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 王洋
昨晚,天津音乐学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武清影剧院首演。作为天津音乐学院与武清区政府战略合作的重要文化惠民项目,该剧不仅让民族歌剧的经典风采再度绽放,更凭借精湛的艺术表现,为观众带来了浸润心灵的艺术享受。
师生同台传经典
本次复排是天津音乐学院深入践行“产、教、研、学、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特邀黄定山担任总导演,史记担任执行导演,马丁执棒指挥。在演出阵容上,由该院院长、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饰演“小二黑”并任艺术总监,该院歌剧学院副院长王泽南同饰“小二黑”;女主角“于小芹”由吴梦雪、林姿娴饰演。此外,高鹏、曹颖、张喜秋、费琪芳、王乃仟等歌唱家与青年教师加盟,成为老中青三代同台的教学实践典范。
本次演出由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青年合唱团与青年舞蹈团联合参与,形成“演、奏、唱、舞”一体化的综合艺术呈现,充分展现学院在艺术人才培养与舞台实践融合方面的成果。剧中主演多为青年教师,多人为首次涉足民族歌剧领域。“既要精准把握乡土语言的韵律感,又要生动传递角色的外放性格,对他们而言是全新挑战。”王宏伟将自身丰富的舞台经验融入教学指导,“让学生在经典剧目里‘摸爬滚打’,比课堂讲授更能触及艺术核心。看到他们从青涩到熟练,再到能传递角色情感,这正是复排的教学价值所在。”
守正创新焕新颜
该剧改编自赵树理同名小说,创作于1952年,是我国第一部喜歌剧,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山村为背景,讲述了青年小二黑和小芹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阻挠的动人故事。其“结婚,我们是自愿的”的核心理念,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与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精神相呼应。剧中贯穿始终的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精神内核,历经70余年时光洗礼,至今依然闪耀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与艺术感染力。
此次复排,天津音乐学院在严格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新时代视角进行诠释,在舞台呈现、音乐处理和表演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使其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跨越时代的精神力量。“这版《小二黑结婚》的音乐呈现,是我们打磨的核心亮点之一,采用了‘全民族乐队’演奏,摒弃了以往交响乐加民族乐器的模式,更突出乡村气息与地域特色。”黄定山坦言,“早年我执导这部剧时,也曾尝试过交响乐配民族乐器的模式,后来发现剧里那种鲜活的乡土质感、外放的人物性格,需要更‘接地气’的音乐载体。这一想法也得到了93岁的首版‘小芹’扮演者乔佩娟老师的支持。最终,主创团队确定了‘全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按当代编曲思维重新编配旧谱,让民乐基底融入现代音乐理念。”
为适配当代观众快节奏的观赏习惯,主创团队还删减了“二黑妈”“兴旺”等对主线推进作用有限的角色,砍掉了8个与核心剧情关联较弱的音乐段落,将全剧时长精准控制在1小时47分钟。“很多观众看完后都说‘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没有丝毫疲惫感。”黄定山表示,这种轻松愉悦的体验证明我们的调整找准了当代人的审美节奏,让经典故事与当下观众实现了真正的深度共鸣。
今明两日,该剧将继续在武清影剧院上演。
来源:天津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