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提起明朝时期的太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要么是先后七次下西洋的郑和,要么就是明朝“四大宦官”:
明英宗时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曾在东宫侍奉被封太子的朱祁镇。英宗继位后,王振便被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张太皇太后、“三杨”先后去世后,开始骄横跋扈,朝中很多大臣将其称之为“翁父”;便是在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才御驾亲征,被瓦剌人活捉。在土木堡之变中,王振死在了乱军之中,家族一律被处斩。
![]()
明宪宗时期的汪直,汪直原本昭德宫侍奉宪宗的宠妃万贵妃,因为万贵妃的缘故,汪直而平步青云,先是升任御马监太监,成化十三年任西厂提督,后巡抚辽东、大同、宣府等地;成化十八年,奉命镇守大同、宣府等地,后来因为多次被弹劾,而被罢免官职、贬为庶人。
明武宗时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在武宗还是太子的时候便在东宫侍奉;武宗继位后,任司礼太监,并且创立内行厂,在东厂与西厂之上;朝中的奏折必须要先到刘瑾这,再到通政司,所以刘瑾有“立皇帝”之称,正德五年在安化王朱寘鐇反叛被平定后,刘瑾被抓,被抄家凌迟处死。
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魏忠贤与熹宗的乳母客氏为对食,二人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朝中除了东林党外很多的臣子都依附魏忠贤,朝中很多臣子都因为魏忠贤而被陷害而死;而熹宗也是深受魏忠贤与乳母客氏所害,无一皇子公主长大成人;天启七年,熹宗病逝,熹宗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下令将魏忠贤抓起来,魏忠贤畏罪自尽、客氏也被处死。
![]()
这四位曾经风光的权宦,最终都未善终。
而在明朝,有这样一位宦官,也是“权宦”,而且也是深得在位皇帝的信任与器重;然而他并没有成为“四大宦官”一样的人,而是成为历史上数得着的好人;不仅自己善始善终,就连自己的家人也得到了恩荫。
他就是被嘉靖帝称之为“黄伴”的黄锦,这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锦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
黄锦,是河南洛阳人,在正德初年(明武宗继位之初)入宫,到内书堂读书。
黄锦的家境应当不是很好,若非出于谋生的缘故,黄锦又怎么会被家人送入宫做太监呢?
黄锦入宫的时候,应当在10岁左右。
内书堂始于明宣宗时期,明宣宗在位时,为了培养一些太监帮助自己处理奏折,而设置了内书堂,让太监们读书识字,而教授太监们读书识字的都是翰林学士。慢慢地内书堂便成为专门培养宦官读书识字的地方,这些宦官毕业后便会被分配到各个衙门任职。
![]()
而黄锦,便是在内书堂毕业后,被分到了封地在安陆的信王府,成为兴王世子朱厚熜的伴读。
作为伴读,黄锦自然是与世子朝夕相处,而黄锦也因为踏实,而成为世子身边最信任的人,二人一同长大成人,感情极好。
虽然如此,但是作为一位世子的伴读,照此趋势下去黄锦也很难在历史上留下只言片语。
然而,正德十六年(1521年)这一年,不仅成为兴王世子朱厚熜一生的转折点,也成为黄锦一生的转折。
这一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了,因为武宗生前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孝宗(武宗的父亲)也仅有武宗这一个儿子,如此张太后与群臣不得不挑选一位合适的宗室子弟,来继承皇位。
兴王世子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是明宪宗的皇四子,孝宗最年长的弟弟,正德十四年时已经病逝。如此一来,按照亲疏关系、嫡庶尊卑,作为武宗的堂弟、作为兴王世子的朱厚熜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
正德十六年四月,朱厚熜来到京城,正式继承皇位,史称明世宗,改年号为嘉靖。
而作为嘉靖帝昔日的伴读,嘉靖帝十分信任的人,自然也正式开始平步青云:
嘉靖帝继位之初,黄锦任御用太监;
之后,又先后调任尚膳监、内设监、内官监太监等职。
到嘉靖二十四年时,黄锦担任司礼监佥书;
嘉靖三十二年时,黄锦正式开始担任司礼监事,并且兼管东厂,成为名副其实的“权宦”。
嘉靖帝之所以没有一开始便将黄锦升任司礼太监,也是有缘故的:
黄锦在嘉靖帝继位之初,担任尚膳监,尚膳监说白了就是负责嘉靖帝的饭食,嘉靖帝从小便在安陆长大,自然是吃不惯京城的饭菜;作为从小便跟嘉靖帝一起长大的黄锦,自然对嘉靖帝的喜好很是熟悉。嘉靖帝初来京城,自然一位自己信任、从小一起长大的人来管理自己的膳食。
![]()
等到黄锦培养出了能够管理嘉靖帝饭食的太监后,便被调任到了内设监与内官监。
司设监,主要负责嘉靖帝的仪仗、车驾等工作。
内官监,主要负责采买宫中物品、食米仓储、冰窖管理等事务。
不管是尚膳监,还是内设监、内官监,都是只有嘉靖帝信任而且熟悉的人才能担任,对于嘉靖帝而言,自然是贴心的黄锦最合适。
当然,黄锦能做的不仅仅是照顾嘉靖帝的饮食起居。
嘉靖帝跟英宗、宪宗、武宗、熹宗不同,对宦官的掌控十分严格,所以在嘉靖帝在位时,并没有出现像汪直、魏忠贤、王振一样跋扈专横的宦官。而黄锦,因为有与嘉靖帝一起长大成人的情谊在,对黄锦十分信任,而且嘉靖帝从不称呼黄锦的名字,而是称呼其为“黄伴”,十分亲切。
![]()
黄锦也逐步成为嘉靖帝第一“权宦”,但是他很懂得约束自己,并不骄横,而且从不私下里结交大臣,只对嘉靖帝忠心耿耿。
正因为如此,嘉靖帝也愿意在朝政上,让黄锦成为自己的心腹。
让黄锦掌管司礼监事务,司礼监地位最高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其次便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随堂太监等,像明朝四大权宦,要么曾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要么曾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黄锦掌管司礼监后,便开始帮助嘉靖帝批阅奏折。
除此之外,黄锦还担任东厂的长公。
虽然黄锦有如此大的权势,但他总是给人一种憨厚笨直、干不成什么大事的感觉,或许也正是因为黄锦的这一特点,而成为嘉靖帝身边最信任的宦官。
就连嘉靖一朝的权臣严嵩与儿子严世蕃,也觉得黄锦干不成什么大事。
![]()
但黄锦,是真的笨直吗?
