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把育儿,当成一场竞赛。
今天比谁家孩子上的早教班更贵,明天比谁家孩子会的乐器更多,后天比谁家孩子认识的单词更全。
我们围着一棵幼苗,不停地施肥、浇水、打药,恨不得一夜之间就长成参天大树,结出最甜的果子。
然后我们就累了,倦了,不耐烦了。
“我为你花了这么多钱,你怎么还考这点分?”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还记不住?”
所有的焦虑和急功近利,都化成了一句句的催促和吼叫。
是我们忘了,养育一棵树,最重要是日复一日的等待。
养育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你给了他多少耐心。
真正的育儿,到最后拼的都是父母的耐心。
![]()
01
耐心,是允许他“慢”
这个世界,什么都在追求“快”。
吃饭要快,走路要快,连知识付费都在宣传“15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
我们也被这种“快”病毒感染了,看不得孩子“慢”。
他吃饭慢,你忍不住催:“快点吃,上学要迟到了!”
他穿鞋慢,你忍不住上手:“我来吧,你看你磨蹭的!”
他写作业慢,你忍不住吼:“都几点了,一个字写半天!”
一次次催促,剥夺了孩子建立自己节奏的机会。一次次代劳,都在告诉他:“你不行,你太慢了。”
一个在催促声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是慌乱的,手脚是笨拙的。
而耐心,就是蹲下来,进入他的“慢”时区。陪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给时间,留出“富裕”:想让他不磨蹭,就提前15分钟叫他起床。不是他慢,是你的时间表太紧张。
把嘴闭上,把手背到身后:看着他笨拙地系鞋带,哪怕急得心梗,也要忍住。这是他肌肉记忆和自信建立的必经之路。
允许他“发呆”:孩子盯着一个蚂蚁洞看半天,别怕浪费时间,他是在观察思考。别去打扰那颗正在悄悄运转的大脑。
![]()
02
耐心,是接住他的“情绪”
孩子在超市里哭着闹着要一个玩具。
大部分父母的反应是什么?
“不许哭!再哭就不要你了!”——这是威胁。
“你看别的小朋友多乖!”——这是比较。
“不就一个破玩具吗,家里多的是!”——这是否定。
我们急于用最快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它“不合理”“很丢人”。我们看见了行为,却没看见行为背后的情绪。
一个孩子的情绪,就像一场暴雨。
而耐心,就是陪他等雨停。
把他抱在怀里,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得不到很难过,妈妈陪你一会儿。”
先接住情绪,再处理事情。这是所有亲子沟通的黄金法则。
翻译他的情绪,而不是评判他的行为:“你现在很生气,对吗?”帮他说出内心的感受,情绪就有了出口。
拥抱他:当他情绪失控时,什么都别说,只是紧紧地抱着他。身体的连接,胜过一万句道理。
建立“冷静角”:在家里设置一个角落,当他或你情绪上头时,可以去那里待一会儿。给情绪一个“暂停”和“缓冲”的空间。
![]()
03
耐心,是重复你的“讲解”
一个知识点,你讲了三遍,孩子还是不懂。
一道数学题,你教了五遍,他还是会错。
你的火,“蹭”地一下就上来了。“你怎么这么笨!”“我不是刚讲过吗!”
这是用成年人的理解力,要求一个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这本身就不公平。
孩子的认知,是螺旋式上升的。
他需要反复地试错、遗忘、再记忆,才能把一个知识点,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我们觉得他笨,只是因为我们忘了,我们自己也曾那么“笨”过。
耐心,就是把自己当成一台“复读机”。
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换个方法,再来一遍。直到他真正听懂为止。
降低你的“期待值”:把他当成一个第一次来地球的外星人,他对这里的一切规则,都感到陌生。
把“你怎么又错了”,换成“我们再试试”。前者是打击,后者是鼓励。
把知识变成游戏。用积木解释数学,用故事讲解历史。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耐心最好的朋友。
![]()
04
耐心,是相信他的“成长”
所有的焦虑,都源于“不相信”。
不相信他能自己吃饭,不相信他能自己过马路,不相信他长大了能有出息。
因为不相信,所以我们要控制,要拔苗助长。
但生命,有它自己的剧本。
你要相信他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内在拥有成长的全部力量,最终会以最适合他自己的方式绽放开来。
把你的目光,从“缺点”移到“优点”上。每天找一件值得表扬他的事,你会发现,他是个宝藏。
课题分离:他的功课,是他的事。你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替他焦虑。让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自己说:静待花开。把这句话贴在冰箱上。焦虑的时候看一遍。
![]()
教育家斯宾塞说: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耐心,是比黄金和钻石更珍贵的东西。
育儿绝对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修行。
它修的不仅孩子,更是我们自己。
它逼着我们面对内心的焦虑、急躁和控制欲。强迫我们慢下来、静下来,学习如何温柔而坚定地爱另一个生命。
收起吼叫,放下焦虑。深呼吸,然后耐心地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