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到快造科技的Snapmaker U1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开箱。今天终于把机器搬了出来,准备和大家做个开箱分享。
![]()
不必多做介绍,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一台配备四个独立打印头的FDM 3D打印机,成型尺寸为270×270×270mm,最高打印速度可达500mm/s,可同时使用四种不同的材料或颜色进行打印。
![]()
根据官方介绍,Snapmaker U1可在5秒内完成打印头更换。与传统的多色打印方式相比,整体打印效率提升最高可达5倍,同时还能减少约80%的耗材浪费。
![]()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开箱看看,把包装去掉,看看这台四头打印机里到底装了些什么。至于详细的使用体验和完整测评,我们预计最晚会在下个月与大家见面。
一、开箱环节
![]()
说真的,这台机器并不算太重,可能比拓竹的P2S套装稍微重一点。现在大多数厂商都采用提拉式塑料袋包装设计,只需抓住袋口就能轻松将机器取出。忘了是谁最先采用这种设计的,但确实非常方便。
![]()
去掉外包装壳后,可以看到机器表面还覆盖着一层减震泡沫,保护非常到位。
![]()
继续拆掉泡沫,Snapmaker U1的真容终于亮相。第一眼的印象是:颜值在线。
![]()
撕掉固定胶带后,可以从机器内部取出两个大箱子。
二、外观与结构
![]()
先来看机器。这虽然也是一台典型的CoreXY机器。但让我意外的是,它的背面竟然是透明设计,这样的外观我还是第一次见。
![]()
再往细处看,这是“SnapSwap”快换系统的关键部分。图中看到的卡位放置架,用于打印头的切换。
![]()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的XY轴同样使用了碳杆结构,与拓竹之前的P1系列一样。
三、机器配件
![]()
第一个大箱子里装的是各种配件。
![]()
上层包括常用工具:扳手、螺丝刀、铲刀、斜口钳、钢丝刷、喷嘴疏通针等;
![]()
还附带了一套备用热端组件、导料管、润滑脂等;第二层是料架、进料器、集料槽及执行头接线;最底层放着四个执行头,也就是俗称的“工具头”。
![]()
另一个小箱子则装有耗材和一根电源线。
![]()
把所有配件摆在一起,数量看起来不少,但实际组装过程并不复杂。
四、组装步骤
![]()
按照随机附带的入门指南手册,我们正式开始组装。
![]()
第一步:安装进料器。
![]()
机器左右两侧各一个,接好线后,通过卡口固定即可。
![]()
随后安装四根导料管。
![]()
第二步:安装料架。
![]()
根据编号标识,左侧上方安装1号,下方2号;右侧上方为3号,下方为4号。
第三步:安装集料槽。
![]()
后续打印测试时你会发现,废料极少。
第四步:安装四个执行头。
![]()
带标签的安装在第一个位置,其余三个依次安装。
![]()
虽然看起来步骤较多,其实操作非常直观。
第五步:调整皮带。
![]()
可以通过执行头转换器上的螺丝调节同步带松紧。
![]()
第六步:连接执行头接线和导料管。
![]()
这里把接线和导管固定在一起,用了专属的支撑架。
![]()
最后通过卡口整理排线,使整体更加整洁、美观。
完成组装
![]()
至此,整机组装完成。把耗材都放上去后,整体外观相当协调。
![]()
连接电源后开机,我选择了默认的多色恐龙测试模型。
![]()
打印效果超出预期,层纹干净、颜色过渡自然,不存在串色问题。
![]()
更惊喜的是,清洗喷头的废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今天的开箱就到这里。
![]()
总体来看,Snapmaker U1在结构设计、模块化思路以及包装细节上都给人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接下来我会花一段时间深入体验,测试它的打印精度、多头切换效率以及多材料兼容表现。
完整的机器测评将在下个月揭晓,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