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10月28日,以“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拉开帷幕,现场举办江苏专场推介会——2025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介会。首次以参展方身份亮相的江苏省展区人气爆棚,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座沿海城市携硬核成果与特色方案集体登场,通过实景模型、数据可视化、互动体验等形式,立体展现江苏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的坚实步伐,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江苏坐拥954公里海岸线,海洋经济早已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此次江苏以省发展改革委联动三市发改委及海洋发展局的省市协同模式参展,既是落实“全省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旨在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平台链接全球资源,推动江苏与沿海各地的蓝色合作从“双向对接”迈向“深度融合”。
走进江苏展区,南通板块的“NGUYAFLNG”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等比例模型格外吸睛。这款由南通本土企业打造的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最大吨位FLNG,年产能达240万吨,堪称船舶海工行业“皇冠上的新明珠”,印证了南通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实力。数据显示,2024年南通海洋生产总值达2606亿元,占全省1/4、沿海三市1/2,依托“大通州湾”深水港群实现江海联运效能跃升,海工装备产值突破2115亿元,“天鲲号”等大国重器接连诞生,同时引育涉海人才超2000人,还设立超千亿基金集群为海洋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盐城展区则以生态与科技交融的设计打动观众——丹顶鹤、麋鹿湿地模拟场景中,两架自主研发的通航装备成了“明星”:T1400吨级无人直升机载重650公斤、航程超900公里,镧影R6000倾转旋翼飞行器商载2000公斤、巡航速度550公里/小时,是盐城打造“海洋经济+”领域新场景的缩影。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构建起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截至9月底,全市海上风电装机容量573万千瓦,约占全省47.7%、全国12.8%,享有“海上风电第一城”的美誉。正在积极探索“绿电+新型电力系统”“绿电+氢能”“绿电+冷能”等多种零碳园区建设路径,打造国际海上新能源综合利用高地、全国知名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
连云港展区的特色海洋食品与文旅资源吸引众多嘉宾驻足,其“渔业+交通+文旅”多维产业体系亮点十足。2024年连云港港吞吐量达3.46亿吨、集装箱运量669万标箱,与全球千余个港口通航;全国首艘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已交付,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年底将运营;中欧班列2024年开行超900列,过境运量全国领先。此外,连云港建成39个省级以上涉海创新平台,推出“花果山英才计划”,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表示,此次参展是江苏对接全国海洋资源的重要契机,江苏将持续以“陆海统筹、江海联动”路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经济创新高地。未来,江苏将进一步深化与各省份的产业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在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中扛起经济大省担当,续写向海图强、合作共赢的“蓝色篇章”。 杨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