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联合国大会厅内,以165票赞成、7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美国必须终止对古巴的一系列封锁。
这也是一场上演了三十三次的“政治戏剧”。
![]()
虽然这种投票结果,基本难以改变美国的决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次全球民意对霸权政治的集体审判。
而中美的不同投票,也清晰勾勒出国际社会的人心向背,也将中美两国置于道义天平的正反两面。
因为165比7,这组数字的震撼力,不仅在于其对比之悬殊,更在于它还揭示了国际政治现实。
投下赞成票的国家,不仅囊括了从西欧到全球南方的国家,实际上也构成了一个超越地域、意识形态的“共识同盟”。
而站在对立面的,只有美国以及以色列等寥寥七国。
这一结果,再一次体现了什么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在辩论中的发言,可谓火力全开,直指问题核心。
![]()
对美国的霸道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
比如批评词汇中,包括霸凌行径、拒不履行、肆意践踏、严重违反、严重破坏、格格不入等等,并要求美方立即终止这些错误行径。
这种措辞强硬的批评,不是泛泛而谈的外交辞令,而是建立在触目惊心的事实基础上,因为美国的封锁,已经给古巴造成了大约1700亿美元的累计损失。
中方的“火力全开”,代表了我们对美国霸权欺凌弱小的强烈不满,代表了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发声的坚决强音。
我们这就是对外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世界不再是某一个国家可以独自说了算的舞台,任何国家,无论其多么强大,都不能凌驾于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规则之上。
美国的反对票,他们投下的是对旧有霸权秩序的固守;但中国的赞成票与铿锵发声,则是对更加公正、民主、平等的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坚定支持。
![]()
自从1992年联大首次就此表决以来,这场年复一年的外交仪式,虽然没能逼迫美国改变决定,但却记录了美国国际信誉的持续损耗。
美国的固执己见,正在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无视国际法与多数国家意愿的“孤家寡人”。
而我们如果想要理解这场投票的深刻意义,必须将其置于历史的纵深处。
1962年,冷战正酣,美国对古巴实施全面封锁,这曾是两大阵营对抗的一个缩影。
然而,当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这道横亘在加勒比海上的铁幕,却依然存在。
虽然国际社会曾看到过转机,甚至看到了封锁终结的曙光。
然而,美国这个国家的政策往往都是反复无常的。
近期,美国政府的行动,不仅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反而越发变本加厉,竟然将古巴重新列入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
这种行为,可以说是美国对古政策上的一次重大倒退。
六十多年的封锁,封锁的不仅是古巴的经济命脉,更是美国自身的战略视野。
因为美国试图以经济压力搞所谓的政权更迭,可结果呢?
![]()
换来的却是古巴民族尊严的淬炼与凝聚,换来的只是国际社会对美国的鄙夷。
很显然,这场旷日持久的对抗已经证明,单边制裁与强权政治,无法扼杀一个民族的生存意志,只会让施压者在国际道义场上愈加被动。
165:7,这不只是一组数字,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谁在顺应时代潮流,谁在逆历史而动。当绝大多数国家用脚投票,选择站在公理与道义一边时,那个仍沉浸在“美国优先”旧梦中的超级大国,显得格外孤独。
傅聪大使的直言不讳,不仅是替古巴发声,更是替那165个投下赞成票的国家,替国际社会被压抑已久的正义呼声,完成了一次集中的表达。
![]()
决议虽无法律约束力,但其政治和道义的重压终将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洪流。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任何与大多数人类良知为敌的政策,无论其如何负隅顽抗,最终都难逃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命运。联大会议厅里的这一次次掌声,正是为它敲响的倒计时钟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