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生前揭秘:参禅时身体震动是好是坏?十之八九的人都错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楞严经》《华严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禅堂之中,常有修行人打坐入定时身体突然震颤,或如筛糠,或似波浪。

有人以为这是功夫深进的征兆,欢喜雀跃;也有人担心这是走火入魔的前兆,惶恐不安。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在五台山闭关修行时。

亲身经历过这种境界,也见过无数修行人为此困惑。

这位被誉为"肉身菩萨"的一代宗师,用了大半生的修行体悟,道破了这个让无数参禅者迷惑的问题。



他的开示,直指修行的根本,揭示了一个让十之八九的人都误解的真相。

参禅时的身体震动,究竟意味着什么?是该继续深入,还是立即停止?憨山大师的答案,颠覆了太多人的认知。

万历年间,年仅十九岁的憨山德清辞别师长,独自踏上前往五台山的朝圣之路。那时的他,虽然出家已有数年,可对禅宗的理解仍停留在文字表面。他读过《楞严经》《华严经》,也听过诸多高僧的开示,心中满是对开悟的渴望,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五台山北台顶下,有一处名为龙门的地方,山势险峻,人迹罕至。憨山大师选择在这里结茅而居,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闭关修行。冬日的五台山,寒风如刀,积雪没膝。憨山大师每日坐禅,从子时到午时,一坐就是六个时辰。最初的日子,身体的疼痛几乎让他无法忍受,双腿如同被千万根针扎,腰背僵硬得如同铁板。

一个月过去,身体渐渐适应了长时间的静坐。某日午后,憨山大师照例在蒲团上盘腿入定。山中寂静无声,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风声。大约一个时辰后,他突然感觉到一股热流从丹田升起,沿着脊椎缓缓上行。起初这股热流温和舒适,让整个后背都暖洋洋的。

可就在热流抵达后脑位置时,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憨山大师感觉到身体开始不由自主地震颤,先是轻微的抖动,随后震幅越来越大。他想要控制这种震动,却发现身体完全不听使唤。双手在膝盖上颤抖,头部也开始左右摇晃,整个人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操控着。

这种状态持续了将近一刻钟,憨山大师心中又惊又疑。他想起曾经听师父说过,修行不当可能会出现走火入魔的情况,难道自己用功太猛,反而出了岔子?念头一起,那股震动渐渐平息下来,身体恢复了平静。他睁开眼睛,发现浑身都被汗水浸透,心脏跳动得异常剧烈。

从那以后,每次打坐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出现这种震动的现象。有时是全身震颤,有时只是局部抖动。憨山大师既不敢继续深入,又不甘心就此放弃。他开始留意观察,发现每次震动过后,身体都会感到格外轻松,原本淤堵的地方似乎被打通了一般。

山中闭关的第二年春天,一位云游的老僧路过龙门。这位老僧法号妙峰,是当时北方有名的禅师,曾在少林寺参学多年。听说五台山有位年轻僧人独自在此苦修,特意前来探望。

两人在茅棚中相对而坐,憨山大师将自己参禅时遇到的身体震动现象详细描述了一遍。妙峰禅师听完,微微一笑:"你可知道,昔日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得法之时,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境界?"

憨山大师摇头:"弟子愚钝,不知此事。请师父开示。"

妙峰禅师捋着长须说道:"《坛经》中虽未明言,但据传五祖为六祖说《金刚经》时,六祖豁然大悟。那一刻,他周身气血震荡,如醍醐灌顶一般。只是六祖根器太利,这种震动转瞬即逝,旁人未曾察觉罢了。"

"那弟子这种情况,是功夫到了,还是出了偏差?"憨山大师追问道。

妙峰禅师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震动的时候,心在何处?"

这个问题让憨山大师愣住了。他仔细回想每次震动时的状态,发现自己的心确实在关注着身体的变化,时而欢喜,以为有了进境;时而恐惧,担心出了问题。



"看来你已经明白了一些。"妙峰禅师点点头,"不过,我今日不能全部告诉你答案。修行这件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继续参去,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的。"

送走妙峰禅师后,憨山大师陷入了更深的困惑。他开始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震动上,而是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每当震动出现时,他就默默看着这个现象,既不抗拒也不追求,只是单纯地觉察着。

渐渐地,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当心完全安住在当下,不去分别好坏对错时,震动虽然还在,但已经丝毫不能影响他的定境。反而是那些执着于震动的念头,才会让他从禅定中退出来。

第三年的冬天,大雪封山。憨山大师在茅棚中已经断粮三日,可他决定不下山求食,而是继续打坐。饥饿让身体虚弱不堪,但心却异常清明。这一天的午后,他再次进入深定。

身体又开始震动了,这次震动的幅度前所未有地剧烈。憨山大师却毫不在意,心中了了分明,就像一个旁观者在看着这具肉身的变化。震动持续了很久,久到他几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突然间,震动停止了。不是渐渐平息,而是在某一个瞬间,戛然而止。紧接着,憨山大师感觉到整个身心突然空了,山河大地也空了,能观所观都不可得。他坐在那里,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觉得天地万物都在自己的心中呈现,又好像自己的心包容了天地万物。

等到憨山大师从这个境界中出来,已经是第二天的黎明。他站起身来,发现原本虚弱的身体竟然充满了力量,三日未进食的饥饿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更重要的是,关于参禅时身体震动的困惑,在那一刻彻底解开了。

他明白了妙峰禅师当年为何不肯直说答案。

他也明白了为什么十之八九的修行人都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



因为真正的答案,不在于震动本身是好是坏,而在于......

这个关键的认知,憨山大师后来写入了他的开示录中。

他用最平实的语言,道破了修行人最容易陷入的误区。

可惜的是,后世读他文字的人,真正能够领悟其中深意的,依然寥寥无几。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