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富顺县疾控中心:强化能力提升 全链发力绘就健康守护新图景
立足新发展阶段,富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紧围绕能力建设与服务升级,坚持党建领航、业务筑基、创新驱动,全方位激活发展动能,在守护群众健康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县域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铸魂,凝聚奋进“向心力”
党建红,是疾控事业最鲜亮的底色。中心始终将党建作为事业发展的“根”与“魂”,坚持思想铸魂与实践落地同频共振。
业务强基,锻造疾控“硬实力”
能力建设,核心在能力提升。中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打出“制度+安全+特色”组合拳。制度层面,新修订《“三重一大”决策、监督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预案》等63项制度,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覆盖,推动管理从“经验主导”真正转向“制度说话”。安全方面,聚焦建筑安全、生物安全等关键领域开展风险自查30余次,配合上级检查6次,投入5万元升级变压器、新增监控系统,实现全年“零安全事故”目标。业务方面,紧扣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先行先试区、全省唯一艾滋病多病同防试点契机,创新“一镇一策”“一村一乡一分析”防控模式,强化检测发现、治疗管理、宣传教育等核心环节,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健康宣教玩出“新花样”,《预防接种宣传歌》登上“健康中国”APP,《板板茶和莎莎舞》等科普视频被省疾控中心转载,播放量突破33万,成为群众指尖上的“移动健康课堂”。
![]()
创新提质,激活服务“新活力”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驱动。中心依托疾控机构能力提升及高质量发展项目,投入210万元购置ICP-MS、离子色谱仪等精密检测设备,大幅提升了水质、食品领域的检测能力。借助传染病监测预警项目,投入30万元配齐网关设备,实现视频会议系统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本地疫情舆情监测响应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内。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档升级,死因监测、肿瘤登记等慢性病监测工作获国家级表彰。深化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举办“万步有约”健走大赛,招募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指导创建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等示范单位,成功获评“四川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医防协同合作向“实”发力,推行“一院一策”个性化合作模式,在县妇幼保健院构建“传染病处置-临床诊疗-监测评估”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预防保健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在传染病监测、学生常见病防治、预防接种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创新推行“预防处方”制度,联合组建健康科普专家团及儿童口腔干预队伍,实施窝沟封闭等预防措施,全面提升全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新闻来源:健康自贡
争上游有话要说:
制度层面的升级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可系统性解决当前疾控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的职能模糊、数据孤岛、基层薄弱等问题,但要深入推进疾控卫监融合发展还需要信息技术的力量。执法装备的升级和配发是推动各级疾控监督执法职能落实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争上游移动现场执法包集成移动端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实时传输、数据存储,监管平台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等功能,实现执法人员的实时监管,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是有效改善监督执法工作条件的“执法神器”。执法包可实现现场监督检查、当场行政处罚、执法监督信息实时上报,每个环节“处处留痕”、“实时录入”,做到执法全过程有据可查、责任可追。执法包预装多种标准文书模板及《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数据库,输入违规行为关键词自动匹配处罚条款,同时高效配合不同快检设备(如空气、水质快检设备等)进行检验检测工作,能显著帮助不熟悉执法的疾控人员快速适应监督执法工作。执法包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执法效率和准确性,改善监督执法工作条件,也能帮助原疾控人员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快速适应职能转型,为机构整合提供智慧工具。
二、利好来了!刚刚,五部门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今天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分为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提出“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指导思想,基于各地医疗卫生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建设情况、应用进展情况、业务发展需求,确定了2027年和2030年的主要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为深化重点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在基层应用、临床诊疗、患者服务、中医药、公共卫生、科研教学、行业治理、健康产业等8个方向24项重点应用。
人工智能+公共卫生
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构建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推进智能流调系统升级,为传染病防控决策提供实时、精准支撑。加快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在全国使用传染病报告系统的医疗机构部署应用。优化传染病病例及症候群聚集性、异常变化发现等风险的快速发现和智能分析应用。
强化卫生应急管理和处置。加强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中的深度应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整合卫生健康信息数据资源,监测医疗救治和卫生应急信息,预测预警卫生应急风险,推荐处置方案,实现智能处置。
加强重点疾病和重点人群管理。省级统筹推进病理、B超、放射影像的智能辅助诊断应用,加强疾病早期筛查。开展职业病早期智能诊断,完善智能个人防护装备应用。强化公众心理问题智能监测服务,以学生为重点,提供心理问题智能筛查、预警推送、干预服务和随访分析。
人工智能+行业治理
