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宣布新规则,又一类主播将被严打,敢以此盈利就封杀,近期,某音发布公告,重拳出击整治“利用未成年人形象不当牟利”的乱象,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平台明确表示,将严禁用户通过视频、直播等任何形式宣扬“幼态性感”、打着“童星选角”“未成年选秀”等旗号进行商业营销。
![]()
公告中提到,仅过去一个月,平台就清理相关视频3.7万个,处置违规直播间1382个,封禁及限制变现账号超过3600个,这一数字背后,是平台态度的转变,更是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意识的再升级。
![]()
近年来,部分创作者为了博取流量,不惜打擦边球,利用“幼态”“童颜”等标签营造所谓的“反差感”,有的成年人刻意装扮成未成年人形象吸引关注,有的账号甚至让未成年孩子参与拍摄、跳舞、直播带货,表面上看似“才艺展示”,实则暗藏风险与不当诱导,这类行为不仅违反平台规范,更可能对涉事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成长环境造成长期伤害。
![]()
此次平台出手,尤其针对“经纪师”“选角师”等伪装成业内人士的账号,这些人打着“帮孩子圆梦”的幌子,实则通过点评未成年人外貌、包装“潜力童星”等方式赚取点击量甚至金钱利益,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孩子形象的物化与商业化利用,已经触碰了社会的底线。
![]()
平台的公告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流量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以牺牲未成年人权益为代价的内容创作,都将被清除出局,平台不仅要封号,更要通过算法优化与人工巡查双管齐下,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
当然,整治的意义不止于“打击”,更在于“引导”。互联网生态的健康,需要平台、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家长应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监督与引导,避免孩子被动卷入“流量游戏”,平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专项机制,公众也应学会理性消费内容,不为“擦边流量”买单。
![]()
互联网可以记录成长,但不应消费童真,保护未成年人,就是守护网络的未来,抖音这次的“重拳”,不仅是在清理内容,更是在为整个短视频行业划出一条清晰的“红线”——任何以未成年人为噱头的不当牟利,都没有生存的空间,对此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