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
一、内蒙古骑兵部队序列沿革
二、内蒙古骑兵第一师沿革
三、内蒙古骑兵第二师沿革
第二部分:
四、内蒙古骑兵第三师沿革
五、内蒙古骑兵第四师沿革
六、内蒙古骑兵第五师沿革
![]()
内蒙古骑兵战士立功纪念章
四、内蒙古骑兵第三师
1946年3月,东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自治军骑兵第四师。昭乌达盟警备队总指挥部改为骑兵第四师师部,何子章(清卓力格图)任师长,下辖第三十二团、第三十三团、第三十四团、第三十五团、第三十六团、第三十七团共6个骑兵团、3个直属独立连,共3300余人。
1946年3月30日至4月3日,在承德召开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四•三”会议),根据会议决定,东蒙古自治军骑兵第四师改称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四师。
1946年9月8日,经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和冀察热辽军区批准,成立卓索图盟纵队。白云航任司令员、孔飞任副司令员、田户任参谋长、金起先任政治部主任、乌兰(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一支队(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卓索图盟分会保安队改编)、第十一支队(土默特左旗支队)、第十二支队(敖汉旗支队)、第十三支队(由土默特左旗蒙民大队改编)。
1946年10月18日,根据冀察热辽军区的决定,在林东(今巴林左旗林东镇)成立了昭乌达盟蒙汉联军。俞楚杰任司令员,权星垣任政委,何子章任副司令员,乌力吉那仁任副政委,阿民布和任参谋长,卜云龙任副参谋长,孟和乌力吉任政治部主任,刘昌任政治部副主任。联军由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四师,热北军分区步兵第四十六团、骑兵第三团等部队组成。
1946年12月中旬,卓索图盟纵队对纵队机关和第一支队进行整编。在纵队领导人员保持不变的基础上,任命乌占麟为供给处处长、那逊巴雅尔为副处长。
![]()
英勇杀敌
1947年8月份,骑兵第四师开始进行整训。此时,第三十二团有兵力400余人、第三十四团有兵力300余人、第三十六团有兵力170余人,警卫连有兵力140余人、侦察连有兵力80余人,神枪队有兵力40余人、突击队有兵力30余人,司政后机关合计200余人,全师共计1600余人。经过整编后,下辖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三团共两个团,兵力800余人。新三十一团由原三十四团和原三十三团一部改编;新三十三团由原三十二团和原三十三团一部、原三十六团一部改编。三十七团改编成扎鲁特旗蒙汉联军支队,划归辽西军区;撤销第三十六团,其部编入经棚支队。警卫连和侦察连合编为一个连,解散神枪队。
1948年1月1日,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改称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四师改称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四师。阿民布和任师长,乌勒吉那仁任政委,刘昌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8年10月13日,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四师和卓索图盟纵队合并,成立骑兵第十师。孔飞任师长,阿民布和任副师长,乌勒吉那仁任副政委,刘昌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包音仓任副参谋长,盖力彬嘎任供给部主任。下辖3个团,全师兵力1715人。原第四师的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三团合编为第十师的第三十一团,下辖4个骑兵连、1个机枪连,全团兵力562人;原卓索图盟纵队第一支队改编为第十师第三十三团,下辖4个骑兵连、1个机炮连,全团兵力562人。原卓索图盟纵队其他各支队划归其所在盟军分区。
1949年5月,内蒙古人民解放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十师。
1949年6月1日,第十师更改番号为第三师。孔飞任师长,刘昌任政委,额尔敦仓任参谋长,白云任政治部主任,高万宝扎布任政治部副主任,巴图任供给部部长,盖力彬嘎、吴占麟任供给部副部长,张立言任供给部政委,额尔顿高勒任卫生部部长。下辖3个骑兵团,3个直属连,1个教导队。原第十师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三团改编为第三师第七团、第八团,昭乌达盟军事部所属第三十二团划归第三师。
