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这回玩得挺绝啊。
据路透社11月4日报道,韩国三星SDI公司表示,其正在与特斯拉就储能电池供应进行洽谈。据悉,这笔订单的价值可能超过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8.50亿元)。
![]()
找三星买电池?一出手就是150亿?这操作,表面看是商业合作,仔细一琢磨,味道不对。
这分明是在供应链上“去中国化”的又一步棋。
但有意思的是,这步棋下得有点拧巴。怎么说?咱们慢慢聊。
先看这个数字:3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48.5亿。这钱多到什么程度?够造三艘中型邮轮,或者建一座大型芯片厂。特斯拉这次是真舍得花钱。
可问题是,特斯拉不是一直用着中国的电池吗?宁德时代、比亚迪,用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换供应商?
这事得从今年4月说起。特斯拉的财务总监塔内贾说了句大实话:美国关税让公司“受不了了”。这话翻译成人话就是:从中国进货太贵,这生意没法做了!
所以你看,特斯拉找三星,不是不想用中国电池,是用不起了。
![]()
但这事有意思就有意思在:三星的电池材料从哪来?答案可能会让特斯拉尴尬——大部分还得从中国进口。
这就好比你去西餐厅点牛排,以为吃的是澳洲牛肉,结果厨师告诉你,牛是在澳洲养的,但饲料全是从中国进口的。
绕了这一大圈,图啥呢?
再说储能电池这个市场。现在全球储能电池,十块里有九块是中国造。不是因为便宜,是因为又好又便宜。中国在这块的优势,不是一时半会能追上的。
特斯拉这波操作,有点像什么呢?像极了那些一边抱怨中国制造,一边离了中国制造还活不下去的某些企业。
说起来也挺讽刺。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当年可是享受了多少优惠政策。现在倒好,转身就要“去中国化”。这算不算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不过咱们也得理解特斯拉的难处。毕竟企业要生存,要赚钱。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逼得企业不得不另寻出路。
![]()
但问题是,这条路走得通吗?
三星的产能跟得上吗?质量能达到要求吗?成本控制得住吗?这些都是问号。
我认识一个做储能的朋友说,现在全球储能市场火得一塌糊涂。中国企业的订单都排到明年了,根本不愁卖。特斯拉这笔订单,丢了也就丢了,影响不大。
那特斯拉为什么还要这么折腾?
说白了,是在做给美国政府看。是在向投资人表决心:看,我们在努力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但这种政治秀,最后埋单的是谁?还不是消费者。
想想看,用更贵的电池,造更贵的储能设备,最后价格转嫁给消费者。这生意,划算吗?
再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是全产业链的优势。从锂矿开采到电池回收,整个产业链都在中国手里。这不是换个供应商就能解决的。
这就好比你想做一盘回锅肉,猪肉可以从国外进口,但郫县豆瓣酱你总得用中国的吧?不用地道的调料,那味道能对吗?
所以啊,特斯拉这步棋,下得实在是有点勉强。
![]()
不过这事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已经不是说替代就能替代的了。
但同时也要看到,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一部分制造业在向东南亚转移,一部分在向欧美回流。这是个长期趋势。
中国制造要做的,不是守着现有的优势,而是要继续向上突破。要把核心技术攥得更紧,把产业链布局得更完善。
说回特斯拉和三星这个合作。我个人觉得,最后很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谈判会很长,条件会很苛刻,最后能落实多少,真不好说。
毕竟在商言商,赔本的买卖谁也不会一直做。
对了,还有个细节你可能没注意:这次合作说的是储能电池,不是汽车动力电池。这说明特斯拉在汽车电池上,暂时还不敢完全不用中国的。
这就很有意思了。储能电池可以换供应商,汽车电池却不敢轻易换。为什么?因为汽车电池要求更高,中国的优势更明显。
所以说,特斯拉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在次要领域试着“去中国化”,在核心领域还得依赖中国供应链。
这套路,你品,你细品。
总之啊,企业要发展,终究要靠实力说话。政治因素可能会影响一时,但改变不了市场规律。
特斯拉这条路能走多远,咱们拭目以待。不过我敢说,想要完全绕开中国供应链,在新能源领域玩得转?难!
毕竟,真香定律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