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判决书沦为“法律白条”,案件进入“执行不能”的僵局,常被视作“死案”。然而,“执行和解”这一灵活机制,恰是盘活此类案件的破局之钥。它并非简单的妥协,而是以智慧打破僵局,实现债权债务重生的战略工具。
![]()
所谓“死案”,多指被执行人确无现金、不动产等便于处置的资产,导致常规执行手段失灵。此时,若一味强攻,可能适得其反。执行和解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包容性与建设性。它允许双方跳出非黑即白的对抗思维,在法院的见证下,协商出一种更切合实际的全新履行方案。这为陷入困境的被执行人赢得了喘息之机,也为申请执行人提供了实现权利的替代路径。
要成功运用此策,需精准把握时机与策略。关键在于洞察被执行人的“履行意愿”与“未来潜力”。对于暂时经营困难但仍有前景的企业,可协商分期付款、以物抵债、债转股或提供第三方担保等方案。例如,以其未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收益或特定经营利润作为履行基础,将“死”的债权转化为“活”的收益流。这不仅盘活了债权,也可能挽救了一个有希望的市场主体。
![]()
当然,执行和解亦非万全之策。为防范风险,申请执行人应在协议中设置明确的担保条款和违约后果。一旦对方再次违约,可立即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并可就和解协议提起诉讼。此举能将和解的灵活性与原判决的强制力相结合,形成双重保障。
![]()
面对“死案”,执行和解是实现“共赢”的智慧选择。它要求我们超越“执行即强制”的单一思维,以更长远、更务实的眼光审视债权实现。善用这一工具,便能于山穷水尽处,开辟出柳暗花明的新境,真正让“死案”焕发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