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
工作中,你和团队的同事在讨论项目工作进程,总有人喜欢插上一嘴,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职场中,你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一点成就,总会有人质疑你的努力,每次提起这个事情都会冷嘲热讽几句。
生活中,只要遇到一点困难,身边总会出现那些嘴上喊着行动,心里想着抱怨的人,总想用轻松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古时候,寒山曾问拾得: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
“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无缘无故遇到喜欢反击的人。
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做一个杠精,而是不理、不争、不怨。
![]()
01、不理,克制反驳欲
古时候,一位禅师正在静坐,乌鸦在旁边叫个不停。
他见禅师没有任何回应,便开始各种辱骂和挑衅。
而禅师始终静坐,仿佛外界没有任何声音。
乌鸦一直叫个不停,而禅师始终没有回应。
乌鸦见状便飞走了。
弟子询问师父:刚才乌鸦的叫声那么讨厌,您为何不把它驱赶走?
禅师说:
如果我回应它的无礼,它会更加得寸进尺,而我们也会陷入一场不可避免的争斗。
你无视它带来的喧嚣,那喧嚣自然全部归于他。
其次,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影响,我自然选择沉默。
成年人真正的自律,不是试图去改变别人,而是学会接受多样性,在包容中找到自己的平衡。
还记得作家阿来,当时的他,凭借作品《尘埃落定》获得茅盾文学奖。
外界对他有很多不好的评价,说他作品内容质量不好,还有关于作品内容的议论。
面对各种各样的讨论,他从未公开反驳,也没有任何回应。
他选择回到书房,继续创作更多作品。
朋友问他,被人质疑为何没有回应,他说:
“作家最终是靠作品说话的。”
此后又凭借自身的实力,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在文学界拥有很高的地位。
之后,虽然外界仍存在很多无端的质疑,但和作品相比,倒显得无足轻重。
成年人,当面对外界的质疑时,做好的处理方式不是极力声讨自己的委屈。
而是不回应、不解释、不辩驳,继续静下来做自己的事。
刚开始工作时,身边总会出现一些说话阴阳怪气的人。
因为年轻,我总忍不住想怼回去,结果越吵越累,自己一整天的情绪,都被消耗在这件无所谓的小事上。
后来才发现,认知不同、不必争辩;立场不同、不必反驳;无效争论,不必回应。
哈伦·埃尔森说:
“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
思想高度不同,尊重就好;
三观层次不同,微笑就好。
有些人,看清就好,不必翻脸;
有些事,懂得即可,不必深究。
如果一个人把心力全用来评论小事的对错,那就没有力气去在乎重要的事情。
真正聪明的人,不在别人的嘴里沦陷,只在自己的心中修行。
专注于自己的行动,深耕自己的能力,当你站在山顶时,外界的声音,不过是过眼烟云。
02、不争,放下好胜心
心理学上有一个“达克效应”:
当一个人,处于无知而不自知的状态时,很难去接受他人的想法。
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反驳别人的观点,才能维持自己的高认知人设。
而那些善于处理问题的人,都懂得降低自己的抬杠欲,学会倾听,求同存异。
如此,才能获得更多尊重与理解,才能在遇到困难时,拥有被贵人相助的好运气。
有人问:《浪姐6》中,为什么李晟会翻红?
张泉灵说:李晟通过浪姐成功翻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争C位。
她曾好奇问李晟:
“面对一个竞技舞台,你怎么看待“想赢”和“不争”的区别?”
李晟给了一个很哲理的答案:
“不争才是大争。”
看过节目的都知道,《浪姐6》里李晟镜头,少到被称“枯叶蝶”。
但她从不抱怨,利用一切时间默默练舞、抠动作。
有网友评论:
她一直在认真的排练,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事情。
在后期节目中,面对节目组的边缘化,李晟明白,镜头多少,观众心里有数。
而正是她这样的心态,反而激发起了粉丝为她疯狂的投票,让她以断层高票赢得人气。
舞台排练时,叶童多次把李晟“拎”到C位,李晟却觉得,C位是拿来尊重前辈的。
从她的角度来看,她更在意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赢下比赛,让观众看到她的实力,再次翻红。
与其说她不争,不如说她更懂得把争的力气,花在刀刃上。
《辛普森一家》里有句话说得好:
“如果你太好胜,永远都不会快乐的。”
生活中的我们,与其焦虑自己为什么不被领导看见。
不如像李晟一样问自己:我的能力是否配得上野心。
那些总想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的人,与其想方设法讨领导开心,不如默默积累自己的实力,用业绩说话。
03、不怨,保持内核稳
有一头驴掉进了深坑,主人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没有把它救出来,只能决定把它活埋。
驴抱怨主人忘恩负义,不管自己的死活。
于是村民往坑里填土,刚开始填土时,驴感到非常惊恐,不断哀嚎。
但很快,他发现每次的泥土,都会落在自己的背上,它继而把抖落的泥土踩在脚下。
几个小时之后,土越填越高,驴也慢慢能够升高,最后轻松地走出了深坑里。
周国平在《人生不较劲》中写道:
“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可以支配对待命运的态度,平静地承受落在自己头上不可避免的遭遇。”
人在世间行走,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
比如不顺心的事儿,放不下的人,说不出的苦,丢不开的执等等。
这些痛苦,看起来是别人带给你的,实质上都是自己的想不开、看不透、放不下所致。
上大学期间,我曾去面试演讲比赛,当时学生大概有五六十个,但参加比赛的只能有六个人。
报名之初,我看到有那么多人参加,就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还会一直抱怨说: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参加比赛,这样一来,竞争的压力一下子就变大了。
原本就想凭借演讲比赛充实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然后我去看学校官网上发布的其他类型的比赛,找了几个参赛人数少的比赛。
最后考虑,决定报名参加辩论赛。
后来才知道,参加辩论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每天早晚训练,部长每天都会给我们一个选题,让我们利用白天的时间搜索材料。
训练课上,让我们分小组进行辩论。
每当看到这些复杂的流程,心中又心生抱怨,想参加一场比赛,没有一件是容易的。
那天晚上,回宿舍的路上,我还在想:
训练的过程如此艰难,那我自己要不要继续训练,与其为一件没有结果的事情努力着,还不如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但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容易的事情,不想努力就获得结果。
晚上睡觉时也一直在想:
既然想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那就好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好好经历整个比赛的过程。
无经历,不结果。
后来,每一天的训练我都用心参加,好好准备辩论课题。
之后,凭借团队出色的表现,凭借实力获得了冠军。
总处在抱怨中的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全力以赴。
与其抱怨现实,不如踏踏实实沉淀自己,用努力成就结果,用行动证明实力。
《小窗幽记》中有句话:
“生命真正的悲剧,源于自己内心的偏执。”
人生在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更没必要去改变每一个习惯反击的人。
与其抱怨,不如面对,与其争辩,不如沉默;
与其纠缠,不如释然;与其较劲,不如超越。
当我们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把心思花在自己身上,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当你站到更高的地方,那些曾经的聒噪,自然就成了脚下的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