这或许,便是黄锦真正厉害的地方。
虽然内阁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与黄锦素日并没有什么来往,但是在朝政事务上却对黄锦十分信任。
正因为如此,黄锦得到了嘉靖帝极丰厚的赏赐,不仅有各种宝物,禄米增加到了五百石;而且嘉靖帝还准许黄锦在宫中骑马、乘坐轿子,也是朝中很多老臣都没有的待遇。
除此之外,嘉靖帝爱屋及乌,而厚待了黄锦的家人:
黄锦的弟弟黄锈因为哥哥的缘故,而担任锦衣卫千户,后被做身为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黄锦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也都被赠与了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头衔,至于黄锦的曾祖母、祖母、母亲,也被赠与一品夫人的头衔。
嘉靖帝对黄锦的信任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辈子的事情。
![]()
到了嘉靖帝晚年的时候,十分崇尚道教,一心在玄修上。哪怕是身体不适仍旧坚持如此,太医给嘉靖帝开了药方,而且利用给嘉靖帝诊脉的机会,劝说嘉靖帝爱惜身体、以朝政为主,莫要再沉迷于玄修,结果被嘉靖帝狠狠训斥一番。
其他的太监担心得罪嘉靖帝,都不敢煎药为嘉靖帝治病。
黄锦作为跟随嘉靖帝多年的老人,自然很清楚嘉靖帝心中的苦闷,便亲自煎药为嘉靖帝送去。虽然嘉靖帝嘴上对黄锦骂骂咧咧的,但其实心里很清楚黄锦是为自己好,所以便将黄锦熬得药都喝了。
嘉靖帝晚年,并不住在宫中,而是住在西苑。
到了嘉靖帝病重的时候,其他人都无人敢向嘉靖帝进言,是黄锦将嘉靖帝重新请回了乾清宫,让其在乾清宫病逝。
主仆能做到这份上,不得不佩服黄锦。
![]()
而黄锦值得一提的地方,还有很多,他还是“海青天”海瑞的救命恩人。
根据《海瑞列传》的记载,因为嘉靖帝沉迷炼丹,不上朝理政,海瑞便上疏劝谏,而得罪了嘉靖帝。嘉靖帝便命人将海瑞抓了起来,想要直接将海瑞处死。海瑞为官清廉,有“海青天”之称,是一位难得的好官,朝中自然有很多臣子想要为海瑞求情。
但是因为惧怕嘉靖帝,而不敢求情。
黄锦自然不忍如此一位好官,便被稀里糊涂地便被处死了,所以便对嘉靖帝说:
海瑞在决定向皇上您进言之前,便已经知晓自己难逃一死,所以提前买了棺材放在了家中,等着朝廷向他问罪。
嘉靖帝听到黄锦的话,便改了主意,饶了海瑞一命。
黄锦能够如此识大体,保住海瑞,着实十分难得。
![]()
而黄锦更加难得的地方,还有:在自己发迹了以后,并没有忘记家乡父老。
嘉靖三十八年,也就是1559年,黄锦回乡省亲。
在得知乡亲们没有桥过河的时候,随即便下定决心为父老乡亲修桥,而且还是让弟弟锦衣卫千户黄子凯来亲自办这件事情;难得的是黄锦不仅为父老乡亲修桥,而且修桥所需要的费用一律不准向乡亲们索取,而是利用“募役寓赈”的办法解决修建所需要的费用。
在历经六个月的时间后,瀍河上便修建成了一座长77.75米的5孔石桥。
当地的父老乡亲很是感念黄锦兄弟作为,所以便将这座桥命名为“黄公广济桥”。
![]()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帝病逝了,黄锦与大学士徐阶亲自前往裕王府,迎接嘉靖帝唯一还在世的儿子——朱载垕,入宫继承皇位,史称明穆宗。
作为拥护穆宗继位的功臣,穆宗自然也是对识大体的黄锦很是感激,所以便下恩旨:
准许黄锦的一个侄儿为锦衣卫指挥同知,而且职位世袭。
作为“权宦”,能够得到两朝皇帝如此厚恩,着实十分难得。
穆宗继位后不久,已经年迈的黄锦也病逝了,穆宗下旨厚葬了黄锦,不仅为黄锦修建享堂、碑亭,而且为黄锦修建祠堂,祠堂的匾额是穆宗赏赐的——“旌劳”二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