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丨内参君
编审丨橘子
10月31日,千禾味业在2025千禾味业产品焕新暨清洁标签产品0级认证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千禾0系列酱油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现场审核、抽检和跟踪检查,获得了中国调味品行业首个清洁标签产品0级认证。
![]()
对这家1996年成立的民营调味品企业来说,这是一次含金量极高的背书。当大多数企业们还沉浸在添加剂调味的旧思路时,千禾味业2008年在中国调味品行业首创零添加酱油品类,如今已凭借配料干净调味品杀出重围。
2024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达1,041亿元,Ipsos2025年发布的《配料干净酱油品类发展和趋势》显示,预计未来三年,配料干净酱油在零售端的品质酱油市场规模中,占比将提升至63.9%。
从欧盟到中国
“清洁标签”(Clean Label)的理念起源于欧洲,它的深层含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无添加”,指向食品配料的全面透明和极简天然。如今,配料干净的理念在中国有了本土化的制度演绎。
当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将清洁标签认证分为两个等级:0级和I级。其中0级要求产品配料中不含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任何添加剂(食品用天然香料除外),并且在加工过程中无人工添加或意外带入添加剂的风险;I级则放宽一步,配料中可以不含限量使用的添加剂(排除纯化工来源的添加剂),同样要求生产过程无添加剂引入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千禾味业能够首家获得0级清洁标签产品的行业首证,离不开监管和市场“两只手”的共同推动。
一方面,政策环境已为配料干净调味品给出明确的指引。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引导调味品行业减量、减种类使用食品添加剂。尤其是在酱油领域,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的新版《酱油质量通则》明确规定,酱油中添加味精、食品添加剂不会再影响产品的质量等级评定。
这一变化看似宽松,实则传递出引导行业从过去单纯追求理化指标,转向品质优先的信号——不再用添加剂堆砌高指标,而是鼓励踏踏实实做好酱油本身的质量,引导企业采用天然原料及加工工艺。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驱动力来自消费者觉醒的需求。“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成为新的消费痛点,到超市货架上“0添加”、“减盐”、“零糖”、“有机”调味品的畅销,庞大的市场需求正在倒逼供给侧加速转型。
正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在会上所说:“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是当前调味品市场的新痛点,市场需求驱动着供给侧加速转型。”
![]()
而更现实的原因在于——它提前做好了功课。事实上,千禾味业早在2008年就前瞻性地推出了“零添加酱油”品类,是国内这一细分领域的先行者。十多年来,公司在技术研发、工艺改造和产品验证上持续投入,构筑起一套从原料到生产的独特体系,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去满足严苛的清洁标签认证要求。
需要提及的是,中国的清洁标签探索恰逢食品标签监管思路的转变。《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新规明令禁止企业在包装上使用诸如“无添加”“零添加”字样进行宣传。监管层的用意在于遏制滥用标签进行营销炒作,但客观上也促使企业寻找更严谨的方式来传递“配料干净”的信息。
对此,2025年9月,千禾率先完成产品包装焕新升级,成为行业内第一家将完整配料表直接印在包装正面的公司。一瓶酱油里用了哪些原料,不再藏身背面一行小字,而是清晰陈列于消费者眼前。这种做法信息透明、通俗易懂,直接击中了消费者最关心的痛点。
当“友商”仍忙于传统赛道的厮杀时,这家西南酱油厂已在新的路径上实现“抢跑“。
酱油的代际跨越
全球知名调研机构益普索(Ipsos)在2025年发布的《配料干净酱油品类发展和趋势》报告指出,配料干净酱油,指的就是只有4-5种基本配料(大豆、水、小麦、食盐、白砂糖)或其他食品原料酿造而成、不额外添加其他物质的酱油。
报告还预测,未来三年内,配料干净酱油在国内零售端品质酱油市场中的占比将提升至63.9%。换言之,过不了多久,“十瓶酱油六瓶净”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千禾味业能扛起配料干净酱油这面大旗,是其十多年系统性投入累积的结果。这个过程,既包括了对传统酱油酿造“三座大山”(风味、保鲜、品控)的现代化攻克,也涵盖了从研发、生产到渠道、定价的全链路再造。
从原料端开始,千禾味业就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全程监控大豆、小麦、盐等配料的种植和采购,确保每一批配料的质量可追溯、可控。
四川眉山四季温润、日照偏低,年均温度16-18℃,湿度常年约80%,非常适宜微生物繁衍,是传统发酵酿造的黄金地带。再加上当地取自岷江上游雪水的黑龙滩水质清冽、矿物质丰富,以及四川自贡井盐、东北非转基因黄豆、小麦等严格遴选的原料供给。千禾味业从一开始就为酱油风味打下了一个纯净高质的物质基础。
有了天时地利,接下来就要看科技创新如何赋能。据了解,仅在2024年,公司8000多万元的研发投入里,就有近80%用于微生物菌种的培育,相关授权专利超过20项。
这一系列投入的成果,就是发酵效率和风味物质产生的大幅提升——新菌种使大豆蛋白的利用率提高4个百分点,意味着原料被转化得更彻底;同时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鲜味物质)含量提升8%以上,鲜味更加醇厚。
![]()
在发酵工艺上,千禾的0添加酱油坚持“6+6”双重发酵——第一次发酵6个月,将产生的酱油原液取出,再加入新料进行第二次发酵至少6个月,两次合计发酵时间长达一年甚至更久。
