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个夜店,跟民政局合作,说是能现场领结婚证?
我寻思这是咋回事,难不成以后结婚都得先蹦个迪,在DJ的节奏里宣誓?
这事儿传开后,网上直接炸了锅。
有人说这是为了结婚率不择手段!
![]()
【事情到底咋回事?先把来龙去脉理清楚】
从网上流传的消息来看,这事儿得从上海黄浦区民政局说起。
2025年11月3日,黄浦区民政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了个通知,说是要在11月14日到11月22日期间,每周五、周六(具体是11月14日、15日、21日、22日这四天),搞个"夜间结婚颁证体验项目"。
地点呢,不在民政局,而是在一个叫INS新乐园的地方。
这INS新乐园是个啥?它在黄浦区复兴公园里头,是个集电竞、音乐、演艺和夜经济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
说白了,就是年轻人晚上爱去的潮流聚集地,有点像升级版的夜店。
灯光、音乐、氛围,都是那种让人high起来的调调。
![]()
民政局说,新人可以通过"黄浦民政"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INS新乐园的官方平台预约,每天名额有限,建议提前约。
这消息一出,不少人就懵了:这是啥操作?结婚颁证跟夜店扯上关系了?
到了11月4日,话题"上海一夜店可现场登记结婚"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
网友们的反应那叫一个热闹:
有人觉得新鲜:"还是大城市先进啊!"
有人开始质疑:"结婚只要冲动,离婚必须冷静?"
![]()
眼看着舆论越闹越大,黄浦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赶紧出来澄清了。
他们说得很明白:"新人必须先在黄浦区民政局领证,不是在INS新乐园领的。领完证后,自愿选择是否去INS新乐园参加颁证仪式,现场绝对没有登记领证环节。"
这么一说,事儿就清楚了——人家压根不是在夜店领证,而是先在民政局按正常流程领了证,然后可以选择去夜店参加一个有仪式感的颁证活动。
就像有人结婚会选择在酒店办婚礼,这个是选择在夜店办个颁证仪式,性质是一样的。
![]()
可问题在于,宣传的时候没说清楚啊!
"夜间结婚颁证体验项目""在INS新乐园举行",这几个字眼凑一块,不就容易让人误会是"夜店现场领证"吗?
再加上这地方本身就是年轻人蹦迪、玩音乐的场所,一听这名字,脑子里自然就浮现出那个画面:DJ打碟,灯光闪烁,情侣们在舞池边上领证……
你说这锅谁背?
【细节里藏着的问题,咱得说说】
说实话,我理解民政局的初衷。
现在年轻人结婚率确实低,很多人觉得领证太正式、太严肃,心里有压力。民政局想搞点创新,让颁证仪式更有仪式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出发点是好的。
就像有些地方的民政局会布置得很温馨,拍照打卡都好看,这也是在与时俱进嘛。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度"上。
婚姻这事儿,它本来就应该是神圣的、庄重的。
你可以让它更温馨、更浪漫,但不能让它变得太随意、太娱乐化。
夜店这个场所,它的属性就是放松、狂欢、释放压力,跟婚姻承诺的严肃性天然就有冲突。
"蹦迪的冲动,领证的冷静期,一套流程走齐全了。"
你想啊,今天晚上在夜店氛围里参加完颁证仪式,兴奋劲儿还没过,第二天酒醒了,会不会有人后悔?会不会觉得"昨晚是不是太冲动了"?
![]()
我不是说所有在夜店办颁证仪式的人都会后悔,但这个场所的氛围,确实容易让人情绪上头。
婚姻不是夜店门票,进了门就没法随便退场。
它需要的是冷静思考后的决定,而不是在灯红酒绿的氛围里一时冲动。
还有个细节让我挺在意的,民政局说"自愿选择是否去INS新乐园",这话听着没毛病。
可实际上呢?如果你是新人,看到这么个"特别的颁证仪式",你会不会觉得不去就亏了、不够潮?会不会有种隐形的压力?
再说了,这事儿要是形成了风气,以后是不是还得搞更多花样?
下次是不是得在游乐场、在KTV、在网吧办颁证仪式?
为了数据好看,连神圣的婚姻都得去"蹦迪"了?
这逻辑有点问题吧。
【网友们咋看?评论区里啥话都有】
看评论区的时候,我发现大家的观点挺分裂的。
有人觉得这是创新,年轻人喜欢就行:"现在年轻人不都喜欢这种氛围吗?民政局愿意配合,挺好的啊。"
也有人觉得这是在糟蹋婚姻的神圣性:"婚姻的神圣感,差点就葬送在舞池里。 什么时候结婚也能这么儿戏了?"
我个人觉着吧,这事儿最大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在夜店办颁证仪式",而是宣传的时候没把话说清楚。
如果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大家"先在民政局领证,然后可以选择去夜店参加颁证仪式",可能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可偏偏宣传语容易让人误会,再加上这个场所本身的特殊性,舆论自然就炸了。
【我的看法:形式可以创新,但底线不能丢】
说到这儿,我有话想说。
我不反对民政局搞创新,也不反对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婚礼。
但婚姻这事儿,它的核心从来不是在哪儿领证、用什么方式领证,而是两个人有没有做好过一辈子的准备。
你可以把颁证仪式搞得很浪漫、很有仪式感,但不能把它搞得太娱乐化、太随意化。仪式感不能当饭吃,柴米油盐才是婚姻的试金石。 今天你在夜店的灯光下宣誓,明天你还得面对生活里的鸡毛蒜皮。
而且我特别想说的是,领证的地方再潮,也改变不了婚姻是责任的本质。
你可以在最酷的地方办颁证仪式,但婚后的日子还是得一天天过。
两个人能不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一起扛过生活的难,这才是婚姻的关键。
再说了,结婚率低这个问题,根子不在"领证不够酷"上。年轻人不结婚,是因为房价高、工作压力大、养孩子成本高、对婚姻没信心……这些才是真问题。
你在夜店办颁证仪式,能解决这些吗?
结婚不能只图一时新鲜,过日子需要一世的耐心。 这话听着老套,但确实是实话。
【最后说两句:别让好心办成坏事】
这次上海黄浦区民政局的"夜店颁证仪式",初衷是好的,想让年轻人对婚姻有更多期待。
但执行的时候,宣传没说清楚,场所选择也有争议,结果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
我个人觉着,创新可以有,但得把握好度。
婚姻的神圣性不能因为追求形式感而被稀释,年轻人的选择权也不能因为"潮流"而被裹挟。
还有就是,别在酒精上头的时候,决定下半辈子跟谁走。
你咋看这事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