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中国这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有人觉得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是“特殊照顾”,但在我看来,这从来不是凭空的倾斜,而是补齐发展短板,兑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承诺的精准托举,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政策渗透在教育、就业、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实打实暖到了各族群众的心坎里。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是如此,高考加分政策大家并不陌生,云南,贵州等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最多能加20分,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也有5分倾斜,这几分往往能改写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孩子不仅免学费杂费,还能领生活补助,西藏农牧区学生每天8元的营养补贴,一年下来就是1600元,让孩子们吃得有营养,学得安心!高等教育的预科班更是贴心,分数线比普通专业低50-80分,先打基础再升本科,帮无数少数民族青年圆了大学梦。更难得的是,蒙古语、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教材走进课堂,让孩子们既学汉语通天下,又守母语记乡愁。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业和收入是民生之本,政策扶持让少数民族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有专门岗位倾斜,新疆,内蒙古不少地区会拿出30%以上的岗位面向少数民族考生,笔试还能加5-10分,让扎根家乡的人才有奔头,自主创业的少数民族朋友能享税收减免,广西的个体工商户3年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最高能贷20万元贴息贷款,宁夏回族青年开民族餐馆,青海藏族姑娘学家政技能就业,都是政策扶持下的生动例子!还有“技能培训计划”免费教电工,焊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合格就推荐工作,让没技术的群众也能凭手艺赚高薪。
![]()
图片仅供参考
生活保障上的政策红利,让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医疗方面,西藏农牧民的医保个人缴费全由政府承担,住院报销比例比普通地区高10%,云南傣族,彝族群众得了地方病,治疗费用全免还能领误工补贴,住房上,贵州苗族吊脚楼改造每户补贴3.5万元,新疆游牧民族定居工程免费给宅基地还补2.8万元建房费,让牧民从帐篷搬进砖瓦房,冬天再也不用挨冻,更有人情味的是,回族的开斋节,藏族的藏历新年都能放3-5天假,单位还发过节费,这份对民俗的尊重,让传统文化有了温度。
![]()
图片仅供参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从未松懈,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每年拨款支持举办,纳西族东巴文这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有了专门的研究院培养传承人,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公共场合里,新疆的双语招牌,内蒙古的蒙古语电视台,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充分尊重,文化传承有了坚实保障。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政策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一以贯之的坚持,“十四五”以来,中央累计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94亿元,2022年民族地区转移支付预算更是达到1107亿元,这些资金变成了云南边境的“感恩桥”,广西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新疆的薰衣草观光带,让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补短板,特色产业稳增收。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更从根本上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彰显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底,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从来不是“厚此薄彼”,而是因为有些地区历史上发展滞后,自然条件特殊,需要多搭一把手,多扶一程!如今,少数民族地区从教育到就业,从住房到医疗,从经济到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正是政策红利的生动体现,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只有每个民族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这样的政策,既守住了公平正义的底线,又传递了守望相助的温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