千禾味业还搭建了智能发酵控制系统:上百座不锈钢恒温发酵罐内,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氧含量;中央控制室大数据分析指导通风和温控策略,将发酵环境精细维持在最利于风味生成的区间。发酵初期控制低温(如第一个月仅15℃)以促进蛋白质分解,中期适当升温至30℃让蛋白质转化彻底,后期再降至25℃“小火慢炖”,让香气物质慢慢释放。
解决了鲜味,保鲜的问题紧随其后。传统酱油依赖添加防腐剂(如山梨酸钾)来延长货架期,而千禾味业选择选择一次发酵6个月、二次发酵再6个月,几乎将原料中的可发酵成分耗尽,大幅降低了残余糖分等可能滋生杂菌的隐患;酱油成品中保持适度的盐度和较高的固形物含量。
此外,千禾的发酵全流程采用CIP就地清洗,确保设备管线始终洁净无杂菌;发酵完成后的原汁经过超滤膜过滤除去杂质,再进行如同牛奶生产中巴氏杀菌般的高温瞬时灭菌,包装环节在医药级千级无菌环境下完成灌装封装。
在品质管控方面,千禾味业构建了数字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在生产过程中布设无数传感器,实时监测每批酱油的氨基酸态氮、总酸、pH等关键指标;中控室的大数据系统对海量发酵参数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工艺以保证产品指标稳定。
当然,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无法转化为商业可持续的成果,一切也只是纸上谈兵。千禾味业深知,要让配料干净加酱油走出小众,成本和产能两个关卡一个都不能少。
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介绍,公司自2016年上市以来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4亿元,年均研发费用占营收约3%,比例稳居行业前列。2025年5月,千禾位于眉山的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二期正式投产,使千禾的总产能跃升至120万吨/年,生产全流程自动化率超过80%,规模和效率在酱油行业内首屈一指。
![]()
产能翻番所释放的规模效应,再叠加工艺改进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终于让配料干净酱油有了与有添加酱油一较高下的价格竞争力。
五年前,千禾味业生产一瓶500mL零添加酱油的成本可能高达十几块。如今,随着技术和规模红利逐步兑现,这款酱油的超市零售价已下探到8-9元区间。千禾味业实现了配料干净酱油的规模化生产,完成了酱油从有添加到零添加的代际跨越,让配料干净酱油从高价的小众消费变成价格亲民的大众消费,配料干净酱油进入了更多普通消费者的家庭消费中。
企业家的抉择
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是这场“透明革命”背后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外界评价他身上有一股子执拗:执拗于一瓶酱油的配料表必须干干净净,执拗于配料干净的零添加酱油一定也要好吃且大众吃得起。这种执拗源于他对行业趋势的笃信。
“配料干净、健康天然的产品一定是趋势,也是消费者内心真实的需求。本质上讲,没有人会喜欢吃食品添加剂。”伍超群在对话内参君时说。
![]()
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他在2008年力排众议推出国内首款零添加酱油,要做中国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的配料干净的加酱油。
在10月31日发布会后的对话中,他向内参君细数了让0添加酱油“又好吃又接地气”的要诀:从眉山得天独厚的天然酿造环境,到苛刻优选的水、盐、非转基因黄豆和小麦原料;从智能控温、低温凝香的现代发酵工艺,到两段式合计长达一年的发酵周期……
![]()
面对成本难题,他也毫不避讳地表示,经过近年持续研发,千禾已经将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质利用率从80%提升到89%,再加上规模化量产摊薄了费用,使得成本大幅下降。“5年前我们做不到的事,现在做成了”。
在战略选择上,伍超群并未因零添加理念受捧就盲目扩张品类,而是明确表示未来2-3年内将核心精力放在酱油、食醋、蚝油、料酒四大调味品赛道,且全部聚焦“0添加”这一细分定位深耕。这样的选择有理性的权衡:零添加产品虽然前景光明,但技术门槛和市场教育都需要时间沉淀,公司资源应优先投入成熟度高、体量大的品类。
他表示,酱油和食醋作为中式厨房消费量最大的调味品,是千禾味业当前的基本盘;蚝油和料酒近年增长迅速,尤其蚝油在三四线市场还有巨大增量空间,提前布局有望抢占先机。至于其它诸如复合调味汁、新兴调味料等领域,千禾选择暂缓脚步,没有贪多求全。
另一方面,他也没有把眼光局限在国内市场。面对日趋激烈的内卷竞争,伍超群判断“中国酱油出海是一个必然趋势”,并已开始行动。近两年千禾陆续进入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以及印尼、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市场,初步尝试将配料干净的中式酱油推向海外消费者。
![]()
目前海外市场的销量稳定增长,伍超群认为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棋:一方面,可以对冲国内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前占位,打造“中国高品质酱油”在海外的品牌认知。当然,这条路同样充满挑战——中餐酱料的风味习惯差异、海外渠道的拓展、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考验着千禾味业的综合实力。
对于千禾和伍超群来说,现在的光环和优势来之不易,但他更关心的是,当配料干净酱油的市场从拐点进入快速上升期,千禾味业如何放大发优势。
对于行业来说,新的标准已经树立,新的竞赛已经开启。正如伍超群所言,“品质竞争将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主题”。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终将成为这一场革命的最大受益者:当信任被找回,安心和健康就不再是餐桌上的奢侈品。
千禾味业的清洁产品标签之下,是一顿放心饭,也是中国食品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