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个故事,怎么说呢?它饱含了悬疑、深情、执念,以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人性幽暗。如果这是一部小说,你可能会骂作者“狗血洒得太夸张”;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刚刚发生在日本的真实事件,你可能只会感到后背发凉。
![]()
26年前,一个幸福的妻子在家中被残忍杀害;她的丈夫,为了保留证据,花了26年时间、耗资超过22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10万),租下了那间凶宅,不让任何人碰。26年后,凶手落网,而她杀人的动机,竟然是因为“暗恋”死者的丈夫。
是的,你没听错。剧情就是这么魔幻,现实就是这么离谱。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复盘这起“名古屋主妇谋杀案”,看看执念与恶意,到底哪一个更可怕。
血色公寓与“停止的时间”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99年的日本名古屋。
![]()
那是一个11月的普通傍晚,32岁的家庭主妇高羽奈美子,和她年仅2岁的儿子高羽航平在家。她的丈夫,高羽悟,当时还在外面工作。
下午4点半左右,住在隔壁的邻居听到了一些异响。先是激烈的争吵声,似乎是奈美子在和什么人对峙。邻居还从窗户瞥见了一眼,只看到奈美子女士“表情非常不快”。紧接着,是打斗声和什么东西倒地的闷响。
一切很快归于平静。
当晚7点40分,高羽悟下班回家。他打开门的瞬间,迎接他的不是妻子的笑脸和热腾腾的饭菜,而是人间炼狱。
他的妻子奈美子,倒在玄关的血泊中,身上有多处刀伤,早已停止了呼吸。而他们2岁的儿子高羽航平,就在母亲冰冷的尸体旁,因为惊吓过度,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勘查开始。这起案件从一开始就透着诡异。
首先,这是一起密室杀人吗?不是。但凶手似乎对这个家很熟悉。
其次,现场留下了几个关键线索:
* 凶手留下了清晰的血足印。
* 在厨房的水槽里,有一瓶喝了一半的乳酸菌饮料。
* 现场提取到的血迹中,除了受害者的,还有一种属于B型血的女性血迹。
邻居的证词、B型血,都将凶手指向了一名女性。可疑的是,案发后,高羽悟清点家中财物,发现并没有丢失任何贵重物品。
这就排除了入室抢劫。那么,是寻仇?
警方对奈美子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地毯式排查,但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社会关系简单,性格温和,能和谁结下如此血海深仇?
案件陷入了僵局。唯一的目击者,是那个年仅2岁的孩子,高羽航平。他太小了,什么都说不清楚。
这个案子,成了笼罩在名古屋上空的一朵乌云,一朵26年都没有散去的乌云。
2200万的执念:一个丈夫的“凶宅守卫战”
如果说案件本身已经足够残忍,那么接下来高羽悟先生的举动,则定义了什么叫“深情与执着”。
妻子遇害后,高羽悟的生活彻底崩塌了。他要独自抚养年幼的儿子,更要背负为亡妻追凶的沉重枷锁。
![]()
通常,发生这种惨案后,家属会尽快搬离伤心地。但高羽悟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包括房东都无法理解的决定:他要继续租下这间凶宅。
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保护现场”。
他拒绝了房东的收房要求,也拒绝了任何形式的清扫和整理。他就让那间公寓,永远停留在1999年11月13日的那个傍晚。
他坚信,只要现场还在,那些被警方忽略的、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证据就还在。他害怕一旦房子易主、重新装修,那瓶乳酸菌饮料、那些血脚印、甚至空气中属于凶手的一丝一毫的气息,都会永远消失。
这一租,就是26年。
我们来算一笔账。26年,每个月的租金、管理费,累计超过2200万日元。
2200万,在很多地方可以买一套新房子了。但他没有。他把这些钱,变成了一道锁,牢牢地锁住了那个凝固的悲剧现场。他就像一个“地缚灵”,不是被困在凶宅里,而是主动选择将自己的灵魂和时间,与这间凶宅捆绑在一起。
他用这笔巨款,为妻子保留了一个等待正义的“时间胶囊”。
在这26年里,高羽悟的人生只做了三件事:
第一,抚养儿子。他没有再婚,一个人把高羽航平拉扯大,看着他从那个受惊吓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直到航平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第二,保留凶宅。风雨无阻地支付租金。
第三,推动正义。
![]()
在那个年代,日本的谋杀案是有诉讼时效的。高羽悟无法接受凶手可能因为“熬过时间”就脱罪。他加入了“全国犯罪被害者协会”,四处奔走,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拼尽全力推动废除谋杀案的诉讼时效。
2010年,日本修改了法律,废除了包括谋杀在内的重大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
这意味着,无论凶手逃到天涯海角,无论过去多少年,只要高羽悟还活着,只要他还租着那间房,这场追凶就不会停止。
迟到26年的恐怖童言:“便利店的阿姨”
时间快进到2024年。
26年,足以让沧海变桑田,也足以让很多悬案变成“冷案”(Cold Case)。但名古屋警方并没有放弃。或许是被高羽悟先生的执着所触动,也或许是新的刑侦技术带来了可能。
![]()
警方决定重启调查。
这一次,他们换了一个思路。既然从受害者奈美子身上找不到突破口,那么,就从她的丈夫,高羽悟的人际关系网入手。
调查人员翻出了高羽悟的高中同学录。在那个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同学录是人际关系最原始的图谱。他们开始逐一排查高羽悟当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B型血的女性。
很快,一个名字进入了警方的视线——安福久美子。
安福久美子,时年56岁。她正是高羽悟的高中同学,B型血,离婚后在一家便利店打工维持生计,生活拮据。
最关键的是,她的DNA与当年现场遗留的B型血样本,完全一致。
2024年10月29日,警方正式逮捕了安福久美子。
这个消息传来,高羽悟先生是懵的。他完全想不起来,这个叫“安福久美子”的同学,和他的妻子奈美子有任何交集。她们俩根本不认识!
