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大学校园本该是书声琅琅,某高校宿舍楼下却炸开了锅。有同学发现,一夜之间楼下多了个蓝色玻璃房,玻璃上贴着“吸烟点”三个大字,距离女生宿舍楼不足20米。“早上出门买早饭,迎面就是一股烟味,宿管阿姨都戴着口罩巡逻。”大三学生小林在朋友圈吐槽,配图里玻璃房的阴影正好投射在晾晒的床单上。不到24小时,这个被学生戏称为“吸烟结界”的玻璃房就被施工队拆了,留下满地狼藉的玻璃碎片
![]()
没想到第二天,新的吸烟点牌子出现在操场旁的香樟树下。这下更热闹了——晨跑的同学要绕着烟雾圈打卡,上体育课的班级被迫转移场地。“昨天躲玻璃房,今天躲小树林,明天是不是要搬去校门口?”学生会权益部的同学紧急联系后勤处,得到的答复是“临时过渡方案”。更戏剧性的还在后面,第三天一早,有同学发现江滩边的长椅旁立起了“吸烟区”指示牌,距离教学区足有1.5公里。“这是逼着烟民锻炼身体啊,来回三公里够跑个800米了。”有人在表白墙上调侃。 三天三挪的魔幻操作,暴露了管理上的仓促与敷衍。其实早在去年,该校就有学生在校长信箱反映二手烟问题,当时回复“将调研规划”。直到今年开学季投诉量激增,才有了这波“应急式整改”。“如果一开始就征求学生意见,何至于搞得这么狼狈?”社会学系张教授点评道,“玻璃房的选址明显没考虑风向,江滩的距离又违背了‘方便管理’的初衷,这种拍脑袋决策本质上是对学生诉求的拖延。”目前校方已暂停吸烟点设置,承诺两周内召开听证会,但评论区里“早干嘛去了”的质问,还在持续发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