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2月俄罗斯军队进入乌克兰开始,北约就没少出力气,提供武器弹药情报,可战线拉锯到现在,俄罗斯还稳得住,这让北约高层坐不住了。
2024年11月25日,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荷兰海军上将罗布·鲍尔在欧盟说西方得赶紧调整供应链,别再那么依赖中国制造了,就算砸钱也得干。
他点名稀土材料,全球60%开采和90%加工都在中国手里,这是电子设备和军工必备的,要是断了链子,西方国防工业得瘫痪。
![]()
鲍尔的意思很清楚,西方企业得进入战时准备状态,生产和分销线路全得重整旗鼓,减少对俄罗斯和中国这种国家的弱点暴露。
企业问成本高咋办,他说战略安全第一位,就算短期经济受损也得扛着。
这话一出,媒体都报道了,鲍尔还补刀说西方太天真,以为中国不会用经济杠杆施压,企业决策得考虑国家安全后果。
![]()
北约一开始以为援助乌克兰就能速战速决,结果俄罗斯适应力强,进口双用物品维持战线。北约情报显示,俄罗斯从中国买了不少电子零件和机械设备,这些东西表面民用,实际能改军用。
2022年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这类进口量涨了不少,鲍尔就把账算在中国头上,说这间接帮了俄罗斯,导致西方援助效果打折。
北约内部评估,俄罗斯军工企业用中国部件组装无人机导弹,绕过了西方制裁。
![]()
鲍尔在讲话里举例,西方过去全球化太猛,供应链拉得老长,现在冲突一来就露馅了。
他还提到药品成分,90%镇静剂、抗生素等化学原料来自中国,要是中国卡脖子,西方医疗系统也得乱套。
企业代表在会上讨论转向本土生产,成本可能涨20%到30%,鲍尔说这得政府补贴帮忙。北约随后发了声明,支持加强供应链韧性,盟国如美国英国表态要紧跟出口管制。
![]()
鲍尔是荷兰海军,经历过北约多次演习,他以前在2024年春季会议上提过类似风险,但这次直接冲着中国制造下手,算是升级版。
西方智库分析,这反映北约对持久战的焦虑,2023年乌克兰夏季反攻没大进展,北约援助上百亿刀还是没翻盘。
鲍尔讲话现场,企业来自德国法国公司,交换意见时有人说投资非洲稀土矿,但短期难顶用。
![]()
中国外交部回应,说指责没证据,中国出口正常贸易。
北约扩张是根源,从冷战后一路东扩,俄罗斯觉得威胁大,才有今天局面。北约成员国防预算2024年达2%GDP目标,但供应链问题没解决,鲍尔呼吁企业签意向书,评估风险。
类似事件上,在2023年10月8日,一艘香港注册的中国货船“新新北极熊”号在芬兰湾拖锚,砸坏了芬兰-爱沙尼亚天然气管道“波罗的海连接器”和电信电缆。
![]()
船从俄罗斯港口出发,经过事故区,芬兰调查锚痕匹配损坏点,但没直接证据证明故意。芬兰德国指责船只可疑,瑞典也掺和进来,说船长是俄罗斯人,就把锅甩给中国俄罗斯合作。
2024年11月17日到18日,又两条电缆出事,一条瑞典-德国,一条芬兰-德国,中国货船“益鹏3”号路过相关水域,瑞典扣船检查。
西方媒体说这可能是情报行动,中国避嫌还来不及,哪会明目张胆干这事。证据不足,却直接指向中国,显示反华情绪高涨。
芬兰瑞典刚入北约,警惕心重,但没查美国英国,这些国家有搅局前科。
鲍尔讲话后,美国国务院加强出口管制,欧盟讨论国防工业重组。2024年12月,北约会议强调供应链独立,企业开始审合同,转向欧洲盟友供应商。
智库报告说,脱钩成本高,短期通胀压力大,但战略上必要。中国经济影响大,西方依赖深,鲍尔这招是想逼企业转型。
![]()
北约内部,成员意见不一,小国负担重,大国如美国推脱钩最积极。俄罗斯靠中国贸易稳住,冲突持续,北约援助疲软。
这事本质是地缘博弈,西方想维持霸权,中国崛起让供应链成弱点。鲍尔讲话不是空话,北约2024年启动“坚定捍卫者2024”演习,模拟对等对手冲突,练物流保障。
企业得跟上,调整分销避风险。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有因,但北约挑头扩张在先。鲍尔说中国支持俄罗斯军工,证据是部件供应,但中国说正常贸易。
西方双标,卖武器给乌克兰没事,指中国就成了问题。
2025年,北约预算增,成员国防开支涨。企业转型慢,成本转嫁消费者。脱钩难,中国市场大,西方企业纠结。
鲍尔讲话推波,西方内部统一难。小国如芬兰瑞典,刚入盟,防俄心切,但经济依赖中国。大国竞争,经济武器化,北约得反思扩张,别总甩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