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
杨振宁先生的葬礼于10月24日上午举行。
那一天,很多人自发来到八宝山殡仪馆外送行。
在送行的人群当中,还有不少是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的毕业生。
灵堂内,杨振宁先生的遗体上,覆盖着鲜艳的国旗,悼念的人群井然有序。
![]()
随着杨振宁先生的离开,有些记忆也浮现在公众面前。
诺奖的意义,不止于个人
在一次采访中,杨振宁讲述了一件往事。
那是在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有一次前往巴西出差。
到了巴西,几百个华侨前来欢迎他的到来。
![]()
而杨振宁与这些华侨素不相识,他们完全是因为诺贝尔奖的消息,自发前来的。
那一刻,杨振宁发现,诺尔奖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个人的意义”。
在古稀之年的时候,杨振宁笑言。
自己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改变了中国人普遍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的想法。
![]()
而杨振宁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中间也是有过波折的。
1945年,杨振宁第一次离开亲人,前往美国留学。
那个时候,杨振宁是抱着去做实验物理的想法而去的。
但到了美国做了半年实验后,问题来了。
![]()
一样的实验,别人都做得很好,到了杨振宁这里,就是做不好。
以至于当时学校的实验室流行一个段子。
说“哪个地方要发生爆炸,哪个地方就有杨振宁”。
这个时候,泰勒教授就出面,建议杨振宁改攻理论物理。
这对杨振宁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
但在思考了两天之后 ,杨振宁想通了,就此改做理论物理。
这才有了19557年的诺贝物理奖,首次授予了两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
或许有人会觉得杨振宁拿到诺贝奖的那一刻,必定是激动万分的。
而杨振宁在回想得奖时候的心情时,却表示并没有很激动。
![]()
相反,杨振宁对自己得奖还有几分“警惕”。
因为,杨振宁觉得自己不能因为得到这个很高的荣誉后,就不再努力了。
要知道,“宁拙毋巧”是杨振宁先生的座右铭。而杨振宁终生都在实践这个道理。
在诺奖之后,杨振宁又先后拿过美国科学奖、爱因斯坦奖、马塞尔格罗斯曼等奖项。
![]()
尤其是杨振宁与米尔斯一起提出的“ 杨-米尔斯理论”,也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心系家国与朋友
在社交媒体上,曾有人对杨振宁当年留学美国,后边没有归国报效的事有争议。
而杨振宁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赶上了杜鲁门总统颁布的一项命令。
这个命令里那些美国拿到理科和工科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不可以让他(她)回国”。
那个时候,杨振宁已经与第一位夫人杜致礼成家,也有了孩子。
![]()
原本,杨振宁就打算回国了。
杜鲁门的这个命令一出来,很多中国留学生就被拦住了。
有的时候,看上去是个人在做选择,其实也是命运在选择个人。
杨振宁没能按计划回国,就在普林斯顿继续做理论物理的研究。
![]()
其实外界的纷纷扰扰,在杨振宁这里,都比不上物理研究。
在很多普通人眼里,物理就是一个个单调的符号。
而在杨振宁眼里,物理就是宇宙的诗篇。
为了“宇宙的诗篇”,杨振宁对于外界环境的要求并不高。
![]()
就像杨振宁当年在西南联大求学时,条件非常艰苦。
但杨振宁那时求知若渴,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里。
正因为当时的大环境非常动荡,才显得“求学”二字非常珍贵。
这也是杨振宁愿意离开亲人,远赴大洋彼岸独自求学的原因。
![]()
那个时候的美国,在杨振宁眼里,也是新奇的。
正如杨振宁曾在访谈中所说,当时美国报纸上会刊登女性内衣广告。
而留学生们看到这样的广告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赶紧翻过去。
在美国工作多年后,杨振宁曾经1971年的时候回国。
![]()
那个时候,国内的大环境比较乱,就连杨振宁想见老朋友邓稼先,都不容易。
事实上,正是因为杨振宁的这个要求,间接地保护了邓稼先和他从事的工作。
十几年后 ,邓稼先生病住院。杨振宁知道消息后,又两次赶回国看望。
回到美国后,杨振宁又设法把当时还没有上市的新药,找人送到北京给邓稼先。
![]()
奈何邓稼先的病势太凶猛,很快就离开了人世。
杨振宁在第一时间发来唁电,后边又特意回国为邓稼先扫墓。
耄耋之年,亲自讲课
2003年冬天,杨振宁决定回国定居。
![]()
对一位已经耄耋之年的老先生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
从二十多岁开始,杨振宁大半辈子都在他乡生活。
但杨振宁心中也一直惦记着故乡,就如同他一直哼唱的“长城外面是故乡”一样。
![]()
在夫人杜致礼去世后,杨振宁把自己的家搬回了中国,住在了清华园。
而杨振宁给自己在清华大学的家起了一个名字,叫“归根居”。
那个时候,普通人只知道杨振宁拿过诺贝尔奖,但对他的理论并不了解。
为此,杨振宁就打了一个比方来解释自己与李政道当时提出的理论。
![]()
在1957年以前,物理学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物理世界是左右对称的。
但杨振宁与李振道在做理论研究时,发现了有一种很神奇的力,叫弱力。
在弱力的作用上,物理世界就不是绝对的对称的,会有偏差。
![]()
而他们的这个“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通过吴健雄的实验,得到了证明。
业内人士表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杨振宁与李政道的这个理论。
今天的理论物理会是什么样子。
而杨振宁回国后,又亲自出面,为清华大学的学生上课。
![]()
不仅如此,杨振宁还亲自编写教案,上发了每一节物理课。
而杨振宁当时已经82岁了,上课的时候思维依然很敏捷,表达能力也非常好。
可见,杨振宁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宁拙毋巧。
![]()
杨振宁的葬礼上,现任妻子翁帆与他的若干位家人一齐现身。
有人指出杨振宁的弟弟与长子似乎没有到场。
但算算年龄,无论弟弟还是长子,也年龄很大了。
若没有到场,也是身体的原因了。
![]()
无论是否到场,那份追思都是一样的。
悼念仪式结束后,杨振宁的孙辈抱着他的遗像缓步向前,身后8人一起扶灵。
随着队伍的缓步前行,这位百年老人也带着一生的追求远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