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据多家主流媒体报道:郑智化微博主页显示所有内容(含10月27日的道歉帖)被全数清空(确切说应该是被隐藏),仅保留空白账号页面。
在此之前的10月30日,他发布视频声明的“视频发布三天后关停微博”。
![]()
![]()
故事的开端,是他口中“狼狈至极”的登机经历:坐轮椅抵达机门时,升降车与机舱地板差了25公分,腿部残疾的他跨不过去,司机却冷漠旁观,任由他“连滚带爬”进飞机。
作为唱过《水手》《星星点灯》的老牌歌手,他的发声自带流量,网友瞬间站在他这边,对着深圳机场口诛笔伐。
![]()
机场反应也算迅速,很快道歉并启动调查,眼看事情要以“机场整改”收尾,转折却突然降临。一段未被提及的监控视频流出,彻底推翻了郑智化的描述。
画面里,两名工作人员全程守在他身边,有人弯腰帮他抬腿,最后他拄着拐杖、在搀扶下稳稳走进客舱——过程确实有不便,但“连滚带爬”的狼狈、工作人员的冷漠,在视频里全无踪影。
![]()
舆论瞬间“翻车”,原本同情他的网友开始质疑:“原来在说谎?”可郑智化似乎没意识到问题所在。
他先发文“接受机场道歉”,转头又把炮火对准其他机场:南京机场让金属支架过X光、新疆机场要求托运拐杖、上海机场检查支架半小时,这些常规安检流程,在他眼里全成了“刁难”“没同理心”。
这番操作彻底点燃了网友的不满:“安检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凭什么到你这就特殊?”
![]()
![]()
![]()
直到舆论压得他不得不道歉,说自己“用词不当”,感谢工作人员,可大众并不买账——“这是迫于压力,不是真心认错”。更让他陷入困境的是,机场VIP用户陈震的一条发文。
陈震以自己术后坐轮椅出行的经历举例:普通轮椅旅客只能在舱门等,升降机是给危重病人用的,而郑智化登机时,有两名地勤+两名空乘全程协助,“服务规格远超普通标准”。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最后一丝为他辩解的声音。
随着网友深扒,更多“过往”被翻出:2022年骂芒果台改《星星点灯》歌词,却对2018年央视的类似改编沉默,被指“双标”;代表作《水手》的副歌旋律,被指和日本歌手长渕刚1983年的《Goodbye 青春》前奏几乎一样。
![]()
![]()
多年前还曾因别人觉得他“严肃”,就骂粉丝是“市井小民”“死老百姓”“无知下等人”——这些细节,让“公众人物”的形象愈发模糊。
央视网的三连问,终于让这场喧闹的舆论冷静下来:“残障人士登机不便是不是真实存在?我们讨论的是问题本身还是在对人下判断?公众人物要不要表达得完全无误。”
![]()
这三个问题戳中了核心:没人否认残障人士出行难是事实,大家反感的,是郑智化用夸大、歪曲的方式带节奏,忽视工作人员的付出。
如果当初他能心平气和地说“机场残障服务有改进空间”,而不是扣上“没人性”的帽子;如果他能理解安检的必要性,而不是把常规流程当成“刁难”,事情或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如今《浙江日报》,点名郑智化,用四点思考,让舆论的焦点回归到事情本质上
不要让情绪化淹没真相,包括郑智化在内的残障人士出行确实会遇到困难。
![]()
国内部分公共场所的助残设施确实存在漏洞,残障人士出门难、办事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郑智化的吐槽之所以能引发最初的共情,正是因为他说出了很多残障人士的心声。
可遗憾的是,他用错了方式。
有网友评论:
“残障人士的委屈值得共情,但不能用脱离事实的表述引导舆论,更不该把个体矛盾上纲上线。”
![]()
本来这一来一回,能成为完善城市文明的好事,没必要揪着“连滚带爬”不放,更该关注真正需要帮助的残障群体。
毕竟,我们最终想要的,是一个更包容、更便利的社会,而不是一场又一场的“网络骂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