直到凶手被捕,一个被尘封了25年的细节才重新浮出水面。
当年2岁的儿子航平,在案发一年后,语言能力逐渐恢复。他曾经断断续续地对父亲说:
“是一个便利店的阿姨,杀了妈妈。”
高羽悟当时以为是孩子受了刺激,胡言乱语。或者,是孩子把电视里的情节和现实搞混了。他把这个线索报告给警方,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谁能想到,一句童言,竟然就是最直白的真相。安福久美子,正是那个在便利店打工的“阿姨”。
扭曲的“暗恋”: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幸福
当安福久美子坐在审讯室里,供述她杀人动机时,我相信连见多识广的警察,都会感到一阵寒意。
这个动机,太离奇,太扭曲,也太廉价了。
![]()
安福久美子承认,她在高中时期,就一直“暗恋”高羽悟。
请注意这个“暗恋”。这甚至不是一场失败的追求,不是一场两情相悦后的背叛,仅仅是她单方面的情愫。高羽悟先生甚至可能都不知道她的存在。
毕业后,两人各自婚嫁,再无联系。
转折点发生在1999年案发前不久。他们的高中同学组织了一场同学聚会。
在那场聚会上,安福久美子见到了高羽悟。她得知高羽悟婚姻幸福,家庭美满,妻子温柔,儿子可爱。
而反观她自己呢?婚姻失败,刚刚离婚,独自带着孩子,只能在便利店打零工,生活一塌糊涂。
这种强烈的对比,点燃了她心中最阴暗的嫉妒之火。
她所谓的“暗恋”,在这一刻,从一种虚无缥缈的少女情怀,发酵成了剧毒的憎恨。她恨的不是高羽悟,而是那个“抢”走了高羽悟的幸福、那个拥有了她“本该拥有”的一切的女人——高羽奈美子。
“凭什么他那么幸福,我却这么潦倒?”
这种“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的逻辑,驱使她走向了疯狂。
1999年11月13日,她找到了高羽悟的家。她假借身份,敲开了门。
我们现在可以合理推测,她上门后,对奈美子进行了某种挑衅或摊牌。这解释了为什么邻居会听到奈美子“不快的表情”和“激烈的争吵”。
奈美子大概率都不知道这个女人是谁,只当她是一个疯子。而在争执中,安福久美子掏出了准备好的刀具。
她杀害奈美子,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复仇。她只是为了摧毁那个“同学聚会上幸福的男人”的幸福。她要让高羽悟也尝到她所承受的“痛苦”。
这是一种何其自私且卑劣的恶意。
她成功了。她让高羽悟痛苦了26年。她也毁掉了自己的人生。在这26年里,她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活着,每天都在便利店里重复着收银和上货,背负着血债,直到警察上门。
可以清空的房间
案件告破,真相大白。
高羽悟先生在得知真相后,悲痛、愤怒、但更多的是释然。他终于可以去面对那个被他“封印”了26年的家了。
![]()
他联系了清扫公司,第一次,允许外人踏入了那间停留在1999年的公寓。
那个房间里,26年前的日历还挂在墙上,厨房里奈美子用过的围裙仿佛还有余温,儿子的玩具散落在地上。
高羽悟先生说,他终于可以告诉妻子:“奈美子,凶手抓到了。”
他终于可以放下这2200万的执念,让妻子的灵魂安息,也让自己的人生,从那间凶宅里走出来。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们总以为,滔天的恨意必然源于深仇大怨。但这个真实的案件告诉我们,有时候,最致命的恶意,恰恰来源于最微不足道的嫉妒和最扭曲的“求而不得”。
时间能抚平伤痛,但它同样也会让恶意发酵。我们能做的,就是看好自己的心,也警惕那些潜伏在日常平静之下的幽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