1950年11月,按照内蒙古军区部队整编部署,第三师师部一分为二,分别改编为兴安盟军分区和呼纳盟军分区。孔飞任兴安盟军分区司令员,刘昌任政委。李天宇任呼纳盟军分区副司令员,白云任副政委,吴占麟任后勤处处长。第七团改编为兴安盟军分区第七独立骑兵团;第八团改编为呼纳盟军分区第八独立骑兵团;第三十二团改编为呼纳盟公安支队。
![]()
奔赴战场 英勇杀敌
五、内蒙古骑兵第四师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华北,侵华日军行将战败投降。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第三国际派遣打入伪蒙古军、时任伪蒙古军第九师师长的乌勒吉敖喜尔决定率部起义。准备参加起义的伪蒙古军部队有第九师3个团、防卫六师1个团和直辖骑兵队(团籍建制),共5个团、2000余人。
8月10日,乌勒吉敖喜尔率领起义部队携带两门野炮、8辆汽车,并带领随军家属,转移到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到达目的地后正式宣布起义,起义部队名称定为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在起义的过程中,抓捕日本教官两名、击毙拒捕的日本教官一名。
![]()
1927年,乌勒吉敖喜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
8月下旬,起义部队与中共绥蒙政府和苏蒙联军取得联系,绥蒙政府授予起义部队绥蒙第一军第一师番号,任命乌勒吉敖喜尔为师长。随后,该部开赴商都县红格尔图一带休整待命。
9月上旬,起义部队开赴蒙古人民共和国整训。
12月下旬,首批128人由蒙古人民共和国返回国内。归国部队组织建构为师级(“架子师”),乌勒吉敖喜尔任司令员,关保扎布任政委;下设番号为内蒙古游击大队的一个大队,大队下设4个排。
1946年2月下旬,决定该部队番号改称为内蒙古人民游击队,受晋察冀军区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双重领导,后勤供给由冀察军区第七军分区负责。
1946年4月上旬,“四•三”会议之后,内蒙古人民游击队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四支队,下设两个大队。乌勒吉敖喜尔任司令员,关保扎布任政委,武能齐任参谋长,李文精任政治部主任,道尔济勒格任供给处处长,巴图奥其尔任卫生处处长。
![]()
关保扎布政委
1946年8月,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四支队下辖两个大队、5个连,供给处下辖一个辎重连,全支队兵力800余人。
1946年10月下旬,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四支队撤离查干宝格都(在内蒙古商都县境内),开始在锡察草原进行游击战。第四支队英勇善战、作风顽强,在游击战中连连得胜,使得敌军谈虎色变、闻风丧胆,称四支队为“四老虎”“四阎王”。而老百姓纷纷称赞四支队说:“蒙古八路真好!”
1946年11月7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决定将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四支队扩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一师,乌勒吉敖喜尔任师长、关保扎布任政委,下辖两个团。第一大队扩编为第三十一团,辖一连、二连、五连;第二大队扩编为第三十三团,辖三连、四连、六连。同时,成立巴乌军区,乌勒吉敖喜尔任司令员,奎壁任政委。
1947年5月,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段苏权签发嘉奖令,通令嘉奖内蒙古骑兵第十一师在没有后勤供给、武器弹药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发扬我人民军队的大无畏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对敌斗争,取得辉煌战绩的先进事迹,号召全军区部队向该师学习。
1947年9月中旬,为了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冀热察军区决定成立蒙汉联军,辖察北军分区各部队,内蒙古骑兵第十一师、第十六师,锡察盟各旗武装、察北各县武装。察北军分区司令员陈宗坤兼任联军司令员,中共察北地委书记梁正中兼任政委,乌勒吉敖喜尔、吴广义、胡德利任副司令员,苏克勤任副政委。为加强对内蒙古骑兵第十一师、第十六师的联系和领导,决定成立北线指挥部,由乌勒吉敖喜尔、苏克勤分别任北线指挥部司令员、政委。
1948年1月,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一师改称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一师,下属第三十一团改称为第四十一团,第三十三团改称为第四十三团。乌勒吉敖喜尔任师长,关保扎布任政委,武能齐任副师长,毕力格巴图尔任副政委,杨桑扎布任参谋长,原火任政治部主任。
1948年11月,成立锡察军区(1949年6月撤销建制)。乌勒吉敖喜尔调离内蒙古骑兵第十一师,改任锡察军区司令员;关保扎布亦调离第十一师。毕力格巴图尔升任内蒙古骑兵第十一师师长兼政委。
1949年5月,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一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四师,下辖第十团、第十一团,并代管锡察军区骑兵独立团,后又增编第十二团。
1949年7月,骑兵第四师划归绥远省军区指挥。
1950年至1952年6月,骑兵第四师兼任乌兰察布盟军分区,毕力格巴图尔任师长,中共乌兰察布盟委书记韩是今兼任政委,旺丹任副师长,韩明正、乌力吉那仁任副政委,赵英任参谋长,云一立任政治部主任,葛瓦任副参谋长。
1952年6月,骑兵第四师番号被撤销,至此,该支部队光荣完成其历史使命。
![]()
解放战争时期骑兵第四师作战地域图
六、内蒙古骑兵第五师
1945年12月,绥远战役结束后,我党领导的第一支蒙古族正规武装部队——蒙古骑兵独立旅——正式组建。该支部队以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培养的蒙古族党员为骨干,以党领导的大青山蒙古族抗日游击队和绥东、绥西的蒙古族地方武装为基础,同时吸收了一部分青年学生、农民积极分子以及伪蒙疆起义部队的一部分人员而组成。
具体组成成分为:其一李森、李自勉、云政旭领导的大青山蒙古族抗日游击队;其二杨秀奇、李存义领导的绥东游击队;其三齐俊山、李景山领导的绥西游击队;其四“土改”农民积极分子;其五蒙古族青年学生;其六伪蒙疆起义部队。该支部队的指战员在毕克齐、察素齐集合,然后开拔到集宁。1946年1月初,在集宁被正式授予蒙古骑兵独立旅的番号,下辖3个团、10个连,全旅共700余人。李秀山任旅长,李森任副旅长,云麟任参谋长,寒峰任政治部主任,锐军任供给部部长。
1946年7月,该部被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旅。改编之初,编制一个团、实力人数500余人;改编后开赴锡察草原,当地300多名农牧民入伍,又编一个团。李秀山任旅长,云麟任参谋长,寒峰任政治部主任,锐军任供给部部长。
1946年11月17日,内蒙古骑兵旅扩编为师级建制,番号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六师,下辖3个骑兵团(以郝秀山、黄波领导的绥蒙大队为基础,新编第三团),实力人数达到1000余人。李秀山任师长,王铎任政委(后赵云驶代理政委),刘景平任第一副政委,寒峰任第二副政委,云麟任参谋长,葛瓦丕勒任副参谋长,墨志清、林然、陈赤虹先后任政治部主任。
![]()
英勇杀敌
1948年1月,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六师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六师,实力人数达到1500余人。6月,部队整编,西科中旗旗大队500余人编入该师;以第一团为基础改编为第六十四团,以第二团为基础改编为第六十一团;第三团调出,和内蒙古军区警卫团合编。李秀山任师长(后寒峰代理师长),刘景平任政委,云麟任参谋长,陈赤虹任政治部主任,锐军任供给部部长,林国梁任供给部副部长。
1949年5月,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六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五师,下辖第十三团、第十四团、第十五团3个团,实力人数2000余人。吴广义任师长,刘景平任政委(后高增培任政委),寒峰、陈赤虹任副政委,武能齐任参谋长,张华廷任政治部主任,任广任政治部副主任,云麟任供给部部长,达木林任卫生处处长。
1950年6月,该师与伊盟军区合并,成立伊克昭盟军分区,同时保留骑兵第五师建制。吴广义任师长,高增培任政委,寒峰、陈赤虹任副政委,武能齐任参谋长,张华廷任政治部主任,任广任政治部副主任,云麟任后勤部部长,刘雄仁任后勤部政委,刘保国、李士发任后勤部副部长。
1952年5月,骑兵第五师与伊克昭盟军分区剥离,和内蒙古军区下辖的其他骑兵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五师,成为国防师,隶属于华北军区。
![]()
内蒙古骑兵指战员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