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八月初,一则国际新闻引发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对外表态,将在24小时内大幅提升对印度输美商品的关税额度。
在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全球经济博弈中,印度媒体集体承认一个残酷事实,真正能让美国收敛锋芒的,全世界只有中国一个。
曾经的"准盟友"为何被当众打脸?手里没牌的代价究竟有多大?
![]()
特朗普24小时翻脸,印度盟友梦碎
2024年7月的一个深夜,特朗普突然在推特上宣布要对印度输美商品大幅度提高关税,只给印度24小时准备时间。
更让印度难以接受的是,特朗普不仅在经济上打压印度,还在公开场合羞辱印度,直接说印度是一个"快要不行的经济体"。
这一连串的组合拳,直接把印度打蒙了,从上到下全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
要知道,印度为了讨好美国,这些年可是费了不少心思,积极参加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甚至不是G7成员也年年跑去参加。
美国之前也给了印度一些甜头,比如给了个"非北约主要盟友"的身份,卖武器给印度,两国还经常一起搞军事演习,看起来关系真不错。
然而,这种所谓的友好关系,在美国"美国优先"的原则面前,说翻脸就翻脸,一点情面都不留!
![]()
更扎心的是印度自己的媒体,到了11月1日,印度媒体好像统一了口径,开始集体反思印度的对美政策。
他们承认,在全球经济权力重塑的牌桌上,印度根本没有发言权,还捅破了一层窗户纸!
那就是特朗普正在用钱和市场准入,发动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全世界似乎只有中国能让美国不敢为所欲为。
![]()
这不是空话,印度一个叫米希尔·夏尔马的学者,甚至直接在美国的媒体上发表文章说,中国的盘子太大了,大到特朗普都没法随便欺负。
他认为,现在唯一能帮助莫迪抵挡住美国压力的,可能就是中国了。
一个是一直示好的"朋友"被当众羞辱,另一个是这位"朋友"家里的学者,却在说另一个国家才是真正有实力的。
![]()
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看,让人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印度掏心掏肺地讨好美国,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背弃和羞辱?
答案可能很简单,因为印度手里没有能让美国感到疼的筹码,没有真正的实力!
这完美印证了米希尔·夏尔马的话,也揭示了国际关系中最残酷的真相。
![]()
美元成了武器,美国霸权换新装
很多人都以为,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本钱,是它的十几艘航空母舰,是它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
但现在不一样了,美国真正让别的国家害怕的,是两样藏在更深处的经济武器,这两样武器用起来,比真枪实弹还管用。
一样是美元在全球买卖结算中的地位,它能随时管住任何一个跨国公司的钱,让这些公司不敢不听话。
另一样,就是美国本土那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三亿多人口的购买能力,是所有国家都想去赚钱的地方,谁要是不听话,它就不让你进来卖东西,直接断了你的财路。
![]()
看看欧洲那些国家就知道,他们跟中国的生意做得再大,只要美国那边一施加压力,他们马上就得调整步子,因为他们不敢承受失去美国市场的后果,那个损失太大了,根本扛不住。
印度这次,是彻彻底底体验了一把这种逻辑,特朗普上台后,一切都以"美国优先"为准则,之前奥巴马政府给印度的那些贸易优惠、关税豁免,全部作废。
反过来,美国开始逼印度,逼它开放本国的农业市场,让美国的农产品进去,逼它买更多美国的能源和武器。
印度要是不答应,后果就是加关税,而农业对印度来说是命根子,不可能轻易让步,双方的谈判就这么僵住了。
![]()
事情还没完,2024年5月份,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空中发生了冲突,结果印度空军表现很差,丢了面子,按理说,美国作为印度的"准盟友",应该出来帮着说几句话。
可特朗普不仅没这么做,反而反手就两次邀请巴基斯坦的军队高层去美国访问,这个动作的信号再明显不过了,直接打了印度的脸!
美国根本没把印度当成平等的伙伴,而是一个随时可以丢弃的工具,现在美国觉得你这颗棋子连自己的邻国巴基斯坦都对付不了,还有什么用?
在特朗普这种生意人总统眼里,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工具,自然也就失去了被优待的资格,这就是美国霸权的真面目!
![]()
中国有双王牌,印度两手空空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中国能成为那个例外?
印度媒体用了一个词,叫"攻守双杠杆",虽然有点文绉绉,但意思很明白。
就是说中国手里有两个筹码,是印度甚至欧洲都没有的。
![]()
第一个筹码,是决定"买不买"的权力,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不管是汽车电子这样的高精尖产品,还是粮食能源这样的大宗商品,中国的购买量都足以影响全球价格,就拿2023年来说,中国从美国就进口了数千亿美元的货。
许多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赚的钱,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都是来自中国,这就成了巨大的威慑,美国如果真要对中国下死手。
北京只需要一个"停止采购"的反制措施,就能让华尔街无数公司利润暴跌,让成千上万的美国工人丢掉饭碗,这就是"买不买"的权力!
![]()
第二个筹码,是决定"卖不卖"的权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建立了一套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不是一天两天建成的,是几十年埋头苦干的结果。
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整套发电厂设备,中国都能独立、高效、大规模地生产出来,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产业链,都和中国深度绑定。
![]()
美国之前一直嚷嚷着要"脱钩",要和中国分开,可几年下来发现根本做不到,因为产业链一旦搬离中国,别的国家要么是配套设施跟不上。
要么是生产成本高到天上,根本没人能接得住中国这么庞大的产能,这就是"卖不卖"的权力,有了这两个筹码,攻守形势就完全不同了。
美国想用市场来威胁,中国可以用同样的手段来报复,美国想在供应链上卡脖子,中国可以中断关键零部件的供应来反制。
![]()
再回头看印度的处境,就更明白了,印度2023年的经济总量号称突破了3.5万亿美元,数字不小,但它的市场对外国资本来说,不够开放,还有很多限制,吸引力远远比不上中国。
所以它没法用"买不买"来威慑对方,制造业是它更大的短板,虽然也建了很多工厂,但大部分都停留在低端的组装活儿。
那些关键的芯片、高端的零部件,全都要靠从国外进口,这就意味着,一旦美国在上游的供应链上卡你一下,你印度的工厂就得大面积停工。
连"卖不卖"这件事都由不得自己,还怎么拿捏别人?当你的存在对别人来说不是必须的,那你的一切诉求,在别人眼里就都是可以忽略的!
![]()
没有硬实力,就没有真尊严
印度原本想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玩平衡,两边都不得罪,两边都拿好处,说白了就是想两头占便宜,但特朗普不吃这一套。
他直接压缩了印度的战略空间,逼它必须选边站,莫迪现在没办法了,只能重新转向,积极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还把普京请到印度访问。
这其实是被美国逼得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但这么做有用吗?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一位叫刘宗义的专家分析得很透彻,他说印度这是犯了战略判断的错误,印度以为只要模仿中国,对美国强硬起来就行了,但它忘了,它的实力和中国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印度一直有种投机心态,它之前在上合组织内部还曾经阻挠过一些重要的决议,现在回头来找中国和俄罗斯,更多是想把这边当作一个筹码,好回头再去跟美国人讨价还价,这个世界还是靠实力说话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个预测,到2025年,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国家,整体的经济规模将超过G7集团。
这背后,就是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美国的霸权能压住印度,能影响欧洲。
但在中国面前却显得小心翼翼,不是因为它突然变善良了,而是因为它在动手之前,必须计算自己会付出多大的代价,中国的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已经达到了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程度。
这从美国对中国的关税(47%)和对印度的关税(50%)就能看出来,即使美国想打压中国,也不得不考虑后果。
![]()
印度后来也看明白了,所以莫迪才会赶紧访问中国,这不是捧中国,而是被现实打醒后的正确举措,印度媒体的集体反思。
以及印度学者的"中国体量论",实际上都是在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没有实力就只能任人宰割。
硬实力才是免疫美国霸权的唯一密码,对个人而言也是一样,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有什么样的地位和选择权。
![]()
这就是现实,虽然残酷,但却真实。
印度想要真正崛起,想要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唯一的出路就是埋头苦干,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硬实力。
而不是投机取巧,更不是寄希望于别人的施舍和庇护,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每一个人。
![]()
结语
国际关系从来不是温情脉脉,而是赤裸裸的实力较量。
经济主权决定政治主权,这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的铁律。
对个人而言,你有什么样的实力,就有什么样的尊严和选择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