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家长怀抱婴儿在护学岗执勤”的视频引发热议。
1
画面中,一位家长身着护学岗服装,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站在路边执行护学任务。
这看似温馨的画面,却让人看得心惊胆战——万一发生意外,她如何能同时保护怀中的孩子和过马路的学生?
面对质疑,当地教育局回应称:“老师曾劝阻该家长,但‘家长都很积极,她说她可以’。”同时承认此事属学校失误,会严格要求全市学校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
回应来了,处理也有了,但护学岗的困境,真的解决了吗?
![]()
或许,这位妈妈并非真的“可以”。
她可能挣扎了很久才做出这个决定——要么带着婴儿出门执勤,要么把年幼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
这哪里是“可以”,分明是“不得已”。
或许,她曾试图与老师沟通,但感受到无形压力。当学校的工作安排与照看孩子的责任撞车时,很多家长只能硬着头皮“两全”。
这哪是“积极”,分明是“无奈”。
2
护学岗的初衷毋庸置疑。上下学时段,校门口车流密集,孩子们的安全需要守护。
由家长参与的护学岗,既能弥补学校人手不足,又能增进家校共育。
这个理念本身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常常变了味。
其一,护学岗从“自愿”变成了“义务”。
很多学校虽然明面上说是自愿报名,但当名单迟迟凑不齐时,各种或明或暗的压力就来了——有的老师在班级群里不断催促,有的将报名情况与“班级荣誉”挂钩,还有的甚至暗示这与学生在校表现有关。
家长们都明白,在这个封闭的教育环境里,自己的孩子“捏”在老师手中,谁会因为几次执勤而冒险得罪老师呢?
于是,护学岗从自愿参与,慢慢变成了隐形强制。
![]()
其二,时间安排“一刀切”,缺乏人文关怀。
很多学校的护学岗安排完全不顾及家长的实际困难。
双职工家庭怎么办?单独带孩子的家长怎么办?家离学校远的又怎么办?
像新闻中这位抱着婴儿执勤的妈妈,她的困难本应被看到、被体谅。
我们的教育系统总是在教孩子要关心他人、体谅他人,但成人世界却常常缺乏最基本的同理心。
其三,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护学岗本身是为了安全,但如果参与执勤的家长自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又何谈保护孩子们?
抱着婴儿执勤,不仅危及自己和孩子的安全,也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护学效果。试想,当一辆车失控冲过来时,她该如何迅速反应?
这背后,其实是学校管理的懒政——只求任务完成,不顾实际效果;只求表面安全,不管真实隐患。
3
我们不妨算一笔时间账:一个班级假如40个学生,一学期20周,每周5天,如果每天需要4名家长执勤,那么每名家长一学期大约要轮到的次数并不多。
但为什么就是这么寥寥几次的执勤,却让家长们叫苦不迭?
因为时间点太要命——恰恰是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正是很多家长赶上班的时间。请假一次,可能意味着全勤奖泡汤、扣工资,甚至看老板脸色。
有人说:“既然选择了做父母,就要承担责任。”这话没错,但责任分为很多种。
家长的首要责任,是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生活和成长环境,而这其中,经济保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护学岗与工作发生冲突时,很多家长真的左右为难。
![]()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维护学生安全,到底是谁的责任?
答案显而易见——首先是学校的责任,其次是社会的责任,最后才是家长辅助的责任。学校是专业教育机构,保障学生安全是其核心职责之一。
而交通秩序维护,更是交管部门的法定职责。
但现在的情况是,学校将本属于自己的安全责任,部分转嫁给了家长。
而相关部门也乐见其成,毕竟有了这些“免费劳动力”,大大减轻了自身压力。
护学岗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它本可以是家校合作的美丽桥梁,如今却成了很多家长的负担。
4
那么,这个问题真的无解吗?当然不是。
其一,引入专业安保力量是根本之策。
学生的安全,终究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保安,或者在高峰期与安保公司合作,由经过培训的安保人员负责护学工作。这笔费用,应该纳入教育预算。
其二,探索更加灵活的志愿者机制。
如果仍需家长参与,完全可以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
比如,允许同一班级的几个家长自行协调时间;允许实在有困难的家长用其他方式为班级做贡献;甚至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开发专门的预约系统,让家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时段。
其三,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
护学岗可以向社会开放,招募社区志愿者、退休人员等参与。
大学生、热心市民都可以成为护学力量。这样既减轻了家长负担,又促进了社区共建。
其四,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
交管部门应在学校周边设置高峰岗,派专人指挥交通;城建部门应完善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如增设信号灯、减速带、过街天桥等。
这些都是比单纯依靠家长更有效的安全保障。
![]()
回到抱婴儿执勤的新闻,当地教育局的回应值得肯定——至少他们承认了这是学校工作的失误,并承诺整改。
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这种反思不止于个例,而是引发整个教育系统对护学岗制度的重新审视。
护学岗的初衷是爱孩子,但爱的实现方式,不该是让一位妈妈抱着婴儿在车流边冒险。
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互相体谅、互相支持,而不是单方面的牺牲和付出。
只有当我们看到每个家长背后的真实处境,理解他们为平衡工作、家庭与学校责任所付出的努力,才能构建起真正和谐、有效的家校共育环境。
希望有一天,护学岗能回归其本质——一份真正自愿的爱心守护,而不是隐形的道德绑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