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火车站、地铁站、公交站,总有人突然挤到前面抢先上车;在超市结账时、餐厅等候时、参加活动时,也总有人想方设法插队排到前面;就连开车在路上,也难免遇到强行加塞的车辆。
面对这些情况,接受过“排队”教育的孩子往往会感到困惑,忍不住发问:“妈妈,他为什么不排队?”
那一刻,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回答:“这人没素质。”或者简单敷衍:“别管别人。”然而,这些不经意的回应,却可能错过引导孩子理解世界复杂性、建立自我原则的黄金教育契机。
如果我们能用有温度、有深度的回答,就能为孩子搭建起理解社会、认识人性的健康认知框架,这远比简单地评判对错更有意义。
![]()
一、蹲下来接住质疑:先共情,再引导
当孩子提出“为什么不排队”的疑问时,他们内心往往充满困惑与不安——自己认真遵守的规则被他人轻易打破,原本井然有序的世界瞬间变得混乱。
我们要做的是:第一时间把孩子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向他们传递一个重要信息:我理解你的感受,你的困惑是合理的。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和理解时,心中的不安就会得到缓解。这种共情的目的,是保护孩子正在形成的秩序感不受伤害。
记得有一次,我带儿子在游乐场排队等候坐小火车,一个小男孩突然从旁边钻到了他前面。
儿子委屈地回头望着我,声音里带着不解和不满:“妈妈,他插队了!”那眼神里既有对插队行为的控诉,也有对妈妈帮助的期待。
我没有立即上前和插队的孩子理论,也没有简单地安慰儿子“让让他”,而是蹲下身来,平视着他的眼睛,轻轻抱住他说:“你认真排队却看到别人插队,觉得不公平,是不是?妈妈理解你的感受。”
儿子用力地点点头。令人惊讶的是,他脸上的委屈神情很快就消失了。
蹲下来,不仅是一个身体动作,更是一种心理姿态——它代表着我们愿意进入孩子的世界,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
![]()
二、接受世界的 “不完美”:不是所有人都懂规则
当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后,我们需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客观地解释“为什么有人不排队”。
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都按照同一套规则生活。有人选择守序,有人选择利己;有人彬彬有礼,有人粗鲁无礼。
同时,不是所有人的不当行为都源于恶意。我们可以不喜欢破坏秩序的行为,但不必因此而对人性失去信心。
我试着引导儿子思考:“小弟弟不排队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你猜猜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儿子歪着头想了想,说:“他是不是还没学会排队呀?可能没有人教过他。”
我赞赏地摸摸他的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他可能还小,还没有在学校里学会排队的规则。你要不要试着友好地提醒他一下?”
儿子鼓起勇气,走上前对那个小男孩说:“弟弟,坐小火车要排队哦。”
虽然小男孩最初不以为然,但男孩的妈妈注意到后,立刻过来蹲下身子说:“小哥哥说得对,玩小火车要排队!”并带着孩子重新排到了后面。
这一刻,儿子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成就感的光芒。
更让人欣慰的是,当坐上小火车时,他主动邀请那个小男孩坐在同一节车厢里,两个孩子一路欢声笑语。
这样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世界的多元和复杂,学会不因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宽容。
![]()
三、坚守自己的 “原则”:做好自己,不被他人影响
解释完“为什么有人不排队”后,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无论别人怎么做,自己都要坚持做正确的事。
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生动地阐释了这一道理: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而没有及时修复,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暗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
同样,如果孩子因为看到别人插队得逞,就放弃自己的原则,久而久之,他们也会成为“打破窗户”的人。
回家后,我和儿子继续探讨这个话题:“看到别人插队时,你感到难过。那么以后你会学他们插队吗?”
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会!我知道插队是不对的。如果我插队,别人也会难过的!”
他骄傲地补充道:“今天我提醒小弟弟排队,小弟弟就学会了!我还当老师了呢!”
孩子不仅坚守了自己的原则,还积极地影响了他人。想象一下,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如此坚持,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有序和谐。
这就像我们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即使看到有人闯红灯,我们仍然会等待绿灯;即使没有车辆通过,我们也会坚持。这不是固执,而是因为坚持做正确的事本身就有价值。
![]()
四、学会 “保护自己”:不直接冲突,远离危险
在教导孩子坚守原则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教导他们智慧地保护自己:不排队的行为固然不对,但不要直接和插队者发生冲突,因为你无法预测对方的反应。
现实中,因排队争执而升级为暴力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
- 上海地铁冲突:22岁的傅某因阻挡饶某插队,从口角争执演变为肢体冲突,最终双方都付出了代价。
- 上海迪士尼事件:男子周某某因带孩子插队被阻止后,与劝阻游客发生冲突,最终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 南京禄口机场纠纷:戴先生因劝阻一家四口插队,遭到辱骂、推搡,不仅错过了航班,还承受了身心伤害。
与情绪激动的人正面冲突,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对认知和判断力尚在发展中的孩子来说,学会用安全的方式应对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这样教导孩子:“如果遇到有人不排队且态度不善,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上前争论。必要时,寻求现场工作人员或周围成年人的帮助。”
同时要向孩子强调:避免直接冲突不是‘懦弱’,而是明智的自我保护。在是非对错与个人安全之间,保护好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
![]()
当孩子疑惑“他为什么不排队”时,这简单的问题背后,蕴含着他们对世界秩序的探索、对规则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自我定位的追寻。
家长的回答,不仅是在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更是在为孩子构建认识世界的框架、奠定为人处世的基石。
既接纳孩子的情绪,又客观解释世界的多元;既鼓励坚守原则,又教导智慧保护自己——这些多层次的教育,正是对孩子好奇心的最好回应,也是对他们健康成长的最佳引导。
愿我们都能把握这些珍贵的教育契机,帮助孩子在复杂的世界中,既保持内心的善良与坚定,又具备保护自己、维护权益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因为我们今天给予孩子的每一个回答,都在悄然塑造他们明天所处的世界模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