推广医疗卫生机构智能管理。加强智能医疗质量、医疗费用及单病种成本管理等医疗管理数据精准分析,开展医疗装备和耗材的智能调配、手术室和药房智能管理,加强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物流、后勤和安全等智能管理。
加强卫生健康行业智能监管。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融合推进深化医改与数智赋能。开展关键信息个案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实现医疗卫生资源、服务、质量、安全和能级水平的智能监测、分析与预警,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资源紧急调配处置的省级区域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深化应急救治体系智能应用。建立全国统一的智能急救指挥系统,提升心梗、脑卒中、创伤等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建立智能血液管理系统,加强库存监测和联动保障。完善短缺药品智能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精准保障临床必需药品按需储备和合理调配。
第三部分为夯实应用基础。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医疗数据供给、优化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和标准支撑等5个方面内容。
第四部分为规范安全监管。提出优化行业管理和审核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和预警机制、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3个方面内容。
第五部分为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试点示范、加强宣传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互利共赢、智能向善,技术普惠、成果共享。
新闻来源:央视财经、国家卫健委官网
争上游有话要说:
在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正以惊人速度重塑各行业格局,尤其在公共卫生及行业治理方面引发深刻变革。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AI显著提升了疫情监测时效、风险评估精度及应急响应速度,推动传统防控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为构建高效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了强大支撑。争上游智慧疾控平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根据现阶段疾控部门的工作需求,打造了一个标准统一、高效智能、各业务系统数据实时互联互通的高度数字化智慧中台,并重点搭建智慧监测、智慧预警、智慧执法及智慧应急等应用系统。智慧监测系统将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源头数据统一采集、自动采集,和国家、省、市、县四级疫情监测信息同步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实现传染病监测全病程信息闭环管理;智慧预警系统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在线实时监测监控、态势感知,形成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实现监测预警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管理;智慧执法系统以“现场”+“非现场”的执法模式实现全程监管、监测数据精准分析、违规行为高效处置,有效创新监管方式,丰富执法手段;智慧应急系统依托GIS地图服务进行定制开发,事发地点定位、事件信息和资源展示等功能,以便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庆阳庆城:检察监督让城市饮水更安全
近日,庆城县检察院对辖区二次供水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确认辖区二次供水设施已全部完成检修消毒,水质抽查达标率提升至100%。
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体系的重要环节,其设施的建设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饮水安全与身体健康。随着庆城县高层住宅逐年增多,二次供水设施数量同步增长,其水质、运维等问题渐成群众关注焦点。
“我们在走访调研中,有群众反映线索称,小区二次供水存在问题。”办案检察官介绍,针对群众反映线索,该院调查发现辖区部分小区二次供水存在设施维护“不到位”,维护台账缺失;水质检测“不规范”,少数小区未按规定定期检测;人员管理“不严格”,专业培训缺失;监督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存在监管衔接不畅、信息共享滞后等问题。
针对排查出的4类问题,庆城县检察院迅速行动,启动专项监督,靶向制发建议,于3月21日向相关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明确整改责任及时限,督促建立设施定期维护、水质检测公示、饮用水卫生管理等制度,实现长效监管;推动联动治理,牵头召开住建、卫健、供水公司等部门座谈会,对相关问题进行磋商,厘清监管职责,促成协作配合机制。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监管部门积极行动,强化设施维护责任,督促小区物业或供水单位建立二次供水设施定期维护制度,明确清洗消毒周期;规范水质检测流程,要求责任单位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定期全面进行水质检测;加大对水质检测的监督抽检力度,对不合格情况依法查处;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开展从业人员培训,要求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机制。
新闻来源:庆城县检察院、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争上游有话要说:
二次供水卫生监管是筑牢民生“安全网”的关键,其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饮用水质量,若管理不善,易导致水质污染,引发肠道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问题。借力信息技术,争上游科技提出了“二次供水系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着重将水质监测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应用到二次供水管理中,为每一个二次供水设备“量身定制”一个“身份证”——二维码。监管人员和用水群众都只需要扫码进入小程序,就能看到二次供水设备的具体信息公示,包括设备名称、所属单位、相关证照、设备运维人员的健康证明、设备状态等;以及设备的运维记录,包括日常运维、水质快检等信息记录。通过该系统,不仅可以节约监管人力,还可以落实供水单位的主体责任,有效保障供水设施设备安全。同时居民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对不合规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举报反馈,有效提高公众对用水健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除了二次供水外,系统也可应用于集中式供水、现制现售水、直饮水等供水设备的卫生安全管理,为居民饮水安全提供全链条的监管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