细血管一样盘根错节。真正的“安全”,不是你手里攥着几条过时的法案,而是你能不能实实在在地产出全球需要的东西。
德国为什么“丝毫不顾荷兰感受”?
因为工业的逻辑,比政治的逻辑更刚性。饭碗,永远比脸面更重要。德国很清楚,欧洲重建安世这样的封测产能,没个三五年根本下不来。但它的汽车生产线,连两周都等不起。
这种时候,谁能给芯片,谁才是“爹”。
![]()
荷兰以为自己是在“捍卫规则”,实际上是在破坏市场最基本的“契约精神”。而中方用“保证供应”和“揭露欠款”,反过来成了“秩序的维护者”。
这场围绕安世的博弈,看似是荷兰赢了“程序”,但中国赢得了“市场”和“时间”,也彻底赢得了“主动权”。
德国的这个“请求”,就是一张选票,它投给了“现实”,而不是“口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