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
![]()
伏山 摄影/吕东明
宁阳县城北有座山,名叫伏山。清康熙壬子(十一年,1672年)《宁阳县志》记载:“伏山,在县北二十里,坐落伏山社,胡家庄北。有灵峰寺。洞镌石佛,又名佛山。”据此可知,伏山上曾有一座灵峰寺。山上有洞,洞内刻有石佛,故此山又名佛山。
千年古刹灵峰寺
明代宁阳教谕吴云台登临伏山,撰有《灵峰禅寺记》:“登伏山灵峰禅寺,见石壁峭绝,老树如龙,禅宫上下倚而列焉。其基创自政和,修于国朝景泰、天顺间。嗣后增抅,雄观具存。”据此可知,灵峰寺创修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明朝景泰、天顺年间重修,后来又重修。“石壁峭绝,老树如龙。禅宫上下倚而列焉”,由此不难想象伏山当年灵峰寺的景观形貌,俨然是一座深山古刹,倘若目前还存在的话,迄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了。(关于灵峰寺,点读→:山东宁阳伏山灵峰寺:一座建于宋代修于明代失于现代的千年古寺)
![]()
本图源:《魅力宁阳》
“阴阳脸罗汉”的故事
伏山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阴阳脸罗汉”的故事。故事收录在《魅力宁阳》丛书(民间文化卷):
伏山西坡上有个山洞,里面有十八个罗汉,故名十八罗汉洞。据说十八罗汉面相不同,形态各异。最让人惊奇的是,其中十七个罗汉都面带笑容,只有最东边的那个罗汉左脸笑,右脸严肃阴沉。一张脸上出现了两个模样,人称阴阳脸,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的一个深夜,万籁俱寂。忽然,从伏山上传来一阵长笑。这笑声震得山石抖动,树木落叶,犹如地震一般。恰在此时,伏山村一户人家的媳妇听见这声音,觉得奇怪,便走出家门,寻声而去。
这媳妇生来胆大,只身走在黑乎乎的道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她找呀找,不大会儿工夫就来到山洞前。只见洞内佛光万道,烟雾缭绕,那笑声正是从里面发出来的。她想看个究竟,便壮壮胆子进了山洞。这时有十七个罗汉正狂笑不止,最东边的那个罗汉刚要咧嘴大笑,看到这媳妇正好进入洞来,那狂风般的笑声猛地刹住了。
这时候一切都静了下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众罗汉都保持了刚才的神态,连最东边的那个罗汉也保留了一边脸笑一边脸不笑的别扭样子。
原来,这十八罗汉一千年才能有一次开怀大笑的机会最怕孕妇冲撞,恰巧这个媳妇正身怀五个月的胎儿。这十八罗汉终究没有躲过它们的忌讳。
从此,十八罗汉再也笑不起来了。
文献:清康熙壬子(十一年,1672年)《宁阳县志》;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宁阳县志》;光绪十三年(1887年)《宁阳续志》。《魅力宁阳》丛书(